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
第6节

作者: 木棉小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首先仍然请大家看数据先。下图是我找到的1982年到2004年的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统计表。
  从这个统计表我得出三个结论:
  1.公共财政逐渐成为“养人”财政,因为行政管理费比重从1982年的6.87%上升到2005年的26.49%,从当初年度最小的开支项目一跃成为最大的开支项目。并且只有行政管理费这一个项目有预算外开支。更为重要的是,行政管理费预算外开支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算内开支的增长速度。
  2.从花钱的角度看,尽管经济建设费用开支到了2006年是第二大开支项目,但显然政府并没有认真执行邓爷爷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示,因为经济建设费的比重只有在他1992年“南巡讲话”后增长了三年,之后就一直在下降,到了2005年居然下降到了23.78%。而与此同时行政管理费用开支大幅上升,由此可见我们的政府根本对他老人家就是“阳奉阴违”,对此我表示谨慎的震惊和愤怒!

  3.2007年财政开支中行政管理费用和经济建设费用合计占比为50.28%,就是说我们的财政主要功能就是“养人”和搞建设。
  另外我还从上表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行政管理费用大幅上升是从1993年开始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会在1993年出现这样的变化。前面我们已经发现在1993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开始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难道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是为了用于行政开支?
  为避免我上述结论下得过于草率,我找到一些国家的行政管理费支出比例。
  德国(1998年)2.7%
  埃及(1997年)3.1%

  英国(1999年)4.2%
  韩国(1997年)5.1%
  泰国(2000年)5.2%
  印度(2000年)6.3%
  加拿大(2000年)7.1%

  俄罗斯(2000年)7.6%
  美国(2000年)9.9%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25.7%
  通过比较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行政费用不应该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最大开支项目。
  我又找到了IMF2007年关于世界一些国家的中央财政开支结构的数据,请看下图。
  我还查找了中央学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2004年写的一篇文章《中美财政支出结构和公共服务程度比较》并从里面摘录内容如下:
  周天勇在文中指出:加上统计的预算外资金的支出后,2003年国家财政中最大的支出项目是行政公务费用(不包括公丨安丨和武装丨警丨察费用),高达27%。其次是经济建设费用21.7%,而用于社保、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比例全部加起来只占16.6%,我们的财政实际是一个养人和搞建设的财政。

  通过比较我又得出这样的结论:政府的主要作用应当是通过财政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日期:2010-04-06 23:11:02

  那么,既然我们的政府没有把钱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而将这部分钱挪作它用,就势必会造成公共产品的短缺。
  让我们再从数字回到现实。以我老家为例。我老家是内地的农村,N年以前一直民风淳朴。但近几年社会治安情况严重恶化,不仅出现“飞车党”,而且一旦谁家里没有人住的时候就会遭到小偷的清洗。不仅如此,这两年更时常出现杀人后取走人体器官的事件。我不知道这和目前公共产品的短缺是否有关。放眼近年的国内,从“苏丹红”到“三聚腈胺”,从“躲猫猫”到“做梦死”,从“黑砖窑”到“问题疫苗”……这说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到了何等短缺的地步。“地下110”的出现,就是社会公共产品短缺在经济学上最好的解释。

  我这些年看了不少历史书,我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除了开始阶段,公共产品的严重短缺居然是社会的常态。就拿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来说吧。《水浒传》中梁中书要派杨志护送生辰纲,杨志却告诉领导说他去不得,原因是路上强盗贼寇太多,结果只能是白白送死。据有些人考证后称GDP占当时全球总量50%以上的大宋朝,政府所能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居然短缺到连地方官府都不敢往中央运送财物的地步!难怪当时祝家庄、扈家庄的农民都不得不自己组织武装来保护自己的生产果实。但即便如此,这两个村庄仍然被比他们武装力量强大太多的梁山暴力集团所消灭。当我们手执宋词低吟浅唱自我陶醉的时候,可曾想到过有一句四字评价是为大宋王朝量身定做:积贫积弱。

  因此,我可以有些武断地说,正是由于中国历史上公共产品的长期短缺,造就了中国国民畸形的暴力崇拜审美观,否则,我们何以解释以崇尚战争和暴力为主题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居然能够成为国人津津乐道的文学扛鼎作品?在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暴力集团争夺权力的游戏当中,我们哪里能够看到对被“数字化”的普通生命的尊重?被美化为“农民起义”的宋江集团中,除了阮氏兄弟,哪里还能够找出一个农民?他们所谓的“替天行道”,除了“杀富”,我们哪里看到了“济贫”?

  我再也不愿看到历史的重演和轮回,再也不愿看到千万青年前赴后继地去“诚意正心修齐治平”,再也不愿听到电视里有人在唱什么“向天再借五百年”……日月昭昭,此心可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因此,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级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政府所提供的有限的公共产品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写到此处,我心潮起伏难抑,点上一支烟,往窗外望去。只见夜色朦胧,灯火稀疏。楼下的音乐角,依然有人在抚琴低唱,静夜听来,甚是凄清。

日期:2010-04-07 12:50:08

  7.2.政府的钱够花吗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全球的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提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当这个计划刚一出台的时候,我不禁吓了一跳。因为我知道政府每年都会发行国债,也就是说政府每年的钱本来不够花。那么,这么大的投资钱从哪里来呢?我找到了下面的数据。
  2010年两会期间,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3月3日的报道,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已达7.1万亿。以地方政府负债中85%来源于银行信贷来粗略计算,当前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已超8.3万亿。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的债务占2009年GDP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24.7%。
  关于中央财政的负债情况我目前没有查到2009年年末的准确国债余额,但2008年末国债余额为5.33万亿,2009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为62708.35亿元。以2009年的数字加上地方政府负债余额8.3亿元,中国各级政府的债务余额已经达到14.5万亿元。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外债余额为3867.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63亿。这样各级政府债务总计占2009年GDP总额的比重达到51%。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约为6.85万亿元,政府的财政收入负债率达到250%。

  目前,国际上评价一国财政赤字风险有两个指标:赤字率(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负债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不超过60%。
  从这两个指标来看,用温总理的话说,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但是,问题出在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是向银行借来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