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战争:寻找最适合你的城》
第15节作者:
十七进制 深港一体化”绝对是一个“超级梦想”,按照奥一网的说法是“深港大都会,天下无双”,这已经不再是与“上海”演绎新世纪的“双城记”,而是拳打纽约脚踢伦敦横扫东京。最国际化的城市与最新锐的城市联手,除了纽约谁与争锋,只可惜这表面鲜光的性感词汇的背后更多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你看现在港府现在的做法似乎就是要与深圳分清家私,你的港口是你的港口,你的机场是你的机场,香港人控股那不关我的事。即使要真的融合成一个都市圈,那也是“港深一体化”,有主有次,有大有小,有尊有卑,有长有幼,深圳就只能是香港另一个新界,你不过是我未来的延伸。《深圳晚报》有一大标题写着“逾九成赞同深港一体化”,一看内容是80%的香港青少年愿来深居住创业;98%的深圳青少年愿赴港学习就业。这到底是愚人还是愚己,十分无聊,九分无趣。
深圳可以躺在席梦思上做“春梦”,但在实际的求偶过程中一定要了解香港“感受”,香港对内地太不了解,对国情、传统、历史都缺乏认知,、你想让香港明白“芙蓉帐暖度春宵”肯定要花点时间。还有一个是习惯问题,这么多年香港一直单身,突然间来了个求偶的表妹,这自然很是不习惯。而深圳同样对香港缺乏了解,以为香港在什么地方都是好的,以为签了协议就是愿意和你合作,香港有香港的小九九,香港也有香港自己的苦衷。
即使是深圳与香港是有情人都想成为眷属,但其中还有太多的障碍难以克服。首先就是体制障碍,没有中央支持“纳深入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两城在心态,文化,教育,思想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有些市民讽刺“港珠澳大桥都未必能建成,谈什么深港一体化”也并非刻薄,有些网友嘲弄“深圳除了房价与香港一体化之外,其余都是空话”也不全是愤世嫉俗。“深港一体化”虽然在宏观上可能不比“一国两制”有眼光,但在微观上绝对比“一国两制”更难操作,这可是一个大课题。
广东一直看不惯深圳向香港抛眉眼,一副想被香港包养的二奶模样?这当然属于地缘政治的竟争范畴,但也不能说这狭谥的岭南主义!深圳老是盯着香港不放的确有点让广州不爽。再一厢情愿也得自己有点“金银首饰”啊,归根结还是要自己争气,不要给世人留下“傍大款”感觉,求来的永远只是让深圳做“二等公民”,争来的才能坐上“头把交椅”。要让香港明明白白:如果没有深圳出手,香港最终会成为一个二流城市;但没有香港的眷顾,深圳还可能偏安一隅!深圳完全可以撇开香港单干,在各领域成为香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直到有一天,深圳港取代维多利亚,地王大厦势压中银大厦。重拾深圳的锐气,再举改革大旗,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深圳如果只是沉迷于臆想,忘却当年的实干精神,那最终就会走向二奶的终极命运:当韶华逝去,当容颜不再,最终会被——无情的抛弃。
日期:2010-03-30 10:49:50
3.2深圳VS香港:“城”梦了无痕,有情人难成眷守
2007年,深圳本地一网站曾经做过这样一个专题:深港大都会,天下无双。
这个标题取得有点俗,没有彰显出什么品味来,但也道出一点点事实:1、如果深港真的携手成为一个“大都会”的话,那以现在两城的实力,只怕纽约和东京也得敬畏三分。2、“深港大都会”,这五个字可以看出来,深圳现在总算自我感觉能与香港平起平坐了,要是十年前,哪里敢称“深港大都会”,最多只放低声音怯生生的说“港深合作”。
这也不是深圳“暴发户心态”,而是多年反复试探后培养出来的信心,如果一“外星异形”站在罗湖桥上左右一看,香港那边是一片贫瘠的四野,那光秃秃的山顶上梳着几根枯黄的乱发,而深圳这边则是鳞次栉节的高楼大厦,一时之间,还真搞不清哪边是“东方明珠”哪边是“南方渔村”?
