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货币的诞生和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货币的诞生避免了易货贸易中买卖双方必须同时出现同时有需求的限制,货币在交易的一买一卖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中间人角色,分离了买卖双方,为卖家和买家省去寻找对手的高额成本,使得所有人更专注于自身所专长的领域,交易可以更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纸币更是克服了金属货币多个缺点:笨重不易携带、不易分割、高成本等等,高效的纸币为经济繁荣注入了高浓度催化剂。如果说,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经济发展进入交易时代,那么金本位的退出和纸币诞生扩张使得全球经济进入纸币化时代。前面一章,我们提到交易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那么纸币算得上仅次于交易的第二大发明。
当然,天底下没有两头好的东西,纸币也有天然的缺陷。纸币制度的信用完全取决于货币发行者行为,而经济体对货币发行量的重大变化产生真实而有效的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所以信用很容易被货币发行者(政府)所控制和滥用。因此在纸币制度下,储蓄者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手中的纸币财富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纸币系统的崩溃而灰飞烟灭。
1923年年初,2万德国马克可以兑换1美元,10个月之后,需要6300亿马克才能获得1美元,这样的纸币贬值速度消灭了所有的债务,也消灭了所有以存款和现金形式存在的财富。1998年俄罗斯卢布危机,卢布大幅贬值和巨额通胀,许多储蓄者一辈子的财富顷刻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行为实质都是将“债务货币化”的过程。央行发行货币的过程就是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一方记一笔政府债务,在负债一方记一笔货币发行。只要经济规模在膨胀,货币发行规模就可以不断增加而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这些债务并不需要政府归还,这是政府可以长期免费享受的货币发行收益。例如1999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发展,货币发行当局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规模从1999年底的1.51万亿增加到2008年底的3.71万亿。
没有监管,没有限制,货币容易被发行人滥用。无论是法国滥发纸币,还是美国滥发美元,都是滥用货币发行信用的典型。一旦货币失去信用这个本质,被抛弃只是时间问题。最典型的例子是十月革命时期的货币变革。1918年俄国革命时,苏维埃政府为了筹集经费,发行了过量的卢布。因为发行太多导致卢布急剧贬值,老百姓拒绝接受。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革命成功之后,新政府发行的卢布没有人要,反而是沙皇时期的旧卢布因为发行量小币值稳定,很受民间喜爱。里面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旧卢布没有发行过量,具有纸币最宝贵的信用,在民间这种信用从来没有被破坏过。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由货币供应量决定。货币和商品一样,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反过来会影响供求。无论是纸币体系下货币发行过量出现通货膨胀,还是金属货币体系下经济发展导致货币供应不足出现通货紧缩,都证明了一个事实——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由货币的供应量决定。
采用金银等作为储备发行货币最终会出现通货紧缩。随着经济发展和交易的增长,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是不断上升的,但是货币金属的提炼技术进步非常缓慢,每年的产量基本上是稳定的,如果没有外来货币的补充,最终会因跟不上货币需求的步伐而出现通货紧缩,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因此,从理论上讲,由独立的中央银行控制纸币发行只对纸币价值负责的制度,应该是最合适最先进最有效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等实物货币制度下,国际贸易可以转移实际财富,因为黄金的生产过程需要实际财富的投入,而黄金本身也有较高的工业用途和装饰用途,因此黄金本身代表了真实的价值。贸易盈余国获得贸易赤字国的黄金等实际财富,贸易盈余国可以真正强大起来。所以二战之后,当美国掌握了世界上四分之三的黄金和世界近一半的经济规模之后,作为前任霸主的英国几乎毫无守卫自身地位的能力和机会,只能拱手把霸主的宝位让给美国。
1971年布莱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纸币体系统治世界。国际贸易本身不会使真实财富从赤字国转移到盈余国,转移的不过是纸币,而且纸币的发行量是由主要贸易赤字国(美国)完全控制的。所以尽管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贸易盈余国,但是日本的贸易盈余以美元形式存在,投资在美国资本市场,所以美国根本不用担心日本会挑战其霸主地位。美国只需要操控美元与日元的汇率,就可以轻松榨干日本几十年贸易盈余创造的纸面财富。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出口国家和石油输出国是当今经济形势下最大贸易盈余国,也是美元纸币的最大持有者,同时是美国资本市场(特别是美国国债市场)的最大机构投资者。但是这些贸易盈余所代表的纸面财富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美国手里。纸币制度下的贸易赤字对美国来说不是问题,美国并没有因为赤字而损失任何实际财富,损失的不过是美元纸币的一些信用而已。只要美元的信用不到崩溃的地步,美国就可以轻松玩弄美元汇率抽吸贸易盈余国的财富。
中国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本位制。根据人民银行网站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资产方剔除黄金资产的国外资产合计16.22万亿,占央行全部资产的78.32%。央行的国外资产就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持有的外汇储备,大概70%为美元资产,美元资产中大约有8000亿美国国债,3000亿美国政府机构债券。
这些外汇储备是全国人民用劳动、资源等实际财富换来的,我们省着不花存在央行。而央行为了购买这些外汇储备必须发行与外汇储备等值的人民币。但是因为外汇储备增加的速度太快,央行如果直接发行人民币会导致经济体中纸币泛滥,央行不得不采用发行央票的办法回收为了购买外汇储备发行的人民币。
截至2008年底,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直接货币发行规模3.71万亿,央行为了对冲流动性合计发行央票4.58万亿。如果剔除这些回收的流动性,仍然有高达11.64万亿的外汇储备通过央行成为了我们的基础货币,占央行总负债(近似于货币发行总规模)的56.20%。所以目前我国的人民币纸币制度事实上就是美元本位制。
日期:2010-03-12 22:48:40
第三节 货币政策就是通货膨胀游戏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全世界的央行行长们永远处于闪光灯的中央。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地球村的每一个公民都在担心,当前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导致手中的纸币一夜之间成为废纸。
通俗地讲,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情况来影响整个金融市场资金供给,进而影响经济体中流通货币的总量和货币成本(利率和汇率),达到刺激经济发展或者控制通货膨胀及经济过热行为。我们可以用一个漏斗梯田理论来描述中央银行、金融市场和经济体货币政策运行过程。
如下图所示。整个经济金融市场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漏斗,漏斗形状类似一层一层的梯田,最外面一层最高,最里面一层最低,最低一层是中央银行放水和抽水的通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