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叫创业团队--携程网事》
第17节

作者: 高级幕僚
收藏本书TXT下载
  道不同,不相与谋。经多次协商,还无法达成共识后,由于资本拥有绝对的说话权,张树新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

  就这样,张树新彻底失败了,但是,张树新失败在哪里呢?
  事后,张树新反思:我误入Internet行业,是万幸中的不幸。我在错误的时间进入一个正确的行业,结果还是错误的。我犯了三大错误:第一,没有背景行业资源;第二,资本结构不合理;第三,商业模式没有多种价值链设计。
  但是,有一位跟张树新合作过的企业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的评价是:瀛海威的发展有三大局限。首先,过于强大的宣传攻势给人一种错觉;第二,作为管理者,张树新象一位宏观战略上的韬略家,而难见其针对市场发展的管理策略。第三,由于瀛海威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试验品,所以,张树新在瀛海威的结局是一种必然。
  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公司不赚钱,公司的CEO必须下课。这就是瀛海威给后来互联网创业者的启示。

日期:2009-11-24 09:08:49

  二、 赚钱有两种模式
  瀛海威失败了,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失败了,张树新之所以出局,是因为她的商业模式有问题。下面来看一下人家是怎么赚钱的,欣赏一下已经成功的商业模式。
  第一家公司是雅虎。雅虎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创办的。
  1995年5月5公司成立。
  1995年8月卖出第一份广告,赚了几个破钱。

  想不到,在1996年4月份,雅虎公司竟然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了。上市当天股价猛涨了154%,公司市值为8亿美元。
  后来,伴随着席卷全球的互联网热潮,雅虎股价的增长更是不可思议。曾经有人计算过, 在1997年1月31日购买1千美元雅虎股票的话,在三年后的同一天,就变成5.6万美元,年回报率高达380%。
  前面介绍的是雅虎的发展情况,现在来探讨它的商业模式。
  雅虎创办之始,该网站的功能是提供网页目录和搜索引擎,后来扩展到全方位的内容了,牛鬼蛇神啥都有。包括新闻、聊天室、实时股票证券行情、财经金融信息、实时转播、电子邮件、公告板、网上账单支付及其它多种服务。
  雅虎靠什么赚钱?说白了,一句话:结盟,找最好的结盟,结更多的盟,结更快的盟。雅虎除了四千余家广告商,一万余家进驻网上购物平台的网上上家外,还有一千多个战略合作伙伴。

  这就是杨致远所发明的门户网站模式。狄姆•库高说,雅虎就是任何人想要跟任何事或任何其他人发生关系时,不得不去的唯一场所。
  但是,雅虎并不是当年互联网唯一成功的模式,在美国,还有另一种玩法,那就是AOL模式。
  2000年1月10日,世界最大的ISP AOL(美国在线公司) 和世界最大传媒集团时代华纳公司宣布,两公司将合并组建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和传媒集团——AOL-时代华纳公司。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交易总额高达1840亿美元。两公司合并后,将成为世界第七大公司,年营业额高达300亿美元,市值总额高达2860亿美元。消息公布后,时代华纳公司的股票,当日从75美元飚升到95美元,第二天,又涨到102美元。
  合并后,时代华纳的股票是涨了。但是,人们会纳闷:作为是一家具有70年历史的老牌媒体集团,拥有CNN、卡通电视台、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人物》杂志、《财富》杂志、《娱乐周刊》等著名报刊的公司,目前市值为830亿美元,是传统媒体中独一无二的老大。竟然心甘情愿地让仅有十多年历史的AOL吞并。
  时代华纳的发言人在并购后出来解释:
  很早就知道Internet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时代华纳也试图进军网络,遗憾的是不成功。AOL发展虽然不过十年,但是仅1999年第二财季,它的盈利就已经是时代华纳的四倍多,而AOL的员工只有一万多;时代华纳的员工却有六万多,传统媒体的劣势暴露无遗。

