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眼看日本(一个中日混血80后的在日生活以及所见所想)》
第52节作者:
七小少 一条鸭川河穿过市中心,岸边是石子滩杂草丛生,没有护栏也没有堤岸,京都人就坐在石子滩上谈谈情喝喝酒。我想不到还有哪里的都市里会流着这样原生态的小河了。在以艺妓出名的祗园,巷子意想不到的狭小拥挤,蜿蜒悠长,有些像中国丽江的石板古道的味道,而这里却曾是日本最有风情的地方,在今天能看到的事或穿和服缓缓走来的古典京都女人,或穿的像芭比娃娃一样嬉笑走过的现代京都女人,我依然觉得这里仍旧是日本最有风情的地方,因为除了穿着,这里好像什么都没变。不知道大家看电影或者漫画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和服女人挽着一个西装男人的背影,这种背影其实在日本各个风月场所都能看得到,但我觉得在京都祗园小巷中的背影才有整个日本的意境,一个在传统的小道上被传统搀扶着才走得稳的现代背影。我非常爽的在这条风情小巷中被一位京都女人搀扶着走过,可惜当时我穿了身和服,她穿的是我送的中国旗袍,我们搞了场换位cos。。。那是一对拉风的背影~囧。在离祗园不远处有个八阪神社,每到赏樱的季节都会涌进很多人来,因为它有一颗全国闻名的千年古樱,垂柳樱。它确实有些树精的风范,妖冶异常,神社还会给他四周配上掉在半空的火盆以助妖气,特别是樱花飘落,火星溅起的时候真的很给神社长脸,把我忽悠的对着大树拜了好几拜。值得一说的是这颗古樱川端康成在他的小说《古都》里还描写过,在文学体裁里想找个百年前人家写过的建筑容易,就算是写过的人也能瞻仰一下遗照,要想找个花草树木还真的挺难。囧~京都的好风景还有岚山,岚山山水相依,秋天到了枫叶满山,就是红山淡水,一片诗情,坐个人拉车跑上几步甚至还能畅想一下幕末风华。在岚山据说还有纪念周恩来先生的诗碑,只不过我没有看到,一直是个遗憾。至于金银阁寺,清水寺这些寺庙神社更是不必说了,各有各的雅致。京都市为了保护自己的历史风貌,建筑有着相当严格的标准,高层建筑那是绝对不能建造的。所以整个京都市看上去质朴无比。当然,只是看上去而已,在这里经常能看到那些独门独院的精致古宅,大门很小,可一转过去就发现院子的围墙长到看不到边,彻彻底底的小门大豪宅~
最后来说一个广为流传的京都人待客不厚道传说。如果你第一次上一位京都人家做客,别人会留你吃晚饭,但是这时候千万不能答应,如果你应承了主人的好意,那他就会觉得你这人粗鄙至极,不懂寒暄文化了。。。囧~很无语吧,只能说这是个京都版的钓鱼门了。在这个小故事里日本人虚情假意的一面表露无遗,其实要是在深度发掘一下,还可以看出些有意思的地方,比如他们的一个道德判断标准,那就是以不给人添麻烦为好。这是个不大容易理解和把握的日本人特有的道德规范。日本人非常的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在所有人的排序中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所以在日本人的道德中,答应留下吃饭,那就是要给人添麻烦了。这个思维逻辑,本迪克特阿姨把它归结为日本人的报恩心,给人添麻烦那就欠了恩情,人的恩情是不能随便欠下的。如果一个人冒失的接受了恩情,那就是被划为没有常识的人了,用中国话说就是没素质~囧。当然除了这个,还可能牵涉到人和人的距离感问题。我邀请你,你婉拒,日本人就是在这样的小细节上不断博弈着,小心翼翼的拉近着人和人关系。充满试探和考验,难怪连我一个日本朋友都说在日本生活,几乎每次社交都是场面试~他们真是在行动中实践着那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最难凑近的是人心~
插叙一下~刚才提到了素质问题。我们经常会说到素质好坏。常说这人素质好那人素质不好。那到底要怎么判断一个人的素质是好是坏呢?可能有个社会公约,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那就是素质不好了。大家同意么?靠~谁同意谁不是人~囧~是机器人,哈哈,我也钓鱼门一下~厄~我想说的是,所有的社会或者社会公约都是人建立起来后又忘了人的东西,而且越大越没人性,就像东京一样,越大越冰冷。所以我想素质不该是个有评价标准的东西,其实多为别人想一些,那就好了,说话大嗓门那是天生使然,没什么素质好不好的,只是如果旁边还有他人,那就稍微压低一些,能想到自己生活的地方不只是有自己那就足够了。我想日本人建立高素质的出发点是为别人着想的,只是当为别人着想也变成了一种日本式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时候,整个社会又变得即规范又冷漠了。可能是大家已经忘了最初为别人着想时的那份质朴的心情了吧。所以才有了京都主人的不高兴。
