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
第31节作者:
木棉小树 如果试图从理论上对农业科技产生的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进行定量的数据分析很困难的话,那么从感性认识上进行逻辑推断就容易很多。我上初中的时候学习中国历史,其中战国部分有一幅农业机械插图:曲辕犁。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在那次课后同学们自发地就这台“农业机械”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乖乖,战国时的老祖宗们就用这玩意了,今天我们还在用啊!老祖宗们太有智慧了!当然我们当时也有疑问:为什么2000年了这玩意始终没有变成拖拉机呢?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单靠几千年持续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犁头、镢头、锄头等“头”们,我们的农业发展无异于天方夜谭。我到现在无比痛恨那些冰冷沉重的“头”们,因为它们几乎伴随了我童年和少年的整个阶段。
当时化肥和农药的推广其实一开始是受到农民抵制的,在第一个“吃螃蟹”的家庭的亩产量大幅提高的示范作用下才被大家接受。农药和化肥类似,我小时候有两个假期跟妈妈在自家地里用手捉虫子的,放在瓶子里回家喂小鸡,绝对环保。
但农业科技逐步推广之后,农村原有的劳动力就容纳不了了,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3.60、70年代奠定的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
当时农业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之前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所形成的健全的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袁隆平就曾经公开表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进行的农田基本建设是至今最好的。当时的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是可惜的是在包产到户之后原有的农业基础设施被逐渐破坏殆尽。
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不认为它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多大。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农业不是始终在实行“包产到户”吗?农业税和其他相关税种不也是在2006年才被取消?所以,在中国农业又回到小农经济的老路上去的时候,“包产到户”将很快成为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阻碍。因为小农经济形态是无法大规模推行农业科技的。中国的“四大名村”-天津大邱庄、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和刘庄,居然无一例外坚持了集体道路!当年“敢为天下先”的安徽小岗村,今日早已被人忘记。
请看上图,我国的谷物产量从1991年开始就停滞不前并且在新世纪后开始下降。2006年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谷物产量才开始重回上升通道。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之后农业付出的代价更为沉重。一方面户籍制度多年来没有进行任何改革,城市化进程和日本、韩国、台湾等可比时期相比缓慢很多;另一方面农村原有的医疗、教育和养老(我小时候村里有“五保户”)体系被全部丢弃。农村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难怪“农村真苦,农民真穷,农业真危险”。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现。28年了,我们的历史总是象个钟摆,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轮回。
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中,农业被当作谈判的筹码被第一个“出卖”。这导致中国现在的农业关税水平是15.2%,世界平均水平是60%。也就是说我们最薄弱最基础的一个行业最先开放了,我们要用小农经济和世界现代化农业正面对抗了。要知道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到现在还是25%的水平。出来混,早晚都要还。今天中国农业面临的困境,是在为过去还债。
日期:2010-05-12 21:11:54
4.2.家有余粮心中不慌
俗话说无粮不稳,何况中国人“以食为天”。近年来不断有中国“粮食危机论”,粮食涨价也时时牵动着广大老百姓的神经。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国的粮食到底够不够吃。下面是我找到的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
根据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在2008年中国粮油市场展望会上的讲话,近年来中国居民的口粮消费稳中有降,2007年为26500万吨;饲料用粮16500万吨;工业用粮700万吨;这样加上一部分种子用粮合计不到44000万吨。2007年的谷物产量45632吨,不算杂粮都足够吃了。
事实上中国的谷物(大米、小麦、玉米)近年来大多数时候是净出口,从2003年到2008年累计出口谷物2976万吨,足够1亿多人吃一年了。期间只是2004年是净进口。这还没有计算农民家里保存的粮食和国家粮食储备。其实只要看看中国的白酒每年消耗粮食900万吨就知道中国并不存在什么粮食危机。
同时,城市化进程会降低粮食的消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进行,粮食消费会越来越低。并且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粮食消费不断减少的过程。
所以,中国不会存在粮食危机,但是,随着中国人逐步由“草食者”变成“肉食者”,饲料用粮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把农民变为市民,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出口”向“投资—消费”转变,还有助于缓解土地的粮食压力。请见日本的相关数据。
其实我觉得缺粮问题并不可怕,缺钱才可怕。荷兰、韩国和日本多年来的粮食自给率非常低,尤其是日本,很多年的粮食自给率都没有超过40%,但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们发生过粮食危机。缅甸国土面积6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000万,可谓资源丰富,土地广阔,人口也不多,但缅甸人到现在也吃不饱肚子,反而国土上的森林被外国人大片地砍掉。当然地球本身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是有限的,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