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别在“习以为常”中走向平庸!》
第11节

作者: 职业规划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15 22:05:20

  “骗子”公司之多孰之过?
  从以上两个咨询者案例内容分析来看,一个是因为没有问清楚工作内容,入职后的工作内容超过了约定的工作内容,所以感觉上当受骗。另一个是因为公司挂羊肉卖狗肉,实际工作内容和招聘岗位内容不一致,让岗位的技术含量大打折扣。
  现实生活中,确实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会存在一些文字游戏或含糊其辞的行为,挂着羊头卖狗肉。因为一些岗位不好招人,所以公司会让表面招聘的岗位和实际的工作内容不一致。比如,很多小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实际上需要招聘销售人员,但是一般求职者对于这个岗位会很反感,于是很多公司会打着招聘助理或者文员的旗帜来招聘,等把人招聘进来以后才告诉求职者,为了熟悉公司业务,需要先去销售岗位锻炼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很多求职者才发觉上当被骗。其实职场中还有很多控诉“骗子”公司的例子,但是既然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先别着急辞职一走了之,而是先想下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也许面对复杂的职场,对于很多处于弱势群体的求职者来说,尤其是那些起点不高、学历不高的求职者来说,能够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已经是奢望,何谈保证应聘的每一家公司都是公平公正。但是,身为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该学会反省自己。比如,为什么每次不守信用的公司总被你碰到?为什么骗子公司总被你碰到?为什么遇到问题却用跳槽来解决问题?
日期:2012-03-16 09:55:00

  很多时候,求职者身上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很多人之所以上当,不是骗子多么高明和狡猾,而是上当者太贪心和麻痹大意。
  一方面,很多人面试经验缺乏,不知道面试是个双向面试的过程,没有从多个角度来衡量应聘公司的规模、正规性和岗位具体内容。在面试过程中表现的求职心切,觉得对方一旦同意录用自己就万事大吉,很多一些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入职后的细节不会去关心。
  另一方面, 求职者入职前期望值太高,而一旦遭遇问题或出现变数的时候,应变能力不强,处理问题简单而粗暴,更多的时候用消极工作来无声的反抗,甚至直接选择辞职。让前期为之付出的努力丧失和本应该有不错发展的工作机会白白丢掉,实在令人惋惜。
日期:2012-03-17 10:09:47

  识别“骗子”公司三步走
  学会进行工作分析
  在正式接受一份工作前,一定要问清楚具体的工作内容及职责,同时还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将岗位进行甄别。比如,这个岗位的工作性质是怎么样,工作内容会有哪些,它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胜任这个岗位需要具备怎样的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是否会与自己的想法冲突等等,从而不至于因为工作内容出现很大的偏差。因为一旦冲突的情况出现,对公司和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以销售岗位为例,在入职前应应对该家公司的规模、行业地位、产品竞争力及产品销售模式进行多方位的了解,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入职后遗症,很多人就是因为入职前不了解销售模式,而真正工作后才发觉不认可销售模式或内容。同时,还可以从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所需的条件来进行分析,比如,从销售人员所需的形象、素质、沟通能力、学历,工作时间的规则性,驾驶资格、是否需要经常应酬和出差等方面来了解。而往往正是这些因素没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直到入职以后才发觉很难适应,不得不提出辞职。

日期:2012-03-17 11:13:20

  曾经有位年轻人,他经过千挑万选,最终选择了一份外企的销售工作,不论从行业发展、公司规模及个人发展空间来说都令他都非常满意。但是,他入职一周后发现这个岗位需要不断地出差、应酬和喝酒,他不仅不喜欢出差,并且从小对酒精过敏,不胜酒力。因为他在入职前没有询问这些内容,公司认为这是岗位默认的规则,所以没有特意说明。鉴于此种情况,他最终还是和公司提出了辞职,令人感觉很惋惜。

  其实,如果他在入职前能对岗位情况详细了解的话,就不会投递或者选择投递公司内其它岗位,或者可以先等一段时间,然后申请调换岗位从而保证放弃这么好的发展平台,毕竟这家外企其不管在发展规模,还是行业地位都是非常不错的。因此,对于岗位的特点一定要尽量多方面的了解,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日期:2012-3-17 17:07:00

   学会注意工作细节
  很多求职者一旦听说自己被公司录取后,往往异常兴奋,导致对很多公司细节没有深入关注和思考,很可能因为一时的麻痹大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一般求职者在入职前与hr谈条件的时候,其实存在很多文字游戏。比如,关于调整工资的周期,用人单位一般说是一年,一般求职者都会默认的认为是入职一年后来调整。其实,这都是一种常见认识误区,曾经有年轻人告诉我,他是在4月份入职一家公司,期间他一直认为是第二年4月份会主动给他调整工资,结果到了第二年5月份的时候还是没有动静,他主动询问人事部门后才知道,公司每年固定在3月份调整工资,因为他是去年4月份入职,调整工资的时候还未满一年,所以他本次没有被增加工资,只能等到次年的3月份在一起调整。最后算下来,他相当于近两年的时间才加一次工资,而他当初没有问清楚,一气之下辞掉了工作。因此,在入职前,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要问清楚,而不能仅仅是“应该”或“或许”来自以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