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疼谁知道!(创业不慎就是撞墙)》
第14节

作者: zzwj678
收藏本书TXT下载
  首先,通过查找花名册和员工沟通,建立临时管理班子,薪酬待遇粗线条制
  定;让大家对自己的收入和远景有个看得见的认识,对实现多劳多得增加信心;
  第二,压住客户订单,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有把握。停产一周,从厂区环境、食堂修整、生产现场卫生、设备保养、仓库盘存清理开始。先从精神面貌开始整顿,龌龊的厂区和邋遢员工是生产不出好产品的。

  第三,听取部分职工意见,起草粗线条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前的管理制度残缺不全不说,有些前后矛盾不一,管理人员都不知道该遵守和执行哪些规定是好;
  第四,进行流程再造的框架方案设计,做出整改预算报告——时间阶段、费用出处、效果预计,有目标才会行动有力;
  第五,针对现有员工的技术特点进行岗位设计,部门进行重新编制和人员配置。人尽其才,扬长避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第六,根据各车间的工艺特点,重新制定工艺标准和运行流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杜绝扯皮推诿现象。
  第七,对外招聘,引进新人和人才,起到补充有关岗位和“鲶鱼效应”,等等。

  一周后,今天董事长来视察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它曾先后几次暗示要让我到集团公司去一试身手,都被朋友给婉拒了,什么原因我不知道。
  三个月后,单一产品的生产效率由原来的每个月2个货柜达到4个货柜;客户的质量交流传真由原来的每天两次到每周两次;员工迟到早退在3%以内,且处罚明确;员工工资增加30%,员工由原来的每月公休两天、几乎天天加班到,每周休息一天,加班调休。(待续)

日期:2009-08-30 21:49:46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你就这么一帆风顺的整顿好了?就这么简单?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只要是人的问题就没有简单的,只不过管理的诀窍就在于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例一:木工车间是整个工厂的技术核心部分,许多价值不菲的合资设备都在这个车间。车间主任是一位50出头的老师傅,是这个工厂的老员工了,前几年也曾停薪留职去广东的家具厂做过管理,技术比较过硬,在员工中也有号召力。面对我这个新来的门外汉,他时不时给我出个难题:您看这种材质该阴干几天下料?您看这种锯条钢质不过关怎么办?您看这种木料容易造成浪费怎么办?您看电机发热容易造成机器烧毁影响生产怎么办…….我回答他:送给你三个字——想办法!你是车间主任,拿着主任津贴,你的工作范围和职责要清楚,我只负责给你解决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慢慢地,只要他提出不合时宜的问题,我认真的听完,然后伸出三个手指头,他就没脾气了。

  例二:生产部实行每日下午4点准时生产例会,集中处理公共性、协调性事务,汇报生产进度、异常情况和次日生产工作计划。但是,各部门负责人都在生产一线盯着甚至亲自操作,帮忙赶工期、抓质量,因此,开会迟到天天都有。
  我便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后,实行例会迟到按每分钟1元钱进行负激励,所得用于管理人员奖励和员工外出游玩活动经费。这种负激励的好处是杜绝借口,大家心悦诚服,不会因为罚款而闹情绪。
  例三:厂区的公共厕所距离人员最多的缝制车间最远,许多老员工借上厕所的时间偷懒,一次就是15——20分钟,许多年轻的员工对此很有看法,流水线作业受影响不说,完不成计划大家都要陪着加班。我安排助理专门在现场进行秒表测算,正常情况下,来回也要8分钟。经过论证后,公司拨款就近新盖了一所卫生间,配合着新的绩效考核制度,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管理,复杂的是要会用“合适的人、合适的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解决该解决的问题”。说到简单,就是各司其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待续)

