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幻象》
第43节

作者: poseidonnep
收藏本书TXT下载
  民营企业家贿赂官员主要责任不在企业家本身,而是因为现阶段中国经济体系中政府掌握了大量资源分配权;部分民营企业家为了更快获得资源和权利,有的时候可能不得不走灰色地带。事实上,外资企业一样在走灰色地带。例如,根据美国司法部披露的数据显示,德国西门子“行贿门”事件涉及3家在华子公司;2003年到2007年间,西门子医疗集团支付了约1440万美元的贿赂款向5家国内医院行贿,从而获得2.95亿美元的医疗设备订单。还有一个例子是,美国朗讯公司在华企业爆出贿赂丑闻,朗讯中国公司数位高管被美国公司总部解职,并受到美国司法部门的法律追究,朗讯公司也为此支付了250万美元的罚款。如果是一个公开透明、没有过多管制和准入审批的市场,同时对外资和民营经济开放,我相信民营经济一定做得比外资好。而且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他不会在国家民族面临困难时弃我们而去,而外资终归是个过客,他永远在寻找下一个利润最大的地方,而中国不可能一直把这么多优惠给外资送下去。

  至于造假卖假等问题,确实有民营经济问题,但是外资也不是什么圣人,他们也照样降低安全标准欺骗国内消费者。笔者个人认为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企业家本身的伦理道德问题,更与法律法规监管有关系,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企业家都是自私的,或多或少都有期望少干多得的心态。但是如果我们的监管与法律能够到位,让敢于以身试法者付出一辈子的代价,那样应该可以大大减少这些问题。同样造假卖假也是个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造假卖假在美国经济发展初期也发生过,在日本经济起飞时期也出现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产品在美国也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随着法律的完善,监管的到位,这些问题是可以慢慢克服的。

  我始终相信民营经济才是中国企业的未来,中国经济的未来。未来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来自民营企业,不会是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如果很多产业在对外开放前,先对民营经济开放,改革开放的利润大头就不会落在外资头上。从未来来看,民营经济的前景广大,如果国家能够在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进一步对民营经济开放,前景是很乐观的。
  民营企业尽管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步履蹒跚,但是他们负重而行,确实是在一步一步往前走。民族企业家身上承担着振兴民族产业的重任,民营企业肩负着打造世界一流制造业的希望。希望广大朋友对民营企业多一些关注和支持,多买一些国货,少买一些洋货,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们。毕竟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是不会弃我们而去的,因为民营企业的根就在中国,他们的魂在中国。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最近几年,民营经济的经营形势是在恶化。全国工商联2009年公布的《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6年6月-2008年6月)》显示,从2006-2008年这两年间的情况看,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开始放缓,而放缓的重要原因是近年来私企发展环境的恶化。从企业数量看,2000-2005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年均增长率为19.6%。而2006年只比上年增长15.8%,2007年只增长10.7%,2008年上半年增速更是降至3.45%。从注册资本看,2000-2005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由13308亿元上升到6133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5.7%。而2006年仅比上年增长24%,2007年同比仅增23.5%。

  近几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之所以趋缓,与近年来私营企业外部环境的一系列变化直接相关。一是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审批从严、人民币升值和货币政策从紧等;二是私营企业的税负加重,也影响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本次调查显示,2007年私营企业纳税、交费、摊派、捐赠、公关招待五类负担合计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为12%,比2001年上升了1.73个百分点。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各项负担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接近16%,而1亿元以上的企业这一比重平均仅为7%略强。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负担相对更重。调查还显示,私营企业将税后纯利润用于再投入的积极性下降。比较1996-2007年的样本企业,纯利润再投入占其税后净利润的比重平均值,下降了17.8个百分点。

  我们以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物流业为例,说明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难。一位民营快递公司的负责人在“中国快递市场主体的准入、运营与退出规范”讨论会上发言,尽管民营快递公司在员工就业、上缴利税等方面丝毫不比外资少,但是民营快递公司在县级申请一个网点执照,至少要经过部、省、市、县交通部门、工商部门层层审批,甚至申请的土地征用都批不下来,而外资几乎是一路绿灯。利润最高、技术与知识最为密集的高端国际快递业务市场,80%的份额垄断在国际快递公司手中,;中端快递业务市场,主要被中国邮政快递、少数几家民营快递巨头主导;中小民营企业只能进入门槛低、网络运营和管理技术并不复杂的低端同城快递业务。但是中国入世承诺,规定2005年12月11日过渡期满后,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成立独资企业经营快递业务,而新《邮政法》迟迟未出台,没有明确快递服务的监管机构,法制建设的滞后、政府监管的缺位,给外资快递企业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民营中小快递公司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甚至由于外资和中国邮政的挤压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曾经被市场捧为突破国企行业垄断宝剑的“非公36条”的实施结果也令人扼腕。2005年5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因有36条,被简称为“非公36条”),文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过,可惜的是,4年之后,民营航空几乎全军覆没,电信变成了全能牌照三巨头,铁路高(高速)是高了不少却依然是“铁板一块”,石油行业中民营油企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民营加油站不断被两巨头“收编”。2004年之后国家为控制投资过热实施多次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包括项目审批、用地申请、信贷调控等等,但不管形式如何变化,被压的对象往往是民营企业,而被保的多数是国有企业,每一次调控都成为国有企业大肆扩张吞并民营企业的好机会,“国进民退”在诸多领域重复上演。怪不得民营企业家感叹:为什么每次受伤的总是我?

  第五节 骑着黑马的“白衣天使”
  根据国家统计局《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79年至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424亿美元, 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2007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
  问题是,我们上上下下敲锣打鼓,把外资当作“白衣天使”一般招来,好吃好喝供起来,结果我们发现,白衣外资骑着一匹“黑马”,这匹“黑马”在不断践踏我们的经济安全,不知不觉中控制了我们的经济命脉。截止到2007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都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
  外资在不断蚕食和控制我国主要行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8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对外资开放的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比如玻璃行业,该行业中最大的5家企业已全部合资;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5家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着;20%的医药行业在外资手中;汽车行业销售额的90%来自国外品牌。如果算上像双汇、金龙鱼、大宝等这些假民企真外资,真正被外资控股的行业会更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