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扯西拉——我的人生感悟和经商心得》
第37节作者:
弘律 童年是一个人自我最完整的时期,作为父母应该去引导孩子发展完整的自我,而不是到处干涉他、限制他、束缚他和摧残他。这些是他真实的自我,为他保留他真实的自我,同时培养他的品德和对自我的责任心,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他一生的幸福。只要是他发自内心的需求,都是值得支持的,我不希望因为我的愚昧而导致儿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压抑自己的人,成为一个盲从的人,而应成为一个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和坚定的信仰的人。这是他这一生所有幸福和快乐的源泉。
这种从不束缚他的教育方法在现在已经显出一些非常不错的效果了。因为自我得到了锻炼,我的儿子表现得比一般孩子聪明,反应很敏锐,性格也很坚毅。
他到目前为止五岁零一个半月,我从不教他认识字,也不教他阿拉伯数字和运算规则。但是现在他已经能够清晰的分析问题和运算了。
我给他出这样的题目,大猴子上午摘了三个桃子,小猴子上午摘了两个桃子,大猴子下午摘了两个桃子,小猴子下午摘了三个桃子,猴妈妈把他们摘的桃子送了四个给邻居,那么猴子一家还剩几个桃子?把剩下的桃子平均分给猴爸爸,猴儿子和猴妈妈,每个人能分几个?我儿子能在半分钟内完成这样复杂的一道题目。
我也给他出这样的题目,大猴子摘了上午摘了两个桃子,钓了三条鱼,小猴子上午摘了三个桃子,钓了四条鱼,他们俩总共摘了几个桃子,钓了几条鱼?我的儿子同样能在半分钟内算出来。
他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样很出色,我在公园里让它形容一下自己看到的松树和竹子,他就会说松树长着针一样的叶子,叶子中间有松球,松树的树干是歪脖子。竹子的树干像金箍棒,叶子像羽毛。这样的类比都具有合理性,我每次都会非常热烈的在精神上奖励他的这种自我的创造性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
这一切都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唯让其发展,他才能成长成一个自我完整,人格完善和懂得创造和能够在创造中体会人生快乐的人。一个人能够体会到真正的人生乐趣的时候,怎么会还愚蠢的跟财富和虚荣死磕着?很多家长在抱怨教育体制之祸,但中国教育的问题固然与体制有很大的关系,难道与我们愚昧的家庭教育没有任何关系?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中国的教育眼下真正需要的是要将教育本身当作一种应用技术对待,在社会上大面积的进行推广。当越来越多的父母和教师懂得怎样真正的去教育孩子的时候,教育的症结才能解决,而很多人人生的症结也能得到解决。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当我们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了大量的毛病的时候,那一定是因为我们本身具有这些毛病。
日期:2010-06-26 12:54:38
自我的丧失
作为一个热爱思考的人,虽然我并不认为向社会提供思想产品是我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我却实实在在有分享自己思考结果的激情和乐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可以看出,很多人已经丧失了一个完整的自我,处于一种高度压抑的状态。我曾有志于帮助一些青年朋友,但是当我与他们接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厌恶他们,因为他们身上表现出了一种特别强烈的唯利是图甚至不惜用奉承或者欺骗的手段来换取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利益的倾向。
同时我还发现了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很多人并不能宽容和理性的去看待别人的自由表达,总是喜欢对别人的行为进行干涉,将自己的意愿、理想和观念强加到另一个人的身上。这种强力干涉他人的自由的行为同样出现在一些自由主义的信奉者的身上,他们具有强烈的同化其他人的愿望。因为这一愿望不能实现,他们往往很容易受伤,感受到精神上的挫败,进而开始迁怒。我曾开玩笑的说,在一个极端的社会里总是盛产法西斯主义者。这样的社会里人人身上都烙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烙印,他们一直在谴责中国的文化,但是却并没有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身上同样流淌着法西斯的血液,只是他们自己并没有察觉。
唐太宗说人可以以他人为鉴,来反思自己。我在其他人身上看到了这些毛病之后,开始反观我自己,惭愧的发现在我自己的身上同样根深蒂固的存在着这样的毛病。因为我还不能包容我的反对者,不能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甚至在文字上也表现出了对他人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强烈的干涉的倾向。不能达到只要求自己,同时宽容其他人的状态。因此始终不能体会到佛陀所提倡的那种超脱的境界,在忍辱和制怒上有很大的欠缺。形成的文字穿透力很强,批判性也很强,却缺乏宽容的心态。
而这不但阻碍了我的思考,同时也影响了我的心情,尽管自己很快就能放开,但终究是常常犯嗔戒的。
我开始进行了自我行为的寻根之旅,在儿子的幼儿园课堂上和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中,我看到了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根源性的东西。
由于自己具备一点心理学知识,对人的成长的几个阶段应遵循的科学规律有所了解,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主张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其天性,尊重人的发展的科学规律,发展其真正的自我。但是在现实中我看到的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学校里的老师是反其道而行的,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懂得真正的教育。这固然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也与我们的同胞缺乏与教育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的失败,而实际上,人生的起点是从家庭开始的。
在现实中,我看到很多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管制太多,总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头上,限制孩子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对于孩子真正的天赋不是激励,而是遏制。同时向自己的孩子使用利益驱动的手段去进行教育,很多家长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利诱孩子屈从于自己的权威。他们总是通过物质奖励的办法去引诱孩子们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这样做的危害有三:一是从小就让孩子成了物质的奴隶;二,束缚了孩子自我的发展;三,剥夺了孩子体验精神愉悦的机会,注定了他们一生不会快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