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叫《燃情岁月》,有个情节到现u在还记得很清楚。在片子的结尾,大哥阿尔弗雷德站在父亲的墓前对二哥崔斯丁说:我遵守所有的规则,人的规则,神的规则,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到头来,所有人喜欢的都是你。现在想想,崔斯丁是个不遵守任何规则的人,可是他也为所有他身边的人着想,甚至想的更多,不是为了规范,因为他爱他们。这才是做为一个人最好的素质吧。厄。。。不知道有没有写的有些跑题~囧~
日期:2010-05-01 02:04:47
继续拉回来说~
在关西 ,比京都资格更老的旧都城就是奈良了。奈良和风格我觉得有些独特,似乎和别的地方都不大一样,总体上能觉得奈良比起京都是个汉唐风格的地方。这里的佛寺很巨大,还有中国式的巨佛,奈良的佛教建筑和日本其他地区的去比较,能感觉到明显的不同,可能专业的佛学家们能从里面看到些日本佛教传承的演变,不过我这样的外行也就看个热闹,感觉佛大点,样子nb点就多拜几下。大家要理解我,我以前做过一张名片,上面写的清清楚楚,外貌协会总理事长。囧~
说道奈良,就得提一下大家都知道的鉴真和尚,他六次东渡的故事在中国大概是家喻户晓的。在日本鉴真和尚是佛教律宗的初祖,修建了唐招提寺,还为天皇受戒,这些都发生在当时还是日本首都的奈良。就算到了今天,鉴真和尚也依然受人尊敬。我还坐过一艘从神户发去中国的邮轮就叫鉴真号~当时考虑到他老人家六渡才成功,还狠狠地担心了一下~虽然日本人的尊敬之心可以体会~但实在是彩头不好啊~囧。关于奈良的还有个中国名人比鉴真和尚来日本要早得多,身份也比较显赫,是东汉献帝的玄孙刘阿知同学。他去日本,用今天的话说可能是为了政治避难去了。传说中徐福去了,后来刘阿知去了,朱舜水去了,梁启超也去了。虽说去避难去的,他们在日本都受到了超级待遇。因为刘阿知是举族迁徙,所以后来还做了日本的贵族,繁衍了很多现代的日本姓氏,有意思的是像高桥这样的刘家衍生姓后来还有人做了首相大人~想想世界上的种族关系就是这么奇妙,让我想到了巴基斯坦的有名总统阿里先生。他老人家祖先居然是中世纪那个伊斯兰阿萨辛杀手教派的流亡者(恩恩~就是游戏刺客信条里的那个组织~)。蒙古人占领中国之后,又灭了阿萨辛教派,幸存教众跑去了巴基斯坦,后裔的阿里又做了总统,和中国的关系搞得这么铁~是不是把大家绕住了~反正挺感慨的,国与国,人与人,总是有着扯不断拉不开的各种羁绊~
又说了不少废话~继续说点奈良。对于奈良最大的特征是这里有放养的梅花鹿。走在奈良市里,哪里都能看到随地撒欢的小鹿们。而且大街上还有卖专门用来喂鹿们的鲜贝。只要你一贝在手,完全可以做到号令群鹿~当然,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别看梅花鹿憨直,闻到鲜贝味就立马丧失鹿性,逮到你就咬,咬住就不放。奇怪的是他们从来不去吃鲜贝商人的,很难让人不怀疑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协议,反正奈良人赚到钱,奈良鹿吃到鲜贝,皆大欢喜。说到放养的动物,除了奈良鹿我就只能想到印度牛。其实我觉得奈良鹿一定被印度牛幸福的多,它们被那么多人萌着,想自己溜达就自己溜达。而印度牛却被大家敬而远之,生怕冒犯到它老人家,找谁谁掉头,活着多伤心。就我看,被人喜欢比受人敬畏日子过得要滋润的多。这个事儿印度牛那是迫不得已也就算了,还有很多人花一辈子去追求当个印度牛,挺为他们的情商叹息的。话题扯远了,赶紧的拉回来。前段时间,奈良建都1300周年,征集吉祥物设计图,一个极其简单粗暴的设计居然中标了,引来一片口水。不过这个造型确实能集中表现奈良这个古都的特点,吉祥物是个长了鹿角的小和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