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叫创业团队--携程网事》
第11节

作者: 高级幕僚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事情不是像当初所想的那么容易。沈南鹏的特长在这个时候竟然发挥不出来。第一,是因为他以前跟风险投资的机构接触不多。第二,他以前都是运作大项目,一些大的投资银行根本看不上小企业生意。总之,沈南鹏那“巨轮级”的才能,被小企业的“港湾”搁浅了。

日期:2009-11-01 00:04:35

  二、 初见风投人章苏阳
  那怎么办?这个时候,季琦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他叫做章苏阳,是IDG的合伙人。
  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关于IDG这家公司的情况。现在,一提起中国的互联网,就不得不提到IDG,知道中国互联网的人,都会知道IDG,就好像华盛顿之于美国,拿破仑之于法国一样。不过,当我们回过头去,竟然发现,IDG的名声也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IDG集团公司创建于1964年,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母公司是以数据处理见长,它在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分公司,有1万多名高级研究专家和采编人员,每年发表九万余篇市场研究报告和技术发展预测报告,在世界信息产业界具有很强的舆论影响力。
  1981年,IDG集团公司董事长麦戈文创建了太平洋创业投资基金,专门面向亚洲国家,并以日本为主战场。1993年,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简称IDGVC)成立,在中国上海,熊晓鸽是第一任总经理。
  熊晓鸽是怎样认识麦戈文的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1986年,熊晓鸽去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熊晓鸽加盟全世界最大的专业出版公司Reed,并负责中文版《电子导报》的编辑工作。1991年