岁月无情,香港那高高在上的感觉,已经逐渐淡化了,尽管不能像戴“五眼花翎”的上海那样斜着眼看世界;但最起码感觉能与深圳一起吃个饭喝个酒,偶尔还开个小玩笑,不像原来连头都懒得抬起来。深圳也不像原来那么自卑而偏激,一听说是香港佬在这边,马上龇牙咧嘴的恨不得上去踢两脚。
那时候的深圳与香港隔阂还不小(这种隔阂甚至现在都存在),面对港人北上消费,深圳觉得他们抢走了自己的女人,炒高了市区的房价,拉升了深圳的消费,夺去了赚钱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年老色衰”的港人周末过关Q女“包二奶”,不仅挤兑了深圳人不多的幸福,而且拐带坏了深圳的女人,搞得自己谈恋爱都找不到处丨女丨,这些来自资本主义的坏蛋们,是一些披着人皮的狼啊!
而香港同样也是怨声载道,骂深圳那些“臭不要脸的”剥夺了自己的“更年期”幸福,利用色相勾引自己本来不坏的男人,更可恨的是掏空了香港的实体制造业,吸干了香港的商业资本,搞得失业人员经常“集体-散步”,害得香港房价大跌,深圳,不过是大陆用来汲干香港血液的一根针管。
这些来自个体的吵嚷与喧闹,在深港两地时有发生,但总体来说,这只是民间生活上的嗑嗑绊绊,矛盾也只是茶余饭后的戏谑与怨愤,尚不至于影响到两城“操盘手”的决策,理性的深圳人士都明白,尽管香港占了深圳揩了不少“油”,但深圳财富的增殖是港人资金与经验外溢的结果。智性的香港人也明白,以资讯服务、金融贸易、以及物流业为主的香港,将来必须与深圳这个科技之城先锋之城联起手来,才有可能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特别在上海借助国际资本,台湾资本,江浙民间资本和国家资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崛起后,其势头咄咄逼人,不仅深圳被对方用各种手段逼到墙角,连香港也感觉到那令人窒息的杀机。上海连续15年GDP两位数增长,一跃成为展示中国经济改革的窗口。在十一五规划中,上海要加快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比起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还多了一个“经济中心”,野心大得要把中国的好处全部“独食”,把香港这个国际都会赶出“亚细亚”。
另外广州也时不时摆出一副“省城”的样子,总想把将香港与深圳踩在脚心,而北京天津等更是一副“咸鱼要翻身”的样子,动不动就鄙视一下“文化沙漠”的香港与深圳。
面对各城市的步步紧逼,港深也都忧心忡忡。很多香港人觉得面积太小,1000平方公里只够“上海男人晚上约会”,而700万人口虽说不少,但数量也只与“上海女人”旗鼓相当。香港加深圳那就不一样,起码打群架时年青人不会少,最重要的原因是香港与深圳全面合作的话,一是向中央要政策腰杆壮些,不像现在这样猥琐,只要有上海插足的政策或者项目,吓得连话都不敢说。深圳跟香港的GDP经济加起来两万多亿的经济体,在中国可是一个巨无霸,国人最怵的就是这个。中央没有说让香港成为全球金融中心,那深圳与香港捆绑在一起,这能不是全球金融中心吗?只怕“上海籍”的发改委的同志也不好意思不承认了。
随着中国贸易、金融直接与世界接轨,中国内地市场直接向外资开放,香港这个“世界桥梁,中国跳板”角色受到挑战。同时深圳的“特区”角色早已失去风光,而很多人之所以选择深圳作为自己的发展地,也是因为香港是深圳的精神支柱,要不然,特区早已不特,谁会来到这样一个偏远的南方城市。
思来想去,深港都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的天然盟友。香港本来只把深圳当半个“二奶”看待的,现在形势不妙一夜之间成了“有情人”,所以现在一搞“深港论坛”,两边专家开始“谈婚论嫁”的。
最核心的是,深圳与香港在很多方面是互补的,两城的合作绝不是像某些城市的简单相加,而是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