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眼看日本(一个中日混血80后的在日生活以及所见所想)》
第53节

作者: 七小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5-03 01:38:50

  大学院篇
  总之我在折腾了一年的语言学校后,很顺利的往大学院(就是中国的研究生院)升学了。语言学校是快乐的,但是大学院却是历练的,让我融入日本生活,深入地了解了日本人。
  日本大学我去过很多所,基本上校区都不大,还有些社区大学的规模恐怕还比不上中国的高中。我在中国上的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占地面积那叫一个气吞山河如虎。所以在看日本大学的时候就两个字,憋屈!好在我的大学院是关西地区最大的综合性艺术大学,还勉强能走上两步。
  我想日本大学之所以小的原因并不是土地不够用。像我的大学就在深山里,霸占了整座大山,甚至还有野猪出没~囧。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学校只是教学,并不是学生的生活社区,校区里大多是没有学生宿舍的。这一点让我很郁闷,我是始终相信生活友谊是要大过战斗友谊的,以前住惯了学校的宿舍,和同学们感情那叫一个火热,现在倒好,上完课各回各家,没有了共同生活的那份经历和回忆了。

  我每天上学要先骑车15分钟赶一班电车40分钟,再坐校车来一个日本乡村观光游,最后缓缓开上山顶,才能到学校。加上三样交通工具的中转,总耗时估计要一个半小时。靠!我大学的时候走路从寝室到教室只要10分钟~这是什么心理落差!当然学校附近有出租的房子,但前提是你愿意忍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晚上八点窗外一麻黑的质朴乡村生活。但是日本的学生倒是很耗的起时间,甚至有同学是从神户来上学,来回要四五个小时,青春在电车里蹉跎啊。更让我震惊的是很多老师是从东京赶来教课,早上五点就要赶飞机。你想,面对这样千里迢迢,风尘仆仆的老师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学生能好意思迟到么?说到这里说一个日本人很奇异的时间概念。他们可以忍受4个小时的电车,却在电车要到站前都会纷纷挤到离车站出口最近的门前以节省时间。日本人对可以节省的那是必须节省,但对于不能节省的却也丝毫不吝惜。

  日本大学进去后第一件事干什么?在中国可能是找寝室看教室,而在日本可能是找社团。大家参加完学校的生活的介绍大会之后,就要去挑社团了,社团在日语中叫sa—kuru,词源可能是英语的circle,中文不知道该怎么说,大概就是学生社团的意思吧。开学报到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学校里的各大社团都会摆出摊位拉人拽客,对过往新生那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漏放一个。我非常惊讶的是,他们似乎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居然一眼就能看出谁是新生,对新生那是国家元首般的待遇,端茶倒水,至于其他学生就视而不见了。而社团的类型也是千奇百怪,除了比较正常主流的文学社,摇滚社,棒球社,篮球社以外还有相声社,忍者社,日系英雄社,甚至还有聚会吃饭社。

  忍者社的摊位前学生裹几块布打扮成忍者状,在小喇叭放出的古乐声中互砍,互扔纸质小飞镖。日系英雄社就更搞,可以看到很多反面超人,咸蛋超人们一字排开,不断地两手左划圈右划圈摆经典pose(大家看过疯狂赛车里的男人不行也行车队么?就是那味道),至于聚会吃饭社就摆出一大堆之前大家聚会吃饭的照片,然后列出今年的预计吃饭计划,还有几个社员模拟吃饭聚会场景~囧~难道都当学生们没吃过饭么?我转了十几个摊位,最后很没创意的加入了足球社。招募我的是一个叫友美的女孩子。当时她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足球社做经理。他们社的展示很低调,是一些友美设计的足球服,她告诉我每年更换的足球服都是由她自己画出团案拿去订做的。其实艺术大学里足球本来就不可能火热,但是她说她是球迷,现在在电视传媒系,希望能当个足球记者,所以一定要让足球社坚持下去。现在她已经毕业了,在东京一家叫日本电视(nihonterebi)的电视台作体育节目ad,祝她这次可以去南非现场吧,但是!我还是有牢骚要发~我就是被她的美好理想蒙骗了!由于友美同学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开发新球衣上,致使球场长期被橄榄球社霸占,直接导致我入社后买了四套球衣却只踢过一场球,然后被迫转往话剧社~ 囧

  日本学校的社团是学校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进入校园第一个体会到的不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课程考试,而是学校生活的充实和快乐。
日期:2010-05-03 04:01:55

