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鬼谷子』--内修,管理,权谋,辞说》
第17节

作者: 鬼谷幽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先说说这个“内楗”,按照我的理解,可以有三种解释:
  1 内,纳。就是“你说的话被采纳”的意思。楗,门栓,引申为关键。所以,第一种解释是:你的建议或者谋略能被采纳的关键所在。
  2 内,内心,内情。楗,门栓,引申为结合牢固而不被打开。那么,第二种解释是:你进入对方的内心并且封闭对方的心门,让他只信任和依赖你一个人,别人再也无法取代你在他心中的位置。
  3 内楗,就是:内在的关键。也就是说,任何君臣关系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必然原因和规律。
  个人认为,这三种解释都包含在里面。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本句列举种种的君臣关系,说明:君臣能完美遇合是很困难而少见的。

  这里我们谈谈关于“圣人的舞台”。
  一个理想的舞台至少包含以下因素:
  1 位高权重。这样才有机会动用足够多的人力物力。
  2诸侯是强大的。所在的阵营在地形地势,财力物力和人才储备上都是有优势的。
  3 君王是英明的。

  4君王必须信任自己。这是你的权谋策略能被采纳和实施的重点所在。所以,要实现自己“施展才华造福百姓”的理想,必须取得并保持君王对自己的信任,必须要为此花心思。
  解读:
  君王和臣子,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关系:有的距离虽远(包括血缘远,地域距离远,职位差别远等)但是很亲近(心亲近),有的距离虽然近但是很生疏;有的人即使找上门来了也不被所用,有的人要(或已经)离开了却又被请求留下来(任命);有的人每天在他面前仍然不被御用,有的人(根本没见过)只听到他的声音(比如读过他的书,听过他的事迹或言论)就记挂在心上(一心想为自己所用)。

  日期:2012-02-25 11:51:05
  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
  这里“内楗”两字,和本篇题目一样,包含三种解释。
  素,这里取“预先,向来”的意思。
  本,根本,即内心。

  始,开始。
  素结本始,这四个字是对“内楗”两字的进一步解释和强调。
  解读:
  各种君臣关系的出现,都有其内在必然的原因和规律存在。君臣关系能水乳交融亲密无间(“远而亲,去之反求,闻声而相思者”等等),是因为君臣之间预先就从内心相得而开始,并且结合牢固。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

  如何“素结本始”?本句就是如何“结”。
  道德:自然大道以及遵循自然大道而来的为人处事的美德。这跟《道德经》的道德含义相差无二。以道德为依归的人,都是思想高远修为深厚的人。
  党友:为共同的理想,理念,主义,目标等而奋斗的一群人。比如现在的某某党,某某组织等。这些人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共同的追求和理念。
  财货:这个好理解,就是:金银珠宝,田产,财物等等。
  采色:个人兴趣爱好。包括美色,活动,技艺和物品等;比如:狩猎,聚会;琴棋书画,剑术射术;美食美酒,服饰名车,收藏;等等等等。
  解读:

  有的人(以道德为依归的修养深厚的人)应该用道德来结交他。有的人(有理想有主义的人)应该以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和他结成党友。有的人(爱财货的人)可以用财货来诱惑他并牢牢控制他。有的人(好色或有某种狂热爱好的人)可以用采色去结识并利用他。
  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解读:
  根据他的内心需求和追求(道德,党友,财货,采色)而针对性地用不同的方法去结识。那么,你想进入他的内心就能进入,想走出他的视线就能走出来;想亲近他就能亲近,想疏远他就能疏远;想要为他工作就能获得职务,想离开就能离开。想要他来求用你就会来求用你,想要他思念你就会思念你。就比如蚨(一种虫子)母跟随着儿子一样:离开的时候不会留下任何裂隙(不会导致关系疏远),回来的时候不需要任何征兆(自然而然地回来,就如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连打招呼都不需要);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独来独往做到来去自如,没有谁能够阻止我的来往自由。

  日期:2012-02-26 10:43:19
  发一段话,网上摘来的,感觉还是相当符合我的看法。
  很多人都把《鬼谷子》当作一本游说的书来读,这是受了误导。其实。同一句人生格言、同一本书,对于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人的不同人生阶段,其体会和内涵完全是不一样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说了。正所谓“深者读深,浅者读浅。”就是这个意思吧。
  《鬼谷子》不单是一本游说之书,更是一本战略学著。苏秦、张仪也不只是一般的游说之士,更是出色的战略家。试想如果他们没有超越帝王的、高明的战略头脑、战略之策,他们能说服那些王者改变自己的思想和意志而采纳他们提出的治国、称霸之道吗?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的重要思想,但《孙子兵法》除了战略思想外,更多的是在谈“伐兵”,对于如何“伐谋”“伐交”很少提及。而《鬼谷子》正是实现“伐谋”“伐交”手段的战略著作,正好和《孙子兵法》珠联璧合。

  《鬼谷子》提出了“伐某”“伐交”的“攻心”战略的哲学基础,即捭阖之道,也就是阴阳之道。提出了“为什么攻心”?,“心者,神之主也”。攻谁之心?攻王者之心。攻心的途径?用说,用语言。如何打动对方的心?晓以利害,以利诱之,以害惧之。
  总之,《鬼谷子》是一部蕴涵着深邃战略思想的著作,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而采取的“伐谋”“伐交”的手段,《鬼谷子》是不可不读的。
  日期:2012-02-26 15:10:38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
  解读:
  揣摩把握(并进入)对方的内心,是为了使自己的说辞能被采纳;和对方结交稳固,是为了使自己的计谋能被坚定执行。

  提示:
  这不是巧言令色,更不是为了要挟君主。圣人的建议和计谋都是光明正大的,是符合道义和百姓利益的。因此,目的必须是光大的,手段却可以是隐秘的;隐秘的手段正是为了更好更顺利地实现光大正义的目的。当然,如果是怀着某些见不得人的意图去做的,就是奸佞小人了。
  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
  解读:
  想要成功地说服对方,务必要稳扎稳打把握分寸(根据情势进展而为,不可急);谋划及处理事务,务必要遵循大道顺应人心(不可逆)。

  补充:
  不管是说服还是做事,都要顺应大道和人心,根据情势发展而把握好分寸,不能贪多图快。和君王建立亲密关系,也是如此。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解读:
  (不管是说服还是谋事)在内心里必须全面思虑权衡是否可行(包括,是否符合规律和道义,会遭遇哪些阻力和困难,成功的概率以及后果会如何,等等),(在回答对方的时候)必须明晰地阐述其中的利弊得失(把利弊说透),从而驾驭对方的心志。
  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
  解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