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叫创业团队--携程网事》
第10节

作者: 高级幕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0-30 00:02:31

  【正文】
  第一节 网站的定位
  01 范敏和沈南鹏的看法
  既然方向早就确定了,人也找齐了,他们四位决定于1999年5月份开始运营这个网站。
  说起来,大家可能有点不相信,他们当年创业的时候,条件非常简陋。在徐家汇教堂南侧气象大楼17层,他们只是租了半层楼面,一共才200个平方,并且和协成共用,范敏和梁建章连一张破办公桌都没有。
  尽管是一个刚成立只有30多人的小公司,但是,他们对这个公司的期望值很高,看他们的职位就觉得搞笑了。董事长兼CFO:沈南鹏(他投入的资金最多);CEO:梁建章;总裁:季琦;执行副总裁:范敏。真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那下一步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网站、如何规划自公司的未来呢?在季琦的办公室里,他们各抒己见。
  范敏第一个先发言--
  凭直觉,旅游业的市场应该比我们的想象中还大。1998年中国的旅游业规模就达2391亿元人民币,旅游已经是老百姓的第二大支出,甚至还高于汽车。这么大的市场,不说‘啃鸡腿’,就算是吃‘鸡杂’和喝‘汤’,都已经撑死人了。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旅游社很难满足旅游业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旅行社提供的服务也很不到位。所以,旅游资讯加电子商务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的最明智选择。
  沈南鹏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实,中国的电子商务在1997年的夏天就诞生了。当时,有一个名叫做王峻涛的人在网上建立了一个软件销售实验站点“软件港”。后来,他们将公司的电子商务部拆分出来,成立珠穆朗玛峰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公司(即8848)。 8848成立之初,刚好碰到“72小时网络生存”实验,它的企业形象广告连续几天出现在中央电视台CCTV2的黄金时间段。于是,8848一炮走红,开始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呼风唤雨。1999年,8848在网上卖创新公司的MP3。半年后,8848成为这款MP3所有代理商中的销售冠军,销量远远超过网下的传统代理商,这足以证明电子商务的前景不可估量。

  说到将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这并不是一个天才的创举,美国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网络公司,其中几家企业也上市了。但是具体到中国的环境,究竟是做B2C还是B2B,是服务于接待旅游散客为主的旅行社,还是面向商旅出行日益频繁的企业,是把利润点着重放在弹性较弱的订票,还是偏重空间更宽泛的酒店订房,这还靠我们慢慢摸索。

  网络在中国的兴起已经十年了。想当年,张朝阳回国的时候,已经穷到没钱搭飞机,只好做破轮船回来了。但是,张朝阳凭着一个门户网站的创意,竟然忽悠到了风投的投资。这说明网络还是制造财富的沃土。但是,张朝阳、王志东等那个英雄造时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必须有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我觉得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这个团队。即便是去上市,我们这样的组合不用包装,也能经得住投资人横挑鼻子竖挑眼睛的。

  02 结果是梁建章说了算
  梁建章也跟着发表自己的鸿篇大论--
  既然大家都认可电子商务这种模式,那我们先看一看美国已经成功的三种模式:
  第一类的代表是priceline.com。它是一个竞价网站,用户在上面提出需求、价格和时间期限后,第一个回应的就是竞价成功者。比如:某旅游爱好者想去西雅图,然后指定一个价格,50美元/天,以及三星级酒店。然后,priceline.com就自动在当地去寻找愿意接受这个价格的旅馆。找到旅馆后,无须客户确认,立即成交。
  第二类的代表是lonelyplanet.com。它是世界最大的独立旅游出版商,它提供世界各地的旅游指南和城市指南。上面有免费的自助旅游资讯,用户可以查阅到世界各地的信息。

  第三类的代表是travelcity.com和expedia.com。前者是一个综合性旅游网站,它跟全世界几万个旅行社合作,顾客可以通过它的操作系统来买机票、订酒店、租车等;后者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网站,它的服务涵盖了出游所需要的一起,包括机票、酒店预定,租车等等。
  根据中国的市场环境,priceline.com这种竞价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谁复制过来,谁就是打手电筒捡粪—找死。第二、第三种模式,可以考虑将它移植过来。
  那选第二种还是第三种模式呢?我认为,最好是选择第三者。理由是:现在人们接触互联网后就被这个东东吓坏了,发现互联网这个平台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个几乎无限多的资讯。每一个人都沉醉在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之中,所以我们的网站应该给网民提供尽可能多的资讯,让用户在我们的网站上能够找到任何东西。况且目前所有的公司都在探索哪种商业模式就具有可能性。在一切还没明朗之前,只能让我们的网站尽可能地覆盖各种内容和应用,以免失去市场机会。

  总之,我是这样认为的,先将网站定位为旅游门户,名字暂定为“游狐”(后来改为携程)。
  本来该轮到季琦发言了,突然,梁建章话题一转,对季琦说:“网站的技术方面由我负责了。要不,你先把公司做起来。”
  什么?四个人合伙开公司,先由季琦一个人将公司做起来,而其他三个人坐享其成!季琦会不会答应这个不合理的安排?请看下回分解。

日期:2009-10-31 09:01:25

  第二节 第一次融资
  一、 季琦先开路
  “好啊!先由我来开路,反正我一直都在‘海里’,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季琦说:“总觉得我们是在进行一场接力比赛。我是第一棒,负责开拓市场;梁建章是第二棒,负责网站技术;范敏是第四棒,负责产品管理;沈南鹏是第四棒,负责上市融资。”
  季琦很爽快,马上同意了这个建议。
  这样一来,这个创业故事有点与众不同了。也就是开始运营网站时,他们四个人不是付出同等的时间和精力来孵化这个公司的。在创业前期,基本上是季琦一个人在扛着。而其他三位团队成员,只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跟季琦一起讨论,充当着兼职创业者的角色。

  他们为什么不当场辞职,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携程旅游网的创业中来呢?
  其实,这也不怪他们,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一家新创企业的成功是依赖很多条件的。假如有某一环节上的失误,马上就会导致一家企业彻底失败,这也是常人所说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互联网浪潮扑面而来之时,尽管他们的团队很优秀,每个人都有非凡的阅历,商业模式也不错,但是在一切还没明朗之前,谁敢保证这个创业一定会成功呢?

  所以说,他们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既然是小心试探,就必须考虑成本,他们必须选择一个创业成本最低的人来开路。不用说,这个恰当的人选就是季琦。
  选择季琦是有很多好处的。季琦拥有他们三位同伴所缺乏的东西:在中国这个不太规范的市场里,他非常熟悉这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很清楚怎样才能够生存下来,明白了创业必须因陋就简,篮子里有什么菜,就做什么饭。跟跨公司的“海龟”和国企的“鲸鱼”相比起来,季琦这个“土鳖”,在涓涓细流的小溪里,更容易找到通往大海的河流。

  尽管说季琦来开路成本最少。但是,一家公司刚成立,啥都要钱。正如季琦所说的那样:汽车刚刚启动时耗油很多。三个月不到,四个人最初投入的100万元(营业执照的注册资金上写着:200万元)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如果找不到风险投资,眼看着公司就要“挂”了。
  这个问题早就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不然,当初梁建章和季琦组建团队的时候,就不会去拉沈南鹏过来入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