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读书笔记》
第26节

作者: 清河县西门大官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谷梁传》的说法跟《公羊传》和相似:

  武氏子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天子之大夫,其称武氏子,何也?未丧毕,孤未爵。未爵使之,非正也。其不言使,何也?无君也。归死者曰赗,归生者曰赙。曰归之者,正也。求之者,非正也。周虽不求,鲁不可以不归。鲁虽不归,周不可以求之。求之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辞也。交讥之。
  也认为武氏子是周王朝的大夫。之所以没称他大夫,是因为“未丧毕,孤未爵”,意思是说因为平王的丧事未结束,新天子还没即位所以尚未赐给他爵位(与《谷梁传》说他是在为父守孝的观点不同)。没有正式的爵位而出使诸侯国,是不正确的。《春秋》不说他是“出使”,是因为当时(桓王服丧尚未正式即位)王室没有天王。赠给死者的助葬品是赗,送给生者的钱财是赙(归,通馈)。说赠送,才是符合礼制的。主动来求,是不正确的啊。即使周王室不来要,鲁国也不应该不赠送;即使鲁国不主动赠送,周王室也不应该主动上门讨要。用了“求”字,最终的结果能不能求到还是未知数啊。所以一个“求”字,把王室和鲁国都讥讽了。

  假定武氏子的身份正如《谷梁传》和《公羊传》所言,是王室大夫但尚未得到正式任命,我觉得他来求赙是不是其实也是王室深思熟虑的结果?故意派这么一个身份比较含糊的人来处理这件尴尬事,你说他代表王室是官方来讨要赙的吧,他没有正式被任命;你说他是私人行为吧,大家都知道他其实是有一定官方背景的——这样万一有人(譬如《春秋》)拿这个说事,说王室失礼了,王室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也完全可以两手一摊:啊,有这回事?王室不知道啊,没有正式任命他为使者让他去干这么没羞没臊的事啊。这完全是这家伙的私人行为,不代表王室。我们强烈批评,坚决反对任何人以王室身份去各国求赙行为。如果有,你们一定要及时反映啊……

  武氏子来求赙,被《春秋》记载下来,这件事给我的感觉就是,丧事一定要从简啊,否则丢人现眼几千年啊。
  日期:2022-09-20 21:35:31
  [春秋]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这条记载也很好理解,隐公三年八月庚辰日,宋国的国君去世了,这位国君名字叫做“和”。

  宋国,我们之前提到过,是商朝的后裔,名义上地位很尊贵,是公爵,周天子待之以宾礼——意思是见周天子的时候,周天子是拿对方当客人的而非臣子。这位宋公,是宋穆公(也作“宋缪公”,“缪”通“穆”,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有“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公就是穆公),卒,就是去世。但是按照之前的解释,诸侯去世应该用“薨”,大夫才是“卒”啊,这里为何用卒?我看到一种解释说,《春秋》除了鲁国国君,记载别的国家君主去世,都是用“卒”。嗯,好像有点抬高鲁国的意思。宋穆公去世后,君位传给他哥哥的儿子与夷,与夷就是后来的宋殇公

  宋穆公去世这件事应该总体没什么特别的,所以《公羊传》无记录,《谷梁传》记载也很简单:
  诸侯日卒,正也。
  意思是说诸侯去世了,记载一下他去世的日子(本条中明确了“八月庚辰”),这是很正确的做法啊。

  要听故事呢,还是得看《左传》,例如对于宋穆公去世这件事,《左传》就讲了很多其他细节: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

  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乎?”
  这段话提到几个人,分别是宋穆公、孔父、与夷、冯以及被宋穆公称为“先君”的上一任宋国国君。先君是宋宣公,他是宋穆公的哥哥、与夷的父亲。冯是宋穆公的儿子,与夷是宋宣公的儿子宋穆公的侄子。孔父是当时的大司马,属于朝臣中的实权派,从宋穆公托孤孔父这件事也看得出,宋穆公很信任他。孔父有一个著名的后代,就是我们现在一直在分析的《春秋》一书的作者——孔子。帝王托孤有时候是真托孤,有时候是陷阱,是在测试实权派大臣。但这个故事看,宋穆公是真心托孤。理清人物关系了这段话就很好理解。

  宋穆公病重,于是召见大司马孔父,把殇公——也就是与夷——托付给他,说:“先君当年没有传位给与夷而是立我继承君位,这份恩情我不敢忘记。如果托大夫您的福,我能保全尸首而死,在地下见到先君他要问起我与夷,我怎么答复他?所以请您奉与夷为君,让他执掌社稷,我即使死了,也死而无憾啊。”孔父回答说:“我们这些做大臣的,都愿意辅佐冯来即位。”宋穆公说:“不行。当年先君就是觉得我贤明,才让我执掌社稷的。我要是抛弃道德不把君位让给与夷,这就是败坏先君的德行啊,怎么能说我是贤明的人呢?光大先君德行的事情怎么能不去做呢?您要是这样做了,岂不是败坏了先君的德行?(意即证明自己不是贤能的人,则先君当初看错人了)”于是,让公子冯去郑国居住。八月庚辰日,宋穆公去世,宋殇公与夷即位。

  然后《左传》对这件事点评了一下,说宋宣公确实是没看错人啊。当初立了穆公,而今他的儿子即位了,这就是依据道义做事的好结果啊。《商颂》里说的“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就是这个意思啊。
  “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出自《诗经·商颂·玄鸟》,宋是商的后裔,这句诗引用的非常好。原诗这两句是“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咸,都的意思。百禄,表示很多福禄。何,通荷,承受、得到的意思,今天还在用“负荷”这个词就是此意。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殷商得到天下是合乎道义的,所以获得了许多的福禄。玄鸟,黑色的鸟,有人说就是燕子。殷商的先祖契,据说是他妈妈吞了玄鸟的蛋而生。具体故事在《史记·殷本纪》里有记载——在先秦时期很多神话里,都有先祖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特点,我觉得这其实反映出当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按照周礼,嫡长子继承爵位。但我看史书,选贤任能兄终弟及在殷商是很常见的,作为殷商的后裔,宋国有这样的做法也不算稀奇。例如在《史记·宋微子世家》里就明确记载了,宋以微子立国,微子去世后就是他弟弟微仲继承君位。微仲传位给儿子宋公稽,宋公稽传给儿子丁公申,丁公申传子湣公共,湣公去世后即位的是他弟弟炀公熙,然后炀公被湣公的儿子鲋祀杀了,这个鲋祀声称“当初就应该立我”——鲋祀就是宋厉公。厉公后是其子釐公举。之后是其子惠公覵[jiàn],惠公覵之后是其子哀公,即位当年就去世了,其子接位是为戴公。戴公去世后其子武公司空即位。这位武公,就是一开始我们提到过生个女儿仲子,仲子掌纹呈字形“为鲁夫人”,本来要嫁给鲁隐公结果被他爹截胡做了隐公后妈生了儿子桓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