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土康往事--戏说世界工厂发展史》
第18节作者:
李升扬 ◆ 不断改进活动;
◆ 各级员工的参与。
戴明博士有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质量无须惊人之举。"他平实的见解和骄人的成就之所以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和尊重,是因为若能有系统地、持久地将这些观念付诸行动,几乎可以肯定在全面质量管理上就能够取得突破。
上面都是些枯燥的理论,但是回顾戴明同志的一生,他生长在美利坚合众国,成名于日本,他是一个平凡的人,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做学问的知识分子,但他的不凡成就却告诉我们一个颠仆不灭的真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要去国外镀金,为什么那么多人去留学。
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日本(听着耳熟?),帮助日本人建立了一套称霸世界的质量系统,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共产主义……(我好像背起小学课本了)从某种意义来说,美国人戴明同志帮助日本打败了美国,当日本的汽车以汹涌之势占领美国市场时,美国人惊呼“狼来了”。戴明同志算得上一个不折不扣的“美奸”,但他不是故意的,因为美国不重视他,他只好远走他乡,就如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多知识分子都远走去了美国,他们对我说,在国内,他们不但要做好学术,还要懂得权谋,不然就会遭人打压。而在美国,只要做好知识分子就足够了。
张巨龙也去上了课,他对李大毛说:老头子是戴明的铁杆粉丝,这套东西都听得耳朵起茧了。
李大毛倒是觉得,这些理论很有用处。
接下来的课程,就比戴明枯燥多了,田口实验法,FMEA,6sigma,都是晦涩难懂的东西,王贤海说他不过是引个路,讲了点皮毛,又发了大量资料叫大家回去看。
李大毛瞄了一眼,满是公式,基本看不懂,严格来说,这些课程比大学的微积分还难。
张巨龙不屑的说:这些资料,不看也罢,平时根本用不上,我们是管工厂,又不是搞科研。不过,基本理论还是要懂,防止老头子抽查。
应试教育害死人啊。
日期:2011-11-07 15:09:51
第十一章招兵买马
李大毛的3个月试用期满了,工资加了好几百。
张巨龙说:这次给你调工资,本来预计老头子王贤海会砍的,所以我多报了几百,没想到一分没动,你平白无故得了几百块便宜,你说你要怎么感谢我。
李大毛爽快的说:我请你喝酒!
于是下了班,老张和小李又去吃喝嫖,这三样齐了,剩下一样赌也不远了。老张去嫖,小李还是玩花样,什么冰火啊,观音坐莲啊,蚂蚁上树啊,李大毛年轻力壮,小姐服务到最后直抱怨,真尼玛的累。
小姐问:你为什么不打炮?我长的不好看吗?
李大毛正色道:我是处男!不能便宜你!
小姐噗哧的笑了:你是处男,我还是处丨女丨呢。就算你真是处男,我给你红包。
李大毛摇头:你给我红包,那我不成了鸭子?
李大毛说的义正言辞,像个老嫖客,又像个憨厚的老实人,身板壮实,面容又不失英俊,小姐忍俊不禁,竟然有点喜欢他了。
完事出来,老张和小李结伴回宿舍,真正成了一对酒肉兄弟。
张巨龙说:告诉你个秘密,以前我和周小平也常出来鬼混。
李大毛恨恨的说:你们两个斯文败类!表面都是文质彬彬的,简直是富土康的耻辱。
张巨龙接着说:别提了,有一次被丨警丨察抓住了,日,关了我们一夜,花了好几千才出来。
李大毛很吃惊:啊?丨警丨察抓这个?那以后得小心,以后少去,最多一个月一次……
第二天,张巨龙开完管理早会回来,找到在摆弄电脑的李大毛:
林老板发话了,工程课立马联系购买设备,把产能扩充一倍,各部门该招人的立马招人。
PH的订单一来,原有产能成了瓶颈,工厂必须招兵买马了。
张巨龙眉开眼笑:你,这几天什么事都不用干,给我招人去,有多少招多少!
怎么招?招什么样的?李大毛头一次招聘,一头雾水。
怎么招?人事会联系各地的中专院校,到时学生来了我们品保有优先选择权;去人才市场摆摊,不要去荣华镇的,去东港市的,那里人多……那时还没有网络招聘,招人只能卖苦力了。
招什么样的?照你这样的招,人不丑,机灵醒目,不蠢就行。
靠,我就这形象?李大毛恨恨的想。
招多少够了?
越多越好,至少要一倍,多了就做储备。(这大概就是储备干部的来历。)
等等,给我招个助理,要漂亮点的,勤快懂事的。老张最后交代。
不招不知道,一招吓一跳。李大毛深刻理解了招聘的猫腻,新时代的人贩子是怎么炼成的。
首先说这个校园招聘,现在的校园招聘指的是企业到大专院校现场摆摊,那场面,人山人海。牛一点的企业,不但要摆摊,还要组织宣讲/海选,像宝洁啊,CCTV啊等等,学生就跟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九十年代的校园招聘就是中专直接和企业联系,把学生往企业送,那时候大学生少,在工厂做事也不需要太高文凭,学生送过来直接上岗,哪有什么层层笔试面试。
校园招聘大有文章可做,首先是学校会收取学生的就业金或者叫就业指导费,名头不一样,意思是一样,就是学校给你安排工作,你得意思一下,但不能表现得太明显,否则教委会查。这个费用其实也合理,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有车旅费,有辛苦费,现在有人组织团购都发财了的。不过到了工厂就有名堂了。
不同的工厂费用不同,不同的岗位费用不同。比如像富土康这样的正规大厂,那收费就高一些,为什么?名企啊,各方面有保障不是?现在多少学子挤破脑袋进名企,工资低点都无所谓,那个时代就是普工也不蠢,他们也想进好厂,尽管这个费用居高不下,那还是趋之若鹜。就算是现在,你看看“跳楼之王”富士康招聘中心排队应聘的普工,那场面,就像排队和国家领导人握手一样,延绵数公里,这就是名企效应。不同岗位自然费用不一样,你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做文秘和在施工现场打杂,拿到工资是一样,哪个更受欢迎?想舒服,交多点钱。
操作手法也多种多样。首先说说这个费用的分红,有几类人要分。第一是组织学生过来的老师,辛苦了,分一点;第二是负责接待的人事主管,有劳了,分一点;主管下面的小兵,领导吃肉我喝汤,分一点;用人单位的人事,劳烦安排岗位,分一点……这么多人要分钱,费用怎么会低?最鼎盛时期,一个普工的进厂费用涨到1500,那时候大部分的教师月工资还不到这个数。
操作是这样的,首先,学校和人事主管通好气,我这里有多少个学生,分别是哪些专业,那么人事主管就会安排小弟去用人单位采集信息,要多少人要哪些人,信息一到,来吧,也不管学校毕没毕业,其实中专职高的文凭能有多少技术含量,学不学无所谓,人一到,一条龙作业,一天之内体检分宿舍进厂上岗,相当专业。但是,不可能人配的那么好,总有某个专业的学生需要的岗位满员了,没关系,插到其他岗位,所以,不要以为只有大学生专业不对口,中专也大把不对口的,大家都是做事,别抱怨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