  日本的大学生相当忙努,每天除了上学拿学分,还极度热情的参加社团活动,这种社团活动大概从小学时候就开始了(当时的活动是种土豆,捣年糕)。高中是高峰。其实社团活动在我看来是一种对梦想的变相坚持。理想和梦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而梦想却永远是个美丽的梦。就向对我来说,理想的生活状态有很多种,还都有把他们变成现实的可能,梦想也有很多种,但都没机会去让梦成真了。比如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个罗伯特巴乔式的足球运动员,但以我现在的年龄,足球智商,脂肪比例,运动能力,打个半场野球都要累死,所以永远只是个梦想。但梦想虽然实现不了,但不一定不能追逐。夸父追日这个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过,他就是个追逐梦想的人,他是巨人族,虽然这个族大概就是个神话,但在我心里能追逐梦想的人就是巨人。可惜现在好多人在去经营自己理想的时候,把梦想都放弃了,人生中只在追房子,追汽车,追女人这些追得到的,很少有人再愿意去追太阳了。囧~我感慨一下,大家忍住~ 我还是觉得人生过得要比较有意义,还因该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理想要去实现,梦想要去追逐。我以前有个要好的女朋友梦想是当个模特,是个梦想,虽然已经没法真正去当个模特了,但我答应过她以后一定得在她家密室里帮她打个T型台,没事走两步,追逐追逐。囧~

  说了好多废话~拉回来~日本的学生们很早的就确定了人生计划,他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以后会进入公司,会当公务员,不可能去当个运动员或者忍者或者美食家,但是他们依然会花最大的精力去努力追求一件心中最喜欢做的事情,用他们的话说叫tuyiganayiyouni,就是为了不后悔。没有人会把这样的事情当作浪费时间,在就职的时候社团活动也是很被看重的。人如果连兴趣爱好,梦想追求都没有,怎么可能热爱生活,好好工作呢?所以在日本,社团活动几乎是和学习课业同等地位的学生时期重大经营项目。从学校到家长都是全力支持的,属于正经业务范畴。特别是一些体育类的社团活动,梦想和激情碰撞产生的火花可以照耀自己一辈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甲子园?那是所有高中棒球社员心中的永恒殿堂,一生中能在甲子园出场一次就是永远的骄傲,一辈子的谈资,甚至比在奥运会出场都光荣。因为奥运会出场选手基本上都职业化了,而甲子园是绽放单纯梦想的地方。(顺便说下~日本没有中国式的省队,国家队体制,运动员都是学校运动社团的成员,出了学校就得靠社会赞助了)学校的社团除了是个追梦的地方之外,也是学生人际关系圈建立的重要地方。而且在这里建立的关系还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参加过一个关西大学橄榄球部成立多少周年的晚会,那天来了很多老头子,一打听才知道是几十年前的老社员,一个个见到以前的社团前辈后辈们,喝得满脸通红,哭得老泪纵横,感情很深。有时候社团的归属感甚至比学校要强得多。看来有共同梦想那就梦中的朋友,要格外珍惜。

  当然,说到社团的人际关系建立功能,也就是说参加社团的人也不都是我说的那么煽情,也有很多人就是图个乐,认识些兴趣相同的朋友,比如上面说到的吃饭社,或者家政社,实在不能说人家的梦想就是吃饭或者做家务,太没追求了~囧。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日本学生大多是不大上网的,至少没有中国学生上网这么勤快。即时的聊天工具也很少用,本国自主研发的聊天工具都没有,有也没普及,反正我不知道。实在是应为他们太充实了,一天就那么24小时,要上学,要打工,还那么热心社团活动,分给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多少,别说去网上泡着了。上学可以长知识,打工可以鼓钱包,搞社团可以交朋友,他们实在想不出上网能获得些什么。网络对于日本学生来说,可能还不是一个世界,只是一种工具。而且网络还得扮演工具这个它的原始角色很长时间,现实世界太精彩了,实在没有让它膨胀成魔的空间。说到这儿想到中国很多专家先生们又是电击又是吃药的要给上网的孩子们治病,这分明是种社会病,却被他们当成人的病,这是一种病,得治。还有很多父母们,他们扼杀了孩子们现实生活中的太多精彩,把孩子们推上了网络悬崖,还想把他们再给退下去。如果说孩子上网成瘾那是癌,家长们大概就是致癌物质,类似烧烤,香烟~得自己先变回绿色蔬菜才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