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鬼谷子』--内修,管理,权谋,辞说》
第23节作者:
鬼谷幽林 日期:2012-03-03 10:12:43
第十三讲:《飞箝》第五—招贤用能,核正人才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
度,计算,推测。
量,揣测,估计。
度权量能。这是讲考核人才的,下文有详细说方法。
考核人才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1 任用前。对于那些名声在外的大才,圣人在任用前早就关注了;本句主要讲的就是这种情况。关注和发掘人才是圣人的只要职责之一。
2 决定任用时。对于多数不熟悉的人才,见面考核依然是最重要的环节。
3 初步任用或任用后。任用的过程就是一个考核深化要延续的过程,会不断延续下去。
解说:
凡是计算其权略大小揣测其材能高低,都是为了征召远近的贤才的到来(为我所用)。
补充:
“飞抠”是一种高明的游说术。鬼谷先生认为“飞抠”的主要用途是招贤引才,这是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讲了:如何招引人才,如何度权量能,如何核正人才(让人才忠心于我)。当结合《捭阖》篇中“人才考核”相关内容一起理解。
立势而制事。
这句话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人才到来前后的一系列安排措施。
我先分解来讲:
立势。基本的有以下含义:
1确立自己的领导威势。这样,人才过来后,才是听命于自己的,而不会节外生枝。
2 确立“团队”的威势。这个“团队”可以是国,可以是部门,可以是社团,等等。圣人所在的“团队”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包括组织结构,团队远景及理想,团队实力和人才储备,以及现有岗位,等等。也就是说,你的团队有人才的位置并且足以让他为之奋斗,能满足人才的需求。只有这样,人才才会到来。
3树立人才的威势。人才到来后,必须给他一个合适的岗位和相应的权限。这样,他才能在这个舞台上施展才华,创造价值。
制事。同样的,有几层基本含义:
1 制“引才”之事。你确立了自己和团队的威势,有把握在“人才到来后”能为之服务,你才可以运用“飞抠”召来人才并“定亲疏之事”。这里的“事”,一是召来人才,二是定位人才。
2以事制人。人才来了以后,要有岗位有任务让他去施展才华,这也是继续考核,并以奖惩等制度激励他忠诚工作。
3干事业。有了人才的不断加入,可以更好地开展事务去完成圣人的理想和团队的目标。
结合起来讲:
“立势而制事”的含义包含了上述分解讲述的融合。从上下文的连贯来讲,“制事”包含了以下“人才考核”和“人才核正”的全部内容。我们继续讲述下文,然后,各位回头来看,就更全面了。
日期:2012-03-03 10:16:16
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这句讲的是:对人才进行考核的几个必须的方面。
我来讲讲这个“先”字。按照我的理解,有两层意思:
1第一层:
在“立势而制事”之前。也就是说:先要干的事情是“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这些事情,然后“权量之”。这些事情先在心里有个底以后,再去“飞之”而征召他过来。
2 第二层:
在“飞之”征召他过来并且“立势而制事”之后。也就是说:人才来了,也确信能制得住人才了。在安排具体岗位和任务之前要干的事是“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
这两层意思并不矛盾。
有时候,我们早就物色到一个人才,但是没有合适的岗位或人物去任用他,那么,也不着急于召他过来;一旦出现合适的岗位和任务可以满足人才的需求,再召他过来。这是先定人后定岗,就是第一层意思。
有时候,我们有岗位或任务,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来任命,那么就先空着职位或搁置着任务;人才召过来以后,经过考核发现他很适合该岗位或任务,就任用他。这是虚岗以待人,就是第二层意思。
察同异,别是非之语。
这是考核忠诚度的。
解说:
要考察他与我和团队是同心同德的还是别用异心的;要通过对话分辨他是言行一致忠心来辅佐我和团队的还是口是心非怀有鬼胎的。
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
这是主要考核材能的。
解说:
(忠诚度考核过关以后,还应该)要通过对话了解他对岗位和任务是内行谙熟的还是外行不懂的;要知道他对具体事件的谋划处理是胸有成竹的还是没有章法的。
