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3-14 08:44:35
第一步,选择一个大众场合,多准备一些“高帽子”,以便于“恭请”这些“老师傅”来亲自口授作业步骤,相关的旁听人员可以适当多一些。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哄”的手段,让这些“老师傅”感到荣耀,感觉这是给足他们面子,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没有人会给脸不要脸的;二是让听众在无形之中又受到一次职业培训的情况下,明明白白地知道这些步骤都是出自“老师傅”之口,如果自己以后不去遵守,就是违背了“师训”,就是大逆不道,那么,这些听众今后自然会照章操作了。与此同时,你事先安排相关人员在现场做好记录,一定要使用通俗的语言,整理成“第一步做什么,怎么做,需要多长时间,观察到什么现象,达到什么直观的情景和效果之后再转入第二步;第二步再做什么,怎么做,又需要多长时间,观察到什么现象,达到什么直观的情景和效果之后再转入第三步;……,……”如此循环往复,就可以通过口授与整理,完成一套实用的作业指导文书,完成之后再慎重其事地与讲授人一步一步确认,那么,以后在执行时,因为它来自于“老师傅”的传授,并来自于现实操作之中,是大家天天看到的、时时亲手操作的熟悉动作,大家不会感觉陌生,也容易让众人接受;
第二步,整理出来的正式文件上,自然会有一个“拟制”、“审核”、“批准”的签字程序,在这个小小环节上,我们也可以做做文章,“拟制”格内你可以让整理者签名,“批准”格内,老板不在场的情况下,当然是由你来签名了,而“审核”一格就可以改掉由中层主管签名的习惯,直接让口授操作步骤的“老师傅”签名!——这个做法旨在让当事人和大家都知道:文件是在尊重“老师傅”的前提下完成的,你让他签名,是再次从表面上给足了这些‘老师傅’面子,让他们进一步产生成就感,因为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操作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推广,变成了白纸黑字的教材,并且今后日日朝朝都要挂在相关的操作岗位上,他们自然会感到无比光荣,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以后实施起来,他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吧,这就相当于逼着他们自己去主动执行、主动配合、主动纠正了;
第三步,理顺了一个部位的作业顺序,形成了一种基础规范之后,那就是执行和监督的问题了,这个时候,你不用担心,那些“老师傅”绝对会主动站出来维护出自他们自身的“经验”,因为这也是他们自己的脸面。此时,你的重点就是鼓励这些“老师傅”逐步完善、逐步升级,基本固化之后,今后再有新人进入这个岗位,只要稍加培训,按照文件规定的步骤“照书行事”就容易多了。反之,如果盲目照搬其它同行企业的做法,尽管在高压之下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但这个推行过程,首先会受到这些“老师傅”和他们跟师学徒带出来的众多“徒子徒孙”的排异和抵制,不容易一下子形成规范并推行开来,而且还极有可能出现“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的最坏结局,管理成本也会成倍增加。
张副总依计而行,一周之后就出现了起色,后期在流程的完善、规则的建立方面如法炮制,同样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日期:2012-3-14 8:45:00
就在张副总一周之后眉飞色舞地向俺报喜之时,却又突然抱怨起员工的素质问题。原来,他一边在操作生产车间《作业指导书》的重新起草,一边希望尽快规范企业的公文格式,统一采用南方的做法,在统一了表单上的使用之后,要求在文件格式上也统一使用TO、FM、CC、FAX、FOX、TEL等英文字母和单词,以便于将来与外界接轨,却受到了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抵制,大多数员工同样以不认识这些字母和单词为由,依然延用过去的随意做法,各类公文和报表的格式花样百出,如果不换掉一部分人员,这些格式很难推行起来。
俺笑着指出他心急的做法,然后给出建议:对于文件格式上TO、FM、CC、FAX、FOX、TEL这些基本字母和单词,外界的大多数人应该都明白是什么意思、懂得如何去操作,但是,对于家乡的父老乡亲,对于内地企业中的那些开国元老,这些字母和单词,他们大多数人不一定也明白,你总不能因为他们不认识这些字母和单词就将这些人全部换掉吧,更让你难堪的是,如果东家也不认识这些字母和单词,你如何能换掉呢?俺理解你的心情,你的想法是:先进的做法不能不推行,如果任其下去,这个局面始终不能得到改变。可是,心急是一回事,通过合理的方式去迂回改变则是另一回事。我们应该明白这是历史原因长期形成的,大多数父老乡亲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些洋玩意儿,要改变也必须有一个由历史向现实过渡的缓冲过程,事先要变得让大家都能接受,设置一个认识上的过渡期,以后才能逐步推广开来。