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眼看日本(一个中日混血80后的在日生活以及所见所想)》
第55节作者:
七小少 日期:2010-05-05 22:07:53
所以,在日本,如果抱着人人平等的想法不但会四处撞墙,还会胡思乱想。很多人在学习工作中被人说了,甚至骂了就敏感的觉得受到排斥了。当然,有时候确实是受排斥,但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就在正常社会上下级关系下照章办事的。因为可能在外国人看来是不得了的屈辱,他们日本人看来是可能就在可以接受以及必须接受范畴里了。
当然,这还不是日本人等级观念的全部,接下来说说在继最先学到之后最先震惊我的事情,里面还藏了他们等级观念的影子。
在我还没正式进入大学院之前,去过舞台学科见学。那天上的是一堂表演课。课的内容很有意思,关于舞台上的无道具表演。比如去开一扇门,如果把想象力具象化的能力不强就会在开门动作之后,握住门把手的手不会收回来。也就是说如果真有扇门的话,那就是开了门后一直拽着门在走了。。。囧~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实验一下,真的会拖着门跑。。。还有些简单的拿水杯的动作都得把想象力具象化到杯子的材质,大小,里面的装的是什么,是热是冷,拿它的手是空手还是戴手套,这样表演起来才逼真。总之见学之后觉得这个老师幽默风趣,大大的有水平,确实是个教授。就在下课后,我高兴有了位好老师,心情写在脸上的时候,一个学长走过来把我拉到一旁悄声说:说真的,你别来这里上学了,这老师的一堂开门喝水课重复了整整一学期,你什么也学不到的。囧!听到学长的忠告我震惊了!不是震惊于教授先生能把一个开门一个喝水重复一学期,这在教授中最多也就算个重复强调,也不算误人子弟。让我震惊的是一个日本学生竟然可以在背后这样去说他的老师。不管是从恩惠,等级,哪怕是年龄上来说,他都不该也不能不去尊敬,更何况这样语气中略带嘲讽呢?于是在短暂的震惊之后,我迅速判断出这个学长是个耿人,属于少数社会异类分子。做出判断之后,我觉得我mc哈dog,更本懒得鸟你~囧~因为很不幸的在艺术学校里异类分子总是比较泛滥的,不异类才异类。不过等我进了学校,上了一段时间的课之后才发现异类真的不止那位学长一个人。很多学生们都和他作对,处处讽刺挖苦,尺度之大简直令人发指。
于是我困惑了!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虽然说好像感觉不管在什么地方,在内心情感上说,学生对老师都比老师对学生要严厉苛刻的多(虽然在表面上可能刚好相反),但是把内心情感随便发泄,那还能叫日本人么?他们不都是些当代忍者么?哇一?
这个问题细细想来,再触类旁通一下也相当有思维发散的空间。其实如果平时留意一下会发现在日本社会里等级稍高的人日子都是相当不好过的。就算大到首相也要常常被质疑指责。原来麻生太郎先生还在做首相的时候,我打开电视正好看到一场国会辩论。在偌大的国会大厅里麻生首相面对好几个咄咄逼人的反对派的当面质疑,舌战群雄。当然,麻生先生的水平不如诸葛先生,最后被人说的丢盔卸甲,满头大汗。好几个小时的对战里我都为他感到悲哀,说又说不过,跑又跑不掉,以区区血肉之躯直面轮番口水,最后都有些语无伦次,答非所问了,经常引来全场爆笑,唯一发挥正常的可能也就剩下他的那张脸皮了,哀悼一下表示同情。这个辩论会除了能说明麻生先生不大中用以外,还能看出一些道道,结合上文那就是在日本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下面藏着一套平衡棒的另一面调节机制,各安其份的后半句:各尽其职。对于段位高的人来说,等级越高,义务越重。这样看来,日本历史上那么多下克上的事情就好理解的多了。在一个日本式的等级社会里,除了年龄,辈分这些死硬条件之外,唯一可能获得高段位的可能就是职务了。既然是职务,就得各尽所职。要尽职就得有能力。没能力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我的那位老师在学生们看来就很便秘,当然在日本人看来麻生先生也很便秘。
其实就我上了的两年学来看,我的那位老师实际上没有那么不堪,甚至我觉得他很有能耐。他是个温文尔雅的老人,对人态度很和谐。有一件事情让我对他很钦佩。那是一次公共课上,他的教学助手(同时是研究室里的博士生)又在那儿调侃他。我一时狭义心起,也来了次下克上,不过说的比较委婉拉。这时候老师却说大家都是成年人,别为我们的关系担心。我们还是好好上课吧。简直就是太极高手风范!此外他的教学优势也不是体现在系统教学上,得在他自己导戏的时候才能慢慢体会。只是很多学生因为一点不满就屏蔽了他其他的优点罢了。有时候日本人就是这样,既小心翼翼的遵守着等级制度,又要时时刻刻寻找在等级制度里他们自认为不该站在那个位置上的人。
在这里说点题外话。很多人都把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原因归结到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上。我有些不大赞同。这个看上去好像非常有道理,但没大考虑到日本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性格形成以及发展方向和地理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但绝不是唯一的因素。地理资源说在我看顶多就是一个方面的客观原因。可能某些领导人会高瞻远瞩的考虑到地理资源问题去,但问题是打仗的又不是他们,他们得号召国民们去支持战争,这就要动员。就日本政府战前发布的号召来看,他们是没有提到这些原因的,不会是这些原因去促使他们前赴后继,战争得以获得支持,还得去找些日本人的主观原因。这个主观原因就应该在日本的民族性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