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3-02 14:29:29
第六章 兰州印象
兰州的方言不好听,生硬,语气重,女孩子说起来尤其感觉粗俗。我没有学会说兰州话,上中学大学的时候,因为呆在移民文化圈子里,没有语言环境;工作以后,一个车间,一个科室的兰州婆娘和姑娘们,却都说一种“京兰腔”,就是兰州味道的普通话,把“同志”念成“屯志”,把“干啥”念成“干洒”,把“他们”说成“那们”,这种“京兰话”,我还是深得其精髓,能说的相当传神的。
兰州话,有一点点夸张,有一点点发狠,有一点点幽默,是非常市井生动的语言。一个窈窕漂亮的兰州姑娘,想叫住前面几步的同伴,会象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大喝一声:“呔!你站下(发“哈”的音)!”。有一次,一个朋友的妹妹找他,可能找的辛苦,终于找到了,远远地喊道:“我当你缓下(发“哈”)了!”,意思是:我以为你死了。
兰州的民歌是花儿。花儿的歌词用兰州话念起来,也非常的好听。花儿普遍流行于西北,花儿流行地区的方言,也都和兰州话相似。 兰州把“逛”叫做“浪”,有时候你找某个熟人,她的熟人会坏笑着跟你说:浪去了!其实不过就是逛街去了。小伙子到社会上混,也叫“浪社会”,中间的意思就只能意会了。 还有一个字,拼音里拼不出来,勉强拼,有点象zao,形容一个人舒服得意,使用频率相当高。我师姐是地道兰州人,我们同门求学时候,她已经有个三岁女儿了,有一天一帮人出门,女儿走得前蹦后跳,又唱又笑,不小心跌了一跤,孩子她娘坏笑着在旁边用兰州话点评:人zao没好事!
市井的智慧,在很多年前,就非常有后现代的神韵。有段顺口溜是说兰州的四大建筑:东边一个太阳,西边一个月亮,中央一个灵堂,河边一个婆娘。最后那一句,说的就是被无数人歌咏过的著名的“黄河母亲”雕塑。
兰州是个狭长的城市,我住在东边。坐一路车,在盘旋路上车,可以横穿这个城市,经过兰州的几个标志性的地点,一直向西:东方红广场,南关十子,西关十子,七里河,小西湖,最后到西站。这可能也是兰州当年最主要的主干道吧,因为是一路,肯定是第一条公交线。如果再往西,可以一直到兰州的工业区西固区,那里有号称“共和国”长子的兰州炼油厂和兰州化工厂,以两个厂子为核心,附带着其他的产业和附加的服务行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
东方红广场是兰州最大的广场,当年兰州最高的楼,名字就叫“十四层楼”,就伫立在这个广场,是兰州市政府很多机关的办公地点。我在大学毕业那一年的一天,偷偷溜了上去,在顶层俯瞰了兰州市容,感到刺激又得意。兰州大部分重大的活动都在这个广场进行,包括什么“丝路节”,“艺术节”之类的开幕式。感觉东方红广场总是在施工,一会修个地下商场,一会又修看台,一会又拆了。最后一次去兰州,发现广场的空地都覆盖着绿油油的不知从哪里引种的草坪,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广场的一角在举行一个人体摄影的展览,当然,是女人体。
东方红广场的主席台,以及主席台旁边的墙,刷着一种很有质感的暗红色颜料,做照片的背景非常好看。主席台随着节令形势不同,总是挂着不同内容的巨幅标语,比如“坚决把我市扫黄打非活动深入进行下去”。九二年的夏天,我常常骑车经过这个广场,广场配合兰州如火如荼的选美活动,挂的标语是:漫天繁星谁最亮。估计现在应该挂的是三个代表吧。目前,兰州最有人气的商场,名叫国芳百盛,也坐落在广场的一角。
从盘旋路往东方红广场的这条马路,又宽又平,是我多年以来喜欢的一条路。民航售票处就在这条路上,我当年随父母到兰州定居,坐民航大巴,就是在这条路上踏上了兰州的地皮。民航售票处旁边的民航酒楼,是弟弟举行婚礼的地方。再旁边,有“银杏酒楼”。再旁边,当年开着一家四川面馆,小门面里摆着干净的鲜艳清爽的快餐桌椅,在当时的兰州绝无仅有,卖各种浇头的面条,最少要三块钱一碗(那时候名满天下的兰州牛肉面可能才六毛钱一碗),但非常好吃,我经常光顾那里,还介绍不少朋友去吃,可惜现在已经不在了。再往盘旋路走,就是著名的兰州饭店,七十年代是兰州最好的饭店,旁边的“丽都”,在九十年带中,曾经是兰州做粤菜最好的酒楼,虚荣的兰州人以到那里吃一顿饭为荣。
西南,是现在兰州最好的饭店,叫飞天大酒店。飞天大酒店曾经是个烂尾楼,在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一直停工,我们从工地旁走过,如果没事情,就会闲咕咕地嘀咕一句:啥时候才盖好呀?后来忽然被什么有钱的老板接手,就忽然盖好了,一时间成了兰州最高档的场所,也是最贵最宰人的地方,兰州的富人和装面子的夯客(兰州话,SB的意思)趋之若骛。飞天饭店东边就是飞天商场,倒是很早就开业了,但生意一直都不景气。我刚工作的时候,有一天上班时间独自逛到这商场的五楼,听到音响里反复在放着一首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给了茫然的我很多勇气。
再往东去,是两间规模挺大的工艺美术商店。那是我中学和大学时代每周都会去逛逛的地方,里面卖笔墨纸砚,假山怪石,手工艺品,瓷器,刺绣,蜡染,夜光杯,刻葫芦,景泰蓝手镯,等等,是我青年时代艺术熏陶的课堂。大部分东西都买不起,偶而能买个小瓷挂件,几张书签,就开心至极,爱如至宝。最后一次去兰州的时候,发现,这两间商店都不在了。
商店对面是省政府礼堂。五十年代叫做“中苏友好纪念馆”,六十年代改成“反修馆”,八十年代才有了中性的名字。那是兰州我最喜欢的电影院,宽敞,有舒适的皮坐椅。一度我非常喜欢看电影,多滥的国产片也照看不误,常去的电影院有兰柴厂、兰后、科学院礼堂等等,省政府礼堂应该是去的最多吧。后来它的二楼开了个镭射电影厅,也常去那里看乱七八糟的枪战片,年轻的时候真是又无聊,胃口又好,现在这样的片子,恐怕连五分钟都看不下去。
有一年冬天,连着两个晚上,在省政府礼堂的对面,一家小小门面的录象厅里,看了星爷的经典,〈大话西游〉、〈月光宝盒〉、〈唐伯虎点秋香〉,还有郑伊健主演的〈九龙冰室〉。昏暗旋转的铺着旧的化纤地毯,装饰着小彩灯的楼梯,门口售票处小窗口透出的一点微光,和那小小房间里的温暖,都恍如昨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