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衍生产品离自己很远,其实不懂衍生产品上当受骗的例子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很多朋友可能都买过银行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但是你仔细想一想银行理财产品是不是总会给你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不管你买哪家银行的,也不管买的理财产品和什么指标挂钩(黄金价格、石油价格、股票价格、利率指标等等);最终总会有个感觉:如果你有幸赌对方向了,银行却提前赎回了,你没有获得高利润;如果你赌错方向了,银行会告诉你,对不起,你错了,不能提前赎回,只能亏损持有到期。这其中的秘密就是银行理财产品中广泛使用了敲出期权(Knock-out Option),银行为你赌对的盈利设置了上限。这样银行就可以轻松利用客户资金替自己赌,赌对了客户赔,银行只挣手续费;赌赢了,银行拿大头,留给客户一点蝇头小利。所以衍生产品其实就在你身边,如果你不搞明白,那就得一直明着吃“哑巴亏”。更有不少人更是因为不懂衍生产品却胡乱参与衍生产品,最终输得一塌糊涂。这方面最典型最极端的例子是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在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等地发行的“迷你”债券。
迷你债券结构非常复杂,涉及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衍生掉期和雷曼公司担保等金融产品。迷你债券最大的骗局是所谓的评级相当——很多产品在说明书中描述迷你债券买入的债券是评级相当于为汇丰等AA评级的公司发行的债券。这中间的猫腻是“相当于”三个字,所谓相当于就是与汇丰评级一样,而与汇丰评级一样的美国次贷产品有很多,所以迷你债券实际买入的是评级与汇丰相等的次级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例如CDO、ABS等)。
在次级按揭市场比较好的时候,AA评级的债券提供实际收益率比汇丰发行的债券高不了多少。为了提高收益率,迷你债券卖出了大量公司的信用违约掉期收取保险金。这样做实际上是使用提高风险的办法提高收益,所以这些迷你债券实际承担的风险除了次级按揭贷款的风险之外,还承担了信用违约掉期公司的信用风险。
为了提高这些债券的评级,雷曼公司注册了一家离岸公司担保这些信用违约掉期,表面上降低了风险,实际并没有降低风险,而是风险转了一圈又回到了雷曼公司身上。迷你债券的大量风险被雷曼公司承担,所以当雷曼破产之后,这些债券的价值迅速下跌,不少产品价值已经为零,因为这些债券买入的次级按揭贷款债券本身价值就很低,加上卖出了大量信用违约掉期,雷曼担保破产,你想想这些债券还能剩下什么价值呢。
香港迷你债券合计销售达到140亿港币左右,涉及3万多位个人投资者,其中不少是年长者拿自己的积蓄一辈子的养老金投入了进去。迷你债券的整体亏损超过60%(也就是当初如果拿100港币买入债券,残值剩余不超过60元,跌幅接近股票),更有不少被银行认定专业投资者的人(个人投资历史上做过五笔以上复杂交易的人)可能血本无归。
2009年2月初,巴菲特与100多位美国商学院学生会谈时提出,衍生产品是金融界的“大规模毁灭武器”,金融机构拿远期衍生性商品的虚幻价值,美化账面数字,以换取高额的奖金。衍生产品带来的交易对手风险的骨牌效应 就像“性病”,“重点不只在确保与你睡觉的人有没有性病,还要确定彼此其他的性伴侣都没有病才行!”因为一旦疾病爆发,所有“参与”的人都会有所牵连,像骨牌效应一发不可收拾,防疫系统破了一个洞,就会不断扩大,目前全球金融体系最大的风险。所以,只要人类有性行为,就会有性病传播;同样道理,只要有金融行业,就离不开金融衍生产品。
我们在前面两章主要阐述了经济的交易化和纸币化;自从有限责任公司机制在荷兰出现之后,经济事实上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金融化。有限责任公司的本质是出资人只承担有限损失,却享受无限收益,这种风险与收益安排模式是典型的买入期权。股东以有限出资作为期权费购买了有限公司的一份无期限的买入期权,风险有限,收益无限的制度安排,激发了人们进行股权投资空前积极性,经济发展进入了金融化时代。
金融化体现在从基础金融产品到复杂金融产品的发展过程;体现在是从单一金融市场到全球全面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从涉及的标的物来看,从可用的商品等实物,向权利、指数、概率等虚拟市场的发展过程。金融产品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使用到普遍使用的轨迹进行的。
最简单的金融产品莫过于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例如黄金、支票、信用卡、旅行支票等等)。类似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之后,作为比现金复杂的金融产品——存款和贷款出现了。随着贸易发展,汇款和外币兑换出现了。为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债券和企业股票出现了。国家为了提前使用税收收入,国债大量发行。为了提前满足个人消费或融资需求,个人贷款出现了。为了应对无法预期的风险,各类保险产品被不断开发上市了。
城市化进展出现之后,商业和居住地产慢慢带有了金融产品的特点。为了应对金融风险和提高杠杆率,各类衍生产品出现了,例如远期、期货、期权、利率掉期、商品衍生产品。为了控制和交易信用风险,信用衍生产品面世。
伟大的荷兰人在推广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之后,还发明了证券交易所,把有限公司的股权分为一张一张的小股份,在证券市场进行公开交易,让最普通的市民都能方便而直接地参与金融市场。金融化进入了证券化时代。股票市场上大大小小的投资者为数不清的企业提供了便利的融资。公募基金的诞生更是把专业投资者的投资能力证券化,让更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一份份的基金参与多个市场多个产品投资,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
进入证券化时代之后,金融市场不再只是有钱人的“游乐场”,成了所有怀抱发财梦想者的“乐园”。普通人可以通过个人账户参与公开交易的债券、股票、黄金、外汇、商品等交易,个人对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各样带有财富增值性质的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的出现之后,金融投资更是进入了平民化和傻瓜化时代。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为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任何有商业价值的创意和发明都会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转化为创造者的真实财富;金融化渗透到了实验室和田间地头。
为了迎合部分投机人士的需要,高杠杆比例的交易产品被开发出来,例如200倍杠杆的外汇保证金交易产品。在正规金融市场之外,出现了地下金融市场,例如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传销、黑典当等等。金融产品不断复杂化、抽象化、高效化和多变化,金融产品对各类经济主体的渗透不断深化,影响不断加大。
金融化还有一个特点是分散化。对金融机构来说,分散化意味着多元化发展业务,在多个国家多个地点发展多项业务;对投资者来说,分散化意味着投资于不同产品、不同地区、不同风险类别的产品。分散化的好处是可以在降低整体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收益率。
如果我们把金融的范围扩大化、分散化和证券化三个特点相结合,或许可以猜测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就是所有未来有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证券化,如果把分散化的资产注入证券化资产池,可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如果把范围扩大到人身上,或许可以考虑把人证券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