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叫创业团队--携程网事》
第16节

作者: 高级幕僚
收藏本书TXT下载
  3、有什么爱好?
  这几个问题很简单,但非常有用。面谈的时候,想得到全面的信息,最好是问开放性的问题,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风投之所以这么严格地考察创业团队,是因为他们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无法掌控其所投资的公司。唯一是选对人,才能成大事。
  在1999年到2000年初的这两年时间里,有无数资金涌入这个行业,有无数互联网企业一夜之间诞生,也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在一夜之间死去。
  但是,本案例中,携程团队没有让风险投资家们失望,他们在这场“互联网泡沫”中的表现非常精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三章《转型收购》。

日期:2009-11-19 20:59:19

  【应用】
  一、能不能进入仙人掌饮料市场?
  2009年1月19日下午,以前的一位同事张超,从海南飞到深圳,说找我商量一件事情。
  晚上8时,我们在华强北上岛咖啡厅里见面了。
  “张超,6年没有见面了,现在应该混得很不错了吧?” 我直接说。
  “嘿嘿!老领导,实话实说,混得一般般。我目前跟几位朋友在海南开了一个饮料厂,专门生产瓶装仙人掌饮料。”

  “仙人掌饮料?这个可是新产品哦!”我有点惊讶。
  “是的,我想走别人不敢走的路。你也知道,矿泉水市场有乐百氏、农夫山泉;茶饮料市场有统一、康师傅;碳酸水饮料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凉茶饮料市场有王老吉、广东凉茶;功能饮料有红牛、力保健……就是仙人掌饮料这个市场,暂时还没有知名的品牌。”
  “想法很不错,但是,我很想知道你们的产品定位在哪块?也就是对于顾客来说,这个产品的诉求点是什么?”
  “产品很好啊,口感独特,味道清香,有美容,健胃,清炎,降血糖,降血脂等保健功能。如果推广到位,,这个产品绝对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啊!我说的也是市场推广的这个问题:消费者为什么要喝这瓶饮料?你应该知道,这个是一个全新产品。目前市场上,虽然已有同类产品,但是,还没有哪家公司真正地把这个市场做起来。”我一本正经地说:

  “所以,我就找你来了嘛!如果你愿意,请加入我们这个团队,由你来担任市场总监。”
  “你们舍得烧钱做广告吗?”
  “我们老大身家过亿,并且对这产品也很有信心。他是海南本地人,在海南承包了几千亩地种仙人掌。”
  ……
  根据上面的谈话内容,你认为这个市场有没有前景?如果可有,那应该怎样去塑造这个产品的卖点?
  (参考答案见附录二)
  二、投入一亿元,应该占多少股份?

  有位朋友,潮州人,在深圳拼搏了二十年后,终于将宾馆开到八家。目前的情况是:每家宾馆的投入大概在500万左右,七家已经盈利,每月有二三十万的样子,还有一家开业一年以来,一直在亏损状态,每月大约倒贴四五万。
  看到这几年连锁酒店行业发展很快之后,这位朋友开始有想法了。他请管理顾问公司,帮他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并且花了15万弄了一本VI手册。
  不久之后,有风投看上了,说愿意出资1亿人民币,占70%的股份。
  问:这个股份比例合理吗?如果不合理,你认为应该是多少呢?
  (参考答案见附录二)


日期:2009-11-20 23:01:52

  第三章 转型收购
  【语录】
  首先你要行,要有人夸你行,夸你的人也要行,你还必须身体力行。
  ——读携程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相互认可有感
  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选择团队伙伴一定要谨慎

  你缺少的不是钱,缺少的是有钱人对你的信任。
  ——读携程团队第二次融资有感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你可以选择放弃,但不能放弃选择。
  ——读季琦谈并购业务有感
  无论你是狮子还是绵羊,你都必须奔跑;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你都必须努力。

  ——读王胜利创业故事有感
  【寓言】
  蜂蝇逃生
  这是一个让人大受启发的实验,实验的设计者是美国密执安大学著名的卡尔•韦克教授。
  有一天,韦克教授来到了一个非常昏暗的大房间里。他先将里面唯一的一扇小窗打开,然后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各自装进一个窄口玻璃瓶中,接着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看看它们是如何突破瓶颈,怎样从窄口玻璃瓶中逃跑出来。
  按照常规思维判断,应该是蜜蜂先跑出来。可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只见蜜蜂不停地在瓶底上猛撞,试图从那里寻找出路,一直到它们筋疲力尽而倒毙或饿死才最终罢休;而苍蝇却不一样,它在瓶内到处乱飞,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竟然穿过另一端的瓶颈而跑掉了。
  韦克教授有点不相信目前的事实,他决定再做几次实验,并且一次比一次认真观察。
  多次实验后,韦克终于弄明白了:
  蜜蜂对光亮非常喜爱,根据它们的经验,玻璃瓶的出口应该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尽管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但是在自然界中,它们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他们觉得,如果没有穿过这种奇怪的障碍是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的。所以,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也就是由于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导致了蜜蜂走向灭亡。

  而那些苍蝇好象很不在乎事物的逻辑。它们不视光亮的存在,四下乱飞,结果歪打正着,它们经过多次不断尝试之后,终于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在经验者消亡的地方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蜂蝇逃生的故事告诉我们:
  1、以往的经验对于目前的新工作,可能是垫脚石,也可能是绊脚石。
  2、面对变幻莫测的局面,必须学会坚持不懈、懂得迂回前进、不怕试错、敢于冒险。
  3、不断尝试比经验和智力重要。

日期:2009-11-22 10:14:46

  第一节 网站趋势
  一、吃螃蟹者瀛海威
  提起中国的互联网,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叫做张树新。这个出生于辽宁抚顺,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女生,是互联网行业的第一个吃螃蟹者。1995年,当人们还不知道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何物的时候,她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瀛海威,并将公司的广告牌竖立在北京中关村路口,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作为国内第一家ISP(网络接入服务商)和ICP(网络内容服务商),瀛海威的发展可谓是步履维艰。
  据张树新说,她去邮电部申请Internet时候,工作人员都蒙了,没有人知道它放在哪一类,也没有人知道如何去收费。
  公司刚成立时,注册资金才700万元,后来,中兴发参股瀛海威,瀛海威的注册资本增加到8000万元。由于中兴发拥有公司73.5%的股份,中兴发总裁梁冶萍出任了瀛海威董事长,张树新改任公司CEO。
  可能有人会问,这家新成立的公司是做什么的呢?张树新是这样说的,瀛海威提供一个网络平台、让终端用户在上面享受服务内容。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商业模式在1995年似乎赚不到钱。那时候,瀛海威在全国有8个分公司,拥有5万用户。按照北京公司的经营状况,有2万用户就可以盈利的话,那么,瀛海威整体上还差11万用户。
  更可怕的是,1997年6月,邮电投资70个亿的169全国多媒体通信网启动,瀛海威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
  基于这种状况,瀛海威的决策者不得不慎重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了。张树新认为,面向大众的“百姓网”是瀛海威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梁冶萍却提出,瀛海威的业务应当转为专门向企业用户提供金融信息服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