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17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26 12:37:25

  ------------------------
  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由此看来,宋兑成做生意比做官更拿手,专业做官还远不如业余打理祖上生意得心应手。或许他天生就是做董事长的材料吧,只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做官高于一切的思想让他蜗居于官场边缘,使得仕途碌碌无为。
  转眼之间,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宋兑成也老了,从教育部门退了下来,专心一致打理自己家的生意。和仕途做官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儿子宋金玺身上。可喜的是,宋金玺没让宋兑成失望,在他三十岁那年,也是道光三十年(1850),高中进士,联捷翰林,这真是喜上加喜,宋府上下,人人高兴得眉飞色舞。
  (1850年道光皇帝廷试的状元为陆增祥,榜眼是许其光,探花是谢增。宋金玺为庚戌科二甲五十四名进士,第十六名是袁保恒。道光皇帝对宋金玺这名字有些不舒服。“金玺”是皇帝的“大印”。他觉得应该改一下,于是御笔一挥,改为“金鉴”,不仅保持了原名的意思,而且还含有更深层的意思:得一贤臣就得了一面镜子。但宋金鉴并没能成为道光皇帝的一面镜子,不久之后,道光皇帝就升天了。宋金玺此后便更名为宋金鉴,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明清时,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才可成为庶吉士,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少数庶吉士也能成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清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大多只是“见习官员”、“储备干部”,从事着编休的工作,无具体实权。也就是说,头顶着翰林的光环,干着京官中打杂的事,官阶为七品。后来,宋金鉴供职于刑部,也只为一般职员,平生并无做过高官。但对于歧山县而言,宋金鉴还是清代第一读书人,整个清代,歧山县只出了一个翰林,那就是宋金鉴,也算上可以载入史册之人。如今,歧山博物馆还珍藏有宋氏手书碑刻。)

  再介绍一个与大盂鼎有密切相关的人,他叫周赓盛。
  周赓盛,字雨蕉,镇洋(今太仓)人,生卒年不详。嘉庆己卯(1819年)举人,官永寿、大荔、歧山、三原等地知县,有《题蕉馆集》,是位有点小名气的地方诗人。附其诗一首:
  三月二十日游牛头寺
  杨花扑面莺乱啼,乐游原上烟萋萋。
  野田棠梨红欲堕,远浦菰蒲绿未齐。

  朝来雨歇山似沐,终南秀色云鬟低。
  藓苔一径憩兰若,盘桓石磴风凄凄。
  牡丹已残芍药吐,红栏碧槛僧寮西。
  斋鱼粥鼓寂复寂,午鸡时一闻前溪。
  危楼缥缈著青碧,俯视万罫扶耕犁。
  杜陵祠屋在邻并,游客得句轩楹题。

  开元天宝已陈迹,芙蓉鳷鹊残春泥。
  第五桥边沽酒处,斜阳归路花骢嘶。
  除此之外,周赓盛还是个戏剧爱好者,道光二十二年(1842)秋为李文瀚的剧本《胭脂舄》正谱。
  这个周赓盛是有些才华,但又个什么样的官员呢?书者找到了一份资料可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大清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九》中载:道光二十九年,癸酉,谕内阁、张祥河奏、请将失察差役索诈毙命之同知、并办理抢案迹涉讳匿之知县解任一摺。陕西孝义厅同知吴学彬、于差役诬良索诈毙命重案。先事既失于查究。迨报验后。又不据实具详。显系意图消弭。三原县知县周赓盛、于抢夺拒伤之案。既已呈验。并不详办。显有讳匿情弊。吴学彬、周赓盛、均著先行解任。交该抚提同各全案人证研鞫明确。分别按律惩办。

  在上面一份资料中明确记载,周赓盛做官徇因私舞弊已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于三原县解任。又《明清档案》卷册A364-052中所提及: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十四日所奉,陕西定边县知县周介福系三原县知县周赓盛之子均应照例回避著照所请周介福准其调补甘肃宁远知县所遗陕西定边县知县县员缺即以刘湛对调该……
  这说明,周赓盛解任时间为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后的事。而此时歧山县的宋金玺还未进京取得功名。书者又继续找寻资料,《明清档案》载:道光十七年(1837),周赓盛由永寿县调大荔县任知县。我之所以这么查资料,就是想查到周赓盛歧山县当知县的年份,可惜没查到。但可以肯定的是1837—1849这十二年间,周赓盛分别在大荔县、歧山县和三原县任过知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