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
这是如何安排人才的问题。
解说:
(当忠诚度和材能都可以胜任以后)要安排他参与相关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深入考察);要确定他的内心是和我亲近的还是疏远的(确定他可以知道的事务的机密等级)。
然后乃权量之。
(当上述考核完成以后)然后,综合权衡考量人才的任用(对人才的品性,忠诚度和亲密程度,材能的长处与弱点等等全面把握以后,才能在具体事务中优化而牢靠地任用)
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隐括,木匠的墨线,用以画直线。引申为:矫正,校正。
人无全才。人总有些缺陷和弱点,任用人才的时候,领导要设法弥补或避免人才的弱点以免坏了事,这些办法或手段就是“隐括”。
解说:
(全面考量人才以后)有了弥补和避免人才犯错的手段,就可以征他来,可以求他来,也可以任用他。
本段,鬼谷先生告诉我们:
1对于人才,要随时都留心考察和挖掘,平时就要注意笼络,作为贮备。
2要吸引人才,必须建设好团队,让人才有足够的舞台,能满足人才的需求。
3考核人才,忠诚度和材能都很重要;而且,要反复在实践中考核。
4 使用人才,不但要根据才能而用,还要根据忠诚度和性情而用;人才是要分等级分亲疏而用的。人才都是有弱点的,在使用人才时候,你不但要发挥他的长处,还要有办法避免他暴露弱点而坏事。
日期:2012-03-03 12:04:10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招引人才是“说服”的过程。这里,我们从“引才”的角度去理解“飞抠”。
钩箝之辞。包括:钩之辞和箝之辞。以“钩之辞”飞之,以“箝之辞”抠之,就叫“飞抠”。
钩之辞。
《内楗》篇:“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在征召人才时,根据人才的喜好和需要,你放出相关的切中他内心的话来“诱”他(包括赞美和恭维他,还可以有团队的一些介绍),然后,看他是不是有所反应。这叫“飞之”。
箝之辞。
对方有所反应后,你再重申并作出承诺表示确实能满足他,解决他的后顾之忧;人才来了以后,你要“真金白银地”满足他的某些需求让他安心。这些承诺的话和后续措施,都叫“箝之辞”。
解说:
(召引人才时,要针对人才的需求和理想)放出切合他内心的话去打动他,并以承诺和实际行动去满足他以安其心(让他忠诚工作)。
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钩箝之辞”是有技巧的,要“乍同乍异”,怎么理解?
同。赞同,同意。
异。异议,排异。
乍同乍异。忽而赞同忽而不赞同,忽而平常忽而诡异。
啥意思?简单地说:
该赞同的毫不犹豫表示赞同,安其心也;不能赞同的决不含糊表示不赞同,抑其欲也。此其一。
其二,通过变幻的语言隐藏自己的内心,让对方摸不准自己的意图。
我们再来简单地说一下“飞抠”:
1“飞”之前要做足功课。包括“立势”,揣摩对方的心思和需求,形势变化等。
这是你如何“飞”如何“乍同乍异”地组织语言的基础。我串烧一下本书的几个篇名,就是:你要根据对方的《反应》(言行表现)来《揣》《摩》他的心思(以及形势),然后才能《权》《谋》而《决》定如何去“飞”之。你平时对他留心的过程就是通过他的言行反应揣摩其内心的过程,必须把握了他的内心和处境,你才能知道如何去“飞”。
2 揣摩到对方内心和处境以后,放出话赞美他的长处和优势(比如看法,才艺)表示敬仰并根据他的心思和需求抛出“诱饵”并传达求用之意。这是“乍同”,是主动开放自己的心声说出必须说和应该说的话(即“钓语”)。这个过程叫“飞之”。
3切中对方内心的“钓语”“飞”过去以后,对方必有所回应。对于对方的某些合理要求,我表示赞同并承诺,这也是“乍同”;是一个“锁定”的动作,为下一次“飞”打基础。对于对方不合理的要求,我明确表示不赞同,这是“乍异”;并观察对方的反应进一步“协商”。“乍同乍异”目的是“安其心,又抑其欲”,是“筘之”的过程,也是“锁定”并为下一步“飞之”做准备的过程。
4我根据对方的回应而“筘之”,把这些“同”和“异”的答复又反馈过去,这又是一次“飞之”;然后,又根据对方的回应而“筘之”。如此,循环不断,不断锁定,不断互动,就可以达到目的。
“钩箝”看起来是两个过程,其实是一体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对方的心内,组织高效合适的言辞进行互动,然后让对方安心来工作又避免对方欲求过分膨胀。
解说:
钩和筘的语言表达,在表达方式和语言组织上,要所有认同有所排异同时要富有变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