日期:2009-08-30 23:12:37

  转眼到了一年的合同期,我的性格使然不想继续做下去了。究其原因,其一,公司已经走上正轨,朋友已经把公司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在管理,除了财务和采购,其他的部门我都已经做到位了,朋友有意无意的也不允许我再进一步插手了;其二,我不喜欢被能力不如我的人凌驾于我之上,那种痛苦真是难以名状;其三,还有些债务尚未还清,靠在这还要3年才会实现;第四,我的实质性工作已经非常轻松了,屈指算来,每天的实效性工作量还不到2小时,闲的我浑身痒痒;第五,他们工厂处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小山包上,出入不便,信息蔽塞,再不离开我就会与飞速发展的社会脱节了。

  以上种种,我谢绝了他及董事长的挽留,回家歇息片刻。
  除了还债,我还稍有积蓄,本打算自己搞个小副业,开个音像店或者机票发售点,最终,我看好了一个宾馆的大堂拐角,很快与一家一级代理公司谈妥合作事宜就开张从事机票业务了。
  人算不如天算,才做了2个月,非典来了!哈哈,你也猜到结果了,下面的话我就此省去500字,!(待续)

日期:2009-08-31 08:48:35

  使我有兴趣走上管理咨询这条路的一个客户P总,很有这一代民营企业的代表性,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许多常识性失误我都眼看着他们在重复着我昨天的故事。管理咨询会大有市场,但也需要市场的磨练和检验。
  P总夫妻俩从事干洗行业10多年,已经发展了10余家连锁店。P总很好学,也很注意审时度势。偶然的广告业务机会,我们认识了。他就是我所说的那种“客户的广告业务我说了算”的其中之一。
  用P总的话说,自己的这点成就,靠的就是机遇和吃苦耐劳,没多少技术和智慧含量。他们夫妻二人是某国有印染企业里的技术员,对纺织品和皮制品的染、漂、洗经验丰富,眼看着那点工资小康无望,二人依然下海从事老本行,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本本分分的从点滴做起,终于10年换来可喜收获。
  面对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同行业不断竞争,P总也是居安思危,经常找我沟通一些发展思路和日常管理方面的话题,我也是倾其所有,尽心尽力的帮他出谋划策。有一天,他就那么突然的冒出一句:哥们,你来我这做个总经理怎么样?工资每月5000元还不行?!我深深的知道,对于P总这种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老板来说,说出个工资5000元的确不是一时兴起,需要很大的思想斗争和勇气。在01年下半年时,这个数也应该算是高工资了。当然,他一直以为我是个媒体编外人员,考点微薄收入,他为我不值。

  我既不能正面拒绝他,也不可能答应他。我只好折中出个办法:我利用业余时间给他做顾问,可以从侧面协助他分析内外部经营管理事务,如此持续了2年。
  在06年他们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被媒体曝光,我主动帮他分析形势、联系关系,转被动为主动,消除影响,把损失降到最低。就那次公共关系危机事件而言,就是个警钟,可惜对他们没能起到切肤之痛的作用。也许他们还没有搞清楚,退让和妥协不是一回事。
  他们夫妻二人亲自请我喝茶以示答谢,并且再次提及邀请我加入他们公司,我此时提出的年薪他更难以接受了,我也很无辜啊,水涨船高,这都过去6年多了,你们总不会还静止在5000元吧?
  我想说的是,一分钱一分货,没有敢于投资人力资源的魄力,你就永远脱离不了家庭作坊的模式,哪怕你有20家连锁店,一旦遭遇强大的竞争对手,其致命的弱点就会暴露无遗、不堪一击。
  问题出在观念这根筋上,当初我何尝不是如出一辙。(待续)

日期:2009-08-31 11:07:09

  打短工
  一个非典,就让我在家“片刻小憩”了5个月,屈指算算,人生能有几个“5个月”?
  就在这5个月中间,我从事了一份“短工”。一位年轻我一岁从事清洗设备的L总不小心在网上看到我的简历,及其诚恳的找到我,相约上岛咖啡,相谈甚欢。年薪10万、外加提成、公司副总、专车自驾、全面管理,我欣然接受。一是知遇之恩,二是都非典了,还敢挑肥拣瘦的?
  走马上任,在公司熟悉员工、流程、工作制度、业务内容两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