你可以这样去试试,在文件和表单中使用这些字母时,同时标注中文,让大家知道这些字母和单词所代表的意思,比如“TO(主送)”,“FM(拟稿)”,“CC(抄送)”,……,让大家通过中英文对照,慢慢接受,时间长了,大家都明白了,你再下令省掉中文,直接用TO、FM、CC、FAX、FOX、TEL,这个时候,那些人必然会感觉到这些单词“似曾相识”,再通过交流中“唤醒记忆”的过程,让大家渐渐熟识,逐步认同,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就变过来了嘛,以后的新人进入,文化程度自然会高出很多,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现在,你一开始就不加说明地全部换成这些字母和单词,大多数人由不认识到不接受,再到无形地抵触和抵制,你用你的新式格式,他还延用过去的格式,你提倡你的做法,他仍然用过去的那一套做法,无形之中容易形成排斥和对立情绪,在这种情绪下,要么只能通过强权政治去强势贯彻,其结果会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使你树敌太多,不利于今后你下一步的动作;要么任其自流,大家各弹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最终仍然很难调和成统一的音律,无形之中增加管理成本。如果这类小事变通了,以后操作ISO等体系文件也可以借鉴。为什么现在的各类体系与企业的实际做法严重脱节?因为大家并不认可你抄来的、借用来的那些半文半白的“洋玩意”,总认为那只是说一说,是用来装门面的、应付检查和认证的,你只有通过一线的总结,理出真实的步骤,再将这些程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之后,才能形成大家认可的做法,这就是迂回转弯,使用“依鬼打鬼”的土办法来达成目标。
张副总拍了拍后脑,恍然大悟:“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呢……”,于是,一纸令下,所有的公文格式全部变成了半土半洋的格式,等到俺一年以后再次光临时,已经如愿变成了不用添加中文注释的格式了。
接着,张副总针对本地人的随意性,又提出如何实现车间5S区域划分和公司范围内归类划分的问题,俺建议他:
第一,车间推行5S,你说出一千个好处,他们也不一定认可,还可能认为自己这么多年都是这样在做,也并没有什么不对,用这些理由来抵制你,这种时候,你先从基础做起,不必追求一步到位,先划出“物料通道”、“消防通道”、“生产作业区”、“产品包装区”、“物料周转区”、“成品/半成品待检区”等几个大区,并跟踪检查物料和产品按区摆放的执行情况,等大家形成习惯之后,自然会感觉到分区定位的方便,做到了这一步,再谋划“得寸进尺”地深入推行其它细致划分的步骤。
第二,公司范围内的区域归类划分问题,第一步也只要分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就行了,暂时不要细分,你细分了,别人也做不到。如果想做点表面文章,可以尝试一下改善企业的外部形象,可以先从公司内部车辆的定点定位开始,先从办公区车辆定点定位起步,再到生活区、生产区,让大家从可以接受再到逐步习惯。可以利用一个晚上的空闲时间划出线条,分成“内部车辆停放区”、“来访车辆停放区”、“摩托车停放区”、“自行车停放区”,连续一周让保安指挥按区分类、定点停放,时间一长,规矩就形成了。
张副总很快落实了这一工作之后,俺南下之前告诉他:内地情况与沿海不同,只能因地制宜,因基础,因环境,因习惯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最终目标。在这类企业的变革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职业人士变革受阻,并不是这些职业人士专业度不够,不是他们不敬业,不是变革的程度老板不能接受,也不是员工冥顽不化,往往是我们自己“立功”心切,太想早出成绩,太想得到大家的早日认可了。在内地工作,面对的是父老乡亲,埋怨并不能改变什么,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多采用大家能接受的“土办法”,才能慢慢过渡到“洋办法”。疾风暴雨似的变革,就象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粒体积较大的石子,一定会溅起层层波澜,同样,涉及到改变人们的观念和习惯,特别是后期的变革会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也一定会产生强大的阻力,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温和式的变革方式,温和式的“和平演变”不失为一种高超的谋略,但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保证,遇到急功近利的老板,更多的功夫还应该放在与老板的沟通交流方面,以争取更多展示自我的时间去完成那些马拉松式的演变。面对内地企业内目前百废待兴的局面,有了老板的高度信任,加上自己的不急不躁,才能增加成功的机率。顺便提醒你一下,你的东家之所以选择回避,虽然表面上有着拓展业务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表面上是绝对信任你,而实际上,他也隐藏着一种担心,先让你主导折腾,完成了任务,老板当然高兴了,而一旦出现闪失,他还可以回头来收拾局面,这才是他私下真实的想法。
张副总吃惊地“噢”了一声之后,表示接受俺的建议。后来,他果然采用了“文火慢煮”的方式,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将这家企业治理得井然有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