  同时,AOL曾经表示,并购旨在取得时代华纳的有线电视网、庞大的用户资料库、电视、报纸等资产的使用权。AOL不只满足于当现在最大的ISP,而是要抢着开拓未来的网络世界。也就是说,要整个现实生活搬上网,网络内容不再只是文字与图表,而是声光、视讯一起来。
  总之,此次并购,让AOL变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新媒体巨无霸。虽然AOL不再算“纯种”的网络公司,无法再像一般的网络公司那样股价巨幅攀升,但这次并购给AOL充满风险的互联网业务注入了稳定因素。
  华尔街的分析家们普遍认为:AOL-时代华纳公司创造的是一种新模式,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日期:2009-11-25 09:04:03

  三、新浪是其中一种
  市场中缺乏的是创新能力,却从来不缺少复制手段。
  很快,大西洋那边的门户模式被移植到了中国。
  1997年,王志东成立了新浪网,张朝阳成立了搜狐,丁磊也创办了网易公司。
  新成立的这三家公司,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新浪(前身是四通利方)。这家公司的成长见证了互联网泡沫的吹大和破灭。
  1997年10月,美国华登等三家风险投资企业对四通利方投资650万美元,中国第一个门户网站成立,该公司创始人王志东被成为“中国网络大王”。

  尽管王志东解释:自己被成为“网络大王”,不过是碰巧姓王而已。但是,王志东确确实实是国内IT界引入风险投资的第一人。
  四通利方成立后,它的发展很戏剧化。
  1998年9月,华渊中国区总经理给王志东打电话,说他的老板姜丰年想跟四通利方谈合并。本来华渊是要收购对方的,华渊的资产是四通利方的两倍。想不到见面后,双方的资产比例倒过来,变成2:1,四通利方并购了华渊。事后王志东神秘地说,因为我给了对方一个丨炸丨弹。
  合并后,新公司命名为新浪,并于当年12月成立。
  又是引进风投,又是合并。新浪的目的很明显,一切都是为了上市。
  可惜的是,就在新浪还在准备中的时候,1999年7月,中华网抢先在纳斯达克上市了。
  中文第一门户的概念被中华网抢走了,新浪董事会非常震惊,当即启动IPO,接着进行路演。
  2000年3月30日,王志东率领的新浪路演团从香港出发了。说起来,也真奇怪,就在他们一边路演的旅途上,纳斯达克的股票一直在暴跌。当路演团离开伦敦的那天,纳斯达克猛跌了500多点。

  但是他们不管那么多了。先上市再说。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交易,开盘价为17美元,开盘后,只升到22美元,较发行价仅上涨22%。
  而同样作为中国概念的中华网,上市时超额十多倍认购、招股价20美元、开盘即升至60美元、当天涨幅超过200%。对比起来,新浪确实有些让人失望,以致后面还有几家准备IPO的中国公司赶快撤了。
  互联网的泡沫破了。到底是网络泡沫的破灭引起了纳斯达克的下跌,还是纳斯达克的下跌加剧了网络泡沫的破灭,谁也搞不清楚。
  可以肯定的是,从2000年4月纳斯达克的“跳水”式暴跌开始,网站CEO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一年前,中国最好的广告牌上几乎都写着某个互联网公司的名字,大家比着烧钱。现在,很多网站连生存都成问题了。
  一年前,来自海外的投资商们整天捧着钱在中关村附近转悠,一个碗上写着.com的乞丐都能拿到上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现在,美国的风险投资家们突然变得聪明了起来,他们不仅要编很好的故事,还要看到这个故事是否能带来收益。

  这个时候,一夜之间不知道死了多少家互联网公司。就连IDG在中国投资的40多家公司,都倒闭了一些。但是,曾经被IDG非常看好的携程网是否生存了下来呢?

日期:2009-11-26 09:46:45

  第二节 决定转型
  一、哪种产品有前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