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非常人物》
第33节

作者: 笑面阎王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18 19:13:28

  说到隐士,其始祖还是许由,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才智过人的人,很受部族的崇敬。那么许由又是怎样个狂法呢?话说远古的唐尧知道许由贤能,是一个人才,想到自己年岁已高,就想把君主这个位置让给他。可是许由认为自己德才不如虞舜,担心唐尧的几个儿子不服,引起内乱误了国家大事,让百姓受苦,便连夜(看到没有,是连夜,我的妈呀!难道是逃命?)私奔岐山隐居。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

  后来,唐尧听说许由隐居岐山,又派人来请他做九州长官。使者苦口婆心地劝他出来当官,可是他觉得这是一些污言龊语,觉得这是污染了他的耳朵,于是赶忙到山下河里洗耳朵。呵呵,真形象呀!非常人物无外乎有三:一曰疯;二曰狂;三曰奇。
日期:2012-03-18 19:43:19

  皇甫谧写的《高士传》多数都是不爱当官的人,那么为什么他要给这些人专门写一本书呢?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原来皇甫谧也是这样的一类人。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他吧。
日期:2012-03-19 20:40:18

  话说当年皇甫谧过继给了后叔父(一直搞不懂怎么叫后叔父,难道是幺叔?查了一下,其实就是叔爷的意思,只不过过继过去了,所以那叔爷就有点后爹的意思了,所以叫后叔父,呵呵。),是后叔父母把他养大的。在二十岁以前,皇甫谧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不爱读书,没有知识就被别人认为是傻逼。后叔娘就觉得不爽了,好不容易有个儿子,而别人却说他是个傻逼,心里能不难受吗?
  虽说皇甫谧不爱读书,但是仍然懂得孝道。一天他不知道在哪儿搞到一个果子,自己舍不得吃拿回去给自己的后叔娘吃,叔娘当时能不敢动吗?但是一想到他不读书,以后可能没有好的发展,就意味深长地给他说:“《孝经》说:‘用牛羊猪肉侍养父母,仍然算不上孝子。’你今年都二十岁了,还没得一点教养,一点都不懂道德,你拿什么来安慰我?(我想是故意激他的,用心良苦呀!)。”说完顿了一会,然后一声叹息:“嗨!当年孟母三迁以早就了孟子的仁德,曾子的父亲杀了自己家的小猪来教导曾子做人要讲信用。难道是我没有选好邻居;缺乏对你的教育?不然你怎么会被人叫做傻逼呢?”说完就伤心地哭起来。作为儿子得皇甫谧看着自己的叔娘哭,能不心疼吗?于是下定决心,发奋学习。

  他首先拜了一个老师叫席旦,随后就认真专研学问,从不懈怠。话说狗日的这书一看还要上瘾,以前没有看真是可惜了,浪费了时间了,相见恨晚呀!于是你在皇甫谧的家乡就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左手牵着一头年,右手拿着一本书,一边拉牛一边看书,如痴如醉!等到牛在吃草时,然后又骑在牛背上继续看。如此数月,从不倦怠!什么诸子百家,历史典籍都被他肯穿了。每天不看书,就绝身上不舒服,无精打采,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上瘾了!从此性格也变得恬静了,不爱伙着其他的孩子鬼混了。慢慢的,看出名堂来了,自己也写起文章来了。后来即使自己得了风湿病,也从来手不释卷。

  父母一般希望孩子读书,以后获取功名,但是皇甫谧却被书迷住了,认为读书才是最幸福的事,不想以此飞黄腾达。为什么他会这样呢?原来他被书中的高洁、狂放不羁、悠然自得的隐士思想给征服了,觉得那才是读书人应该追求。这就有点那些和尚看破红尘的意思了。
  别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搞好人际关系,多交朋友,以后出路多点,有利于你以后的发展呀?”
  然而皇甫谧却说:“读书的人不外乎有两种,一种就是想以后当官;第二种就是做隐士,我就是后者。过田园的生活就可以感受到尧舜之道的快乐,又何必推崇交接世俗之利,烦劳当官,然后获得名声。”哈哈哈,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难道你皇甫谧看穿了?
日期:2012-03-21 21:06:08

  后来皇甫谧又写了一篇《玄守论》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他的意思是这样的:人活着生命和形体是最重要的,与它们相违背的都是不好的。身居高位,又想获得道义,那么活起来就十分的累,身份卑微的话,获得道义就十分的轻松。最高的道义是不应损伤形体和生命的。总之就是熊掌和鱼不可兼得,有得才能失。但是皇甫谧选择的是后者,这样活着比较逍遥自在。
  其中有一句话对我的影响最深,大概意思是:“如果使天下人回转去思念有加深损伤活着的人的灾难,运营四海之内的人心来增加没有好处的弊病,难道称得上是最高的道义吗?”在这儿我就想到当今有的丧葬习俗:亲人一死,活着的人给死去的亲人办丧事就是几天几夜,最终亲人死去了本来就是很大的损失,而加上这样一折腾,活着的人跟着受几天的活罪,根本对活人就没有什么好处,而这样怎么又能算得上是守孝道呢?

  所以皇甫谧就下定决心这一辈子都不出去做官了。废寝忘食地看书,当时的人就叫他:“书淫”,有人劝他说这样看书会损耗精神的。皇甫谧说:“早闻夕死,何况人的寿数还是由天注定的呢!”嘿嘿,想当初,皇甫谧游手好闲,一个字不看的时候,人家说他是呆子,现在别人废寝忘食地看,又说别人是书淫,哈哈哈,有意思!
  后来,当时的皇帝不管怎么劝,他都是一自己喜欢田园生活的逍遥自在,自己的身体不好为由推脱了。
  其实我还是觉得他的生死观比较特殊。说实话,笑面阎王的观点与他差不多,可能是受了他的影响。我们看看他写的那篇《笃终》吧:。。。。。。人所贪恋的是活着,所厌恶的是死去。虽然贪恋,也不能超越死期,虽然厌恶也不能逃避死亡。人死后,精神消失,形体散亡,魂魄也一样,因此气属于天;寄托的生命终于消尽,形体返璞归真,所以尸体掩埋于地下。因此精神不存在于身体,就随气升降;尸身不能长期寄托于生命,就与大地何在一起。形体生命是不能分离的;(这点我的观点不同,我觉得是可以分离的,虽然形体不存在,但是精神依然存在的。)尸体和土地合并,是返璞归真的至理。”

  后面的内容就是说人死后要俭葬,厚葬只能是自讨苦吃,古今多少厚葬之墓逃脱了盗墓贼的毒手?掏心挖肺割喉的变态事情各位看官可以参照一下《十二大盗墓贼》。他还说厚葬的陪葬物对死人根本就没有用处,纯粹是对资源的浪费,是对活着的人的剥夺。呵呵,这也是一些盗墓贼的观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