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芦苇还会碰到更倒霉的事,那就是被老苇桩戳破脚。割庐苇要贴地割,但也有偷懒的人,割的时候镰刀往上抬一二寸,这样省劲得多。隔年留下的这一二寸芦茬,我们叫做“老苇桩”。老苇桩尖锐得很,不小心踩到它,脚底没有不被戳穿的。我就给老苇桩戳过,脚心洞穿,鲜血直流。穷人家的孩子,有点伤流点血不算回事,我当时也没在意,用块破布包扎一下,继续割我的芦苇。因为没钱,后来也就没去找医生上药。在穷环境里生活的人,都会养成这么个概念:穷孩子没那么金贵,没那么娇气。穷人家的孩子就像小猫小狗,随他们自己去长大,一点小伤还要求医问药,简直比天方夜谭还天方夜谭了。所以,我就没理会脚心这个小伤口,照常天天跟着大人去割芦苇。不料这个小伤口一天天的溃烂,变成了我的大麻烦,要不是村上一位老大爷用土方草药为我治好了它,很可能我要落下残疾。现在回想起来,我还忍不住要感慨:这,都是“穷”给闹的!
日期:2007-11-14 23:36:39
(3)“出头”之路
这是如此“穷”,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像我这样的家庭,“出头”之路也只有走此“独木桥”——读书改变命运!“天地如平水,龙门日日开,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爸爸总是这样要我认真读书,他老人家的愿望,是要改变我,跳出“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生活”。
初中学校离家很远,因“穷”无法在校食堂吃繁,一日三餐只能回家吃饭;同样也是“穷”,每次只能“十一号”步行。后来读高中,离家实在太远无法往返,只能“住堂”读书,可是每次的粮食也只能是自己从家里“背”去学校。一向身材矮小的我,这个体力活更让我对“穷”至今难以忘怀。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哪天家里买得起“自行车”。就这样,我后来学习中连成语也不想提及“穷”字,说来听听,粗略举几个和“穷”有关的成语,就有:穷乡僻壤、穷山恶水、穷凶极恶、穷兵黩武、穷奢极欲、穷愁潦倒、穷途末路,等等,除了“穷则思变”还有点积极意义外——其实之所以要“变”,还是因为对“穷”持否定态度——其它的都让人心情沉重,可见“穷”也不是个好字。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高考”这个救命稻草上。
越穷越用功,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成绩始终保持第一。可是高考时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结果事与愿违,差两分落榜。这是我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重大挫折。我憋着“在哪里跌倒,一定要在哪里站起”的一股劲,请求东沟中学吴校长让我留在原校复读,这是全县最好的一座中学,毕业生要求复读,吴校长无法开这个口子。学校没有这个先例,经过我反复请求老师们说情,吴校长终于点头同意。我没有辜负校长意味深长的目光,更没有辜负自己暗暗立下的誓言,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以总分第一被师范学院化学系提前录取。
我的目标是北大、清华,上不上师院?父亲开了口:“学校不在好丑,将来做教师也很好。”父亲已经七十岁了,干不动活了,我是靠哥哥姐姐的资助完成了学业,不该再继续增加哥哥姐姐的负担了。师院学杂费全免,还有一些生活补贴,我听从了父亲的意见。
在师院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转变。我的老师陈老师,在我毕业的时候对我说:“你肯定能做个优秀中学教师,但我看你有潜力,应该有更大的发展,应该考研。我可以把你介绍给曹教授,他是材料化学、量子化学领域一流的专家,你考到他的门下去。”我接受了陈老师的建议,“背叛”了父亲为我设计的人生道路,投入到紧张的考研复习中。
复习阶段,因为连续熬夜受凉,营养不足,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我没去接受正规医疗,自己找几颗药吃了,想就这么抗过去,结果转成了得了肺炎,不得不住进了病房。出医院的那天是考研报名的最后一天,我去体检,医生闻到我身上一股药味,说:“你有病,治好了再来吧”。我急了,连忙恳求医生,也不怕人家嫌烦,把自己的情况详详细细说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说得体检处的医生护士都同情起我来,让我拍个片看看。谢天谢地,x光片出来,医生说基本痊愈,给我开了体检合格的证明。考试结果,我的总分远远超过了录取线,但由于住院半月,政治复习拉下了,政治成绩差三分!这要命的三分,将我挡在研究生的门外。曹教授爱才心切,说服校长,到省招办力争,得到了一个特批名额,我被破格录取。
日期:2007-11-15 22:36:41
(4)推销自己,换个视角看人生
学历重要,还是眼光重要?
1997年,人生选择的天平摆在我面前。
天平的一个秤盘里分别是日立、三星等五家外资名企的录取通知书,另一个秤盘里是一家仅有三百名员工的校办小企业,天平的两端,孰轻孰重,我该如何选择?
似乎没有什么可犹豫的,我相信任何一个走出校门的年轻人都会直奔那些国际知名企业,但是,我的脚步却游移在这些大企业的门外。因为,另一个秤盘里轻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那个小企业在向我招手。
这一年,是我揣着研究生文凭刚刚踏上社会的年头。我在高校七年,成绩相当优秀,读研期间,与师兄、导师合作的论文,公开发表累计五篇,获得过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我还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担任学生会部长。“爱好广泛,活动频繁”,是老师、同学对我的普遍印象。所以,大家都认为我应该继续深造,或先留校再准备出国留学,或进政府机关工作。我经过郑重考虑、反复斟酌,还是决定到企业去谋发展。我的导师曹老师曾经说过:“读书不能死读书,读书过程中就要走进实践。”曹老师教诲对我影响颇大,我期待实践,渴望实践。我就像一只扑腾着双翅的小鸟,义无反顾地飞向了实践的圣庙。全校九十四名研究生我是第一个选择企业的,也是仅有的两个之一。
一个适合我发展的企业,于我的意义几同于圣庙。那么,什么企业才最适合我呢?
这家企业当时规模小,地处偏僻乡村;大企业员工上下班乘的是大巴,而我选择的公司用的是面包车;大企业高级人才荟萃,而我选择的公司更多的是普通的员工;市区的企业尤其是园区的,每月住房公积金明确是我们这样普通企业的两倍;大企业机械化程度高,而当时的公司以手工作业为多••••••而在我眼里看到的是隐藏的最大的财富,来自于公司的吴总经理。他想尽各种办法从银行借贷十九万美金开始创业,以不断创新的精神让公司走出创业困境;他凡事力争第一,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领头人理念先进,目光远大,小巷子照样能飞出金凤凰。
因此,我的眼光最终定格在仅有三百名员工的校办小企业。
若干年后,比尔•盖茨到北大演讲,我专程自费赶去聆听,在诸多收获中有这么一条印证我当年的选择没有错,那就是比尔•盖茨以他的睿智提出的一个问题:学历重要,还是眼光重要?
每个希望自己有所发展、有所建树的人,在着手制订自己的五年规划、十年规划,乃至终生规划时,首先要具有敏锐和深邃的眼光,这比学历更为重要。
学历意味着所受知识的累积。知识,是人类走出黑暗隧道的火炬,当然越亮越好。然而,知识除了在学校获得,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渠道。至于眼光,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是最宝贵的一杆标尺,一台钻机。敏锐而深邃的眼光,是每一个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
日期:2007-11-16 22:51:11
(5)人穷志不短
要做就要做第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