《春秋世家.晋国的外来户—追寻二千年前的文明与暴力,真相与人性》
第25节

作者: 非洲小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13 22:29:37

  9、霸主的黄昏(上)
  重耳非常渴望借助一场军事胜利来遏止国内贵族阶层的崛起,掐灭贵族们集体执政的苗头,重树国君的权威。
  如他所愿,城濮之役一战而霸,久违的胜利终于来到了!重耳也正式卸下伪装,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示人。
  接下来论功行赏,重耳不再听取大家的意见,就将首功直接颁给上军副将狐偃,又借机向狐偃委以重任。
  贵族们很不服气,一致认为中军将军先轸应该拿头功。重耳声辩道,“城濮之战,狐偃说我们不能失信,所言乃万世之功。先轸说取胜为上,此乃权宜之计。权宜之计比得上万世之功吗?狐偃当然要得头功。”(注1)
  贵族们原本要讨个公道,可是国君重耳执意不讲公道,存心袒护狐偃,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重耳也明白贵族们不满,又认为他们奈何不了自己,就继续乾纲独断。
  半年后,重耳以防御狄人为名,新建左、中、右三行三支步兵部队,任命荀林父为中行将军,屠击为右行将军,先蔑为左行将军,晋国遂有六军(上、中、下三军与左、中、右三行)九卿。
  春秋之世,平原作战使用车兵,山地作战使用步兵,上、中、下三军是三支车兵部队,左、中、右三行就是左、中、右三支步兵部队,两者平行,没有从属关系。晋献公时期所打建的左行、右行两支步兵部队,则是隶属于上、中、下三军。
  前面说过,晋西吕梁山,晋东太行山也就是东山,分步着众多狄人。狄人是山地民族,居无定所,不仅难以征服,即便征服下来也几无经济收益,所以征服狄人从来就不是晋国王公贵族们的那根葱。如果是这样,那么一系列问题出现了。
  第一,先蔑与屠击此前完全是名不见经传,荀林父在城濮之战中为重耳的御戎,也就是车手,他们三人有何德何能,可以骤然出将入相、位极公卿呢?(注6)
  第二,晋国在中原风头最劲之际,为何要不惜血本,去对付毫无经济价值的山地民族呢?
  第三个问题也就是最大的问题,新建左中右三行、委任三行将军这么重大的决策,为何不像以往那样召集贵族们集体商议,竟然是国君重耳一人就全盘敲定了?
  一句话,在贵族们看来,有关城濮之役的论功行赏,以及晋国的大政方针,重耳贻人口实的地方太多了。
  尽管如此,城濮之役后的最初两年,重耳的霸主当得还是蛮滋润的。
  说到霸主,传统观点常常不以为然,其实霸主跟曾经的周天子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以军事强权为后盾,向诸侯国收受保护费并提供保护,充当国际丨警丨察的角色。不同的是,西周初期周天子独大,想灭谁就灭谁,权威就大;春秋之世的霸主只是相对强大,所以就不得不低调一些,借用周天子名号行事。
  重耳称霸之后,基于晋国的利益将战后的国际定位成如下四个交往级别:
  第一级别,紧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为秦国。自前655年晋穆姬与秦穆公通婚起,携手进入中原就是晋秦两国的共同目标,所以两国关系虽然反反复复,但总体上能够友好相处。

  第二个级别是松散型战略合作伙伴,成员国是齐国。晋国基本上是尊重对方,不将对方逼到要与楚国同流合污的地步就可以了。
  第三个级别是受保护国,平时出保护费,战时还要协助霸主出钱出兵。
  第四个级别是敌对国,自然就是楚国了。
  城濮之役后,楚国受到重挫,遂全方位退出中原。晋国难免自恃国力强大以及山河地理的优势,一直伺机吞并周边弱小,一是东边的卫国,一是南边的郑国。
  匹夫何罪,怀璧其罪,卫国占有河内,郑国占有河南,所以一同沦为猎人重耳的目标。

  重耳首个打击目标是卫国。卫国早前驱逐卫成公,新立国君叔武,就是想取悦重耳。重耳哪肯放过卫国,为了制造事端,就允许流亡在外的卫成公返国。
  国无二君,归来的卫成公杀了叔武,夺回政权,叔武的亲信逃到晋国求援。重耳师出有名大喜过望,就连忙号令齐、秦、宋、蔡、郑、陈、莒、邾、秦等国讨伐小小的卫国。
  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各国听到霸主的调遣之后,都各自打起小算盘。
  由于灭掉卫国,秦国是陪太子读书,拿不到好处,所以反对出兵。
  齐国因为担心失去卫国这个屏障与缓冲,将直接与霸主晋国为邻,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所以也反对出兵。
  其余一众诸侯因为害怕步卫国后尘,亡国亡家,所以也是反对出兵。
  重耳一看国际舆论无力,只得暂时收起灭卫的念头,将卫成公打入京师(成周洛阳)的天牢,另立傀儡了事。

  下集预告:霸主的黄昏(下)
  下下集预告:崤之战(上)
  更多的真相,更多的内幕,一个脍炙人口、人们非常熟悉的崤之战,其实又是一个众人非常陌生的崤之战。
  更多的精彩,大家不要错过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