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企业管理的简要心得》
第31节

作者: ren_zhi_chu
收藏本书TXT下载
  假如说,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等个人风格是一种“蔬菜”的话,那么,通过相互之间的坦诚交换,每个人都拥有了很多种不同品种的新鲜“蔬菜”,它不仅使每个人的思想丰富,而且活得快乐和成功。
  问题是,世界上可能98%的人都不太愿意和别人交换“蔬菜”的,他(她)宁愿三天两头吃青菜或萝卜,也不愿意和别人换一点芹菜或胡萝卜,更不用说用换来的做种子自己种植了。当然,这98%的人原来都是愿意慷慨交换的,只是在交换过程中发现,自己给别人3斤,别人给了自己2斤,所以感觉吃亏。慢慢,越来越小心谨慎、越来越自我保护。

  这就叫“小家子气”、“小农意识”,青菜吃自己吃不完、还经常烂掉,送给别人又怎样呢?别人愿不愿意回敬你胡萝卜,有最好,没有也不必在意呀。 而且,假如你经常给了别人,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总会有一天要回敬的,搞不定送来一头猪呢!
  ......
  无私分享思想的快乐,只有经历的人才更理解和体会。

日期:2010-09-08 07:47:33

  对于当今绝大部分企业来说,权力的本质是什么?
  第一,是对某个员工收入的部分或全部决定权。
  第二,就是对某个员工职务的部分或全部任免权。
  离开了这两点,就得全部依靠个人人格魅力和个人专业技能,来获得对别人的指导、指挥、命令、培养等管理的权限。
  现实告诉我们,大部分的企业最高领导权是不懂得如何授权的!因为,很多权力明明就在其手中,却也不会善用,更何谈授予别人使用?
  这就是企业管理的真正悲哀!


日期:2010-09-16 17:15:46

  管理就是做决策!
  管理者需要思考,思考就要有信息(否则就是胡思乱想),有效和全面的信息才可能产生正确的决策(还要排除思维方法有问题的情形)。只有有了好的决策,才能产生好的行动,最后才会产生好的管理效果!
  那么,现在企业普遍的问题是:
  1.有效和全面的信息怎么来?
  参考答案:通过文字性工作汇报和信息共享获得。不要只去听管理人员在说什么,只有让其写下来,才可能是真实的汇报。

  2.如何弥补管理者思维方法上的缺陷?
  参考答案:通过组织协同管理,形成团队思考。要请有经验的人传授理念,进行倡导,甚至直接参与。否则,“各自为政”是当前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通病。

日期:2010-09-17 11:55:21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自导、自演的生活连续剧,每天一集,现场直播。我们既是男主角或女主角,也是导演。连续剧是否精彩?是否自我感觉满意?是否让其他的配角也满意?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被载入史册?……这些问题,常常在我们当主角的时候较少去反思。可是,还是要常常记得自己也是导演哦,是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扮演着男主角或女主角的角色,我们“演”得很投入、很认真,也许很紧张、有很多不如意,也许很从容、很悠闲自在,也许……无论如何,每天在睡觉之前,我们可以当一会儿导演,反思一下今天“演”得如何?明天是否需要调整和创新?也无论我们今天“演”得如何,反正已经过去,明天将是新的一集。从本质上说,这一集集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睡着的时候其实和死亡是一样的状态,我们能够在第二天醒来,就是一个全新的自己。我们完全可以把昨天不需要的东西抛弃,忘掉那些伤心的事,甚至不去搭理那些影响我们精彩人生的配角。不是有部电影叫《千年之恋》?一个人在一千年之后醒来,照样可以活得好好的。

  作为主角,我们无法左右自己,但是,作为导演,我们却可以把握自己。也许,下面几点比较重要:
  1.有目标不浑
  既然我们可以做导演,我们总是可以让自己明白今天要怎么“演”?要达到什么目标?今年的目标又是什么?目标不必太大,适合就好。我们也许并不清楚,我们的目标常常是和自己的潜力相对应的,我们不需要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但也不要大才小用了自己。
  2.有计划不忙
  作为主角,现场直播总是有些“慌张”,何不把剧本准备得充分一些?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先计划好,就不会忙,总是有条不紊的样子。也许我们的计划常常会被外来的情境所打乱,其实,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打乱了自己。为什么要被外界所迷惑呢?一定要记住,我们是主角,我们预定的计划是最重要的。

  3.有原则不乱
  我们也要知道,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做他(她)的配角,都想按照他(她)的剧本去“演”。所以,我们要明确和别人相处的原则,要找到不同剧本的一些共性。假如实在争执不下,何不拉远彼此的距离,让大家都表演独角戏试试。最后,我们可能会发现,人就是群居性动物,我们还是想在一起表演更快乐。有自己的原则,多了解别人的原则,总是有好处的。

  4.有智慧不烦
  年轻的时候我们也许“演”得并不精彩,没有关系,这部连续剧有几万集,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可以调整自己、甚至否定自己的过去。我们一定会越演越老练,越来越有智慧。因为我们是导演嘛,我们有权利随时让直播“暂停”(进行彻底的静坐和反思)。我们有这样的智慧,还会有什么烦恼呢?

日期:2010-09-19 10:36:38

  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相信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朋友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而且会期望看到一个简明、可行、具有说服力的答案。多年从事企业管理的实践和研究,我也在试图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觉得答案可以脱口而出,好像是很简单,有时觉得根本就没有答案,需要在实践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此,抛砖引玉地提出一些观点,希望可以引来更多朋友一起为这个答案“众人拾柴”。

  首先,要弄清提出这个问题的一些条件,包括:
  1.是从哪个角度提出这个问题的?是老板和总经理(有时就是一个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还是企业之外从事企业管理研究人员?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答案肯定会有差异。
  2.这里的员工指哪些阶层?因为,从最一线的普通员工到总经理,都是员工。不同的职务会有不同的职业需求,能够提高其积极性的因素也有差异。
  3.要分析员工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因为在不同的环境氛围中,员工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倾向性会不同。
  其次,理解以上各种不同条件以后,就可以假设性地对一些条件组合尝试进行回答。举例如下:

  1.对于老板和总经理来说,如果是一个人,那老板同时担任着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双重角色,如果不是同一个人,那总经理可以归结到老板聘请的高层管理者去分析。这里,从董事长的角度看,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两类。对管理人员而言,影响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A.工作内容是否清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内容的清楚程度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对自己该干些什么越是明白,其积极性就越高。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现在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凭感觉和自己的理解在选择事情做。而事实上,管理人员所理解的与企业和上级要求的一定有出入,如果沟通不到位,这个差异还不小。岗位说明书是一个工具,但常常与实际从事的工作有不同,久而久之,积极性就慢慢下降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