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18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26 23:02:43

  ------------------------
  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我们再假设一下,周赓盛在大荔县任职三年,在三原县任职三年,去头去尾,那他在歧山县任职的时间就为1840—1846年间。那周赓盛在歧山县任职时的年龄又是多少呢?我们继续推算一下:周赓盛是在嘉庆己卯(1819年)中的举人,此时的他应不小于19岁。如此一来,便可得知,周赓盛在歧山县任职时的年龄在五十上下。从而也得出,周赓盛与宋金鉴的父亲宋兑成的年龄是相仿的。
  书者在此为什么要做这番推论呢?书者认为,要搞清楚一段历史,当时的大环境以及人物的年龄是相当重要的,它关系到当事人的心态以及处事方法。现在基本资料清楚了,我们继续回到故事中来。
  前面说过,周赓盛是个诗词歌赋都会的文化人,不是个草苞。宋金鉴也是文化人,精于诗词歌赋,而且是歧山县乡绅中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户。仅凭这二点而言,周赓盛与宋金鉴是熟悉的,而且交往不稀。当时,宋兑成已经辞去他在汉中府那份鸡肋式的官职,对仕途不再抱任何幻想,专心致致在宝鸡、西安等打理着自家庞大的生意。宋兑成和他的兄弟长年在外,家中的产业管理就落在二十出头的宋金鉴身上,他一边苦读准备着乡试应举,一边抽空打理家中田产。

  周赓盛是个文化人不假,但同时他也是个贪官,可以为钱财随心所欲置法不顾判决官司。当他到歧山县不久,便得知宋家有西周宝鼎一对,这可不是一般的宝物,价值无法估量。宋家虽说有钱、有声望,但官场上无人,无后台,这就给了周赓盛夺宝的欲望。
  那一年,关中大旱,庄稼收成很不好。宋家是田产大户,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田租和赋税的交纳问题。租户田租交纳不上,官府又催着要赋税,这就是大户的棘手之事。正常情况下,遇此情况,税户得与官府商议,由官府上报朝庭进行适当减免。如果宋家没有那对宝鼎这事就好办了,塞些钱两给县令周赓盛,这事就妥了。但是因为有宝鼎的存在,周县令的胃口就大着去了,不再是些许钱两所能解决问题。

  赋税交不上,官府天天着人上门来催,对此,年轻的宋金玺毫无办法,只能是想办法与官府周旋着。老管家就同宋金玺说,“少东家,你得带上百两银子去趟县衙,同周大人好生相商,民不与官斗,胳膊拎不过大腿么。”
  宋金玺是个清高的读书人,他不愿这么做,但为了家业也只能是认了,放下自尊,取了银两去了县衙。衙役认得宋家大少爷,及时禀报县令,让至后堂,请坐上茶。宋金玺年轻,说话不会转弯抹角,直接就把来意说了。要搁在其他时候,周县令会乐得不成样,但这回他没乐,而且严肃地说,“宋秀才,不是本官不给你办事,只是这事太棘手了,我这个芝麻官哪能作得了主,我也好生为难啊。”

日期:2012-03-27 11:58:01

  ------------------------
  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那谁能作主?”宋金玺有些犯傻地问道。
  “这还用问,当然是朝庭了。”周县令一本正经地说。
  “您不是朝庭官员吗?这事就该您来办咧。”
  “我是朝庭官员不假,可我这官职太小了,最起码得巡府大人点头才好办。”
  周县令慢慢开导着宋金玺这个年轻的秀才,把他往自己设计好的路上赶。

  “那如何让巡府大人点头?”
  “这个么……”周县令话说半句停下了。这是策略,不能急,不能太露骨,得留半句让宋秀才自己捉摸去。
  “周大人,您请明说。”宋金玺说道。他也略微知道了周县令的意思,无非是得打理打理,但打理得有个数目,他不清楚。
  “容本官想想,你先回吧,想妥了我差人告诉你。”周县令这个老江湖使了一招欲擒故纵。
  宋金玺带着银两出了县衙。周县令死活不肯收下这二百两银子,这让宋金玺有些想不通,误认为周是个清官,好官,能为民作主的官。
  数日后,宋金玺等来了消息。周县令差人来说,巡府大人想借宋府上的宝鼎欣赏几日,这可是个好机会,宋府千万不可错过!话说得很明了,只是借玩几天,还会归还的,不是强要。
  宋金玺犹豫了,双鼎可是祖父留下的传家宝,他远比几十亩地来得重要得多。如果借于旁人,出了宅门后出了什么意外的闪失,那他可是愧对祖宗了,这事很难很难。想来想去,宋金玺写了封家书差人送出门给父亲,想先听听家父的主意再说。可宋兑成不好找啊,几个地方跑,监管着各地的商铺。这封家书迟迟到不了他的手上。
  周县令当然不会给宋金玺太多的时间去斡旋,他借口朝庭催得急,不容宋金玺想辙。最后弄得宋金玺毫无办法,只能是与周赓盛讨价还价,答应送一只鼎过去。周赓盛挑了大盂鼎,因为他知道大盂鼎虽然没有小盂鼎大个,但是做工要精细得多,铭文也清晰,价值肯定会高。事情定下后,宋金玺让管家套上马车直接把鼎给送到周县令府上去了。周县令口头答应说,过些时日便送回来。
  半月后,周县令没有任何归还大盂鼎的消息。宋金玺开始着急起来,他差管家前去询问,得到的回话是,巡府大人还在欣赏中,再等等。一句再等等就让宋金玺等了几个月。
  大半年后,宋金玺才知道无任何希望了,这鼎是要不回了。

  那大盂鼎去哪了呢?
  原来,周县令早已经在几个月前把鼎偷偷卖给了西安城的大古玩商,得到了一大笔银子。他本就是个贪官,为钱办案时可以黑白不分,面对大盂鼎这种横财,周自是不会忌惮宋家的秋后算帐。他更想不到宋金鉴日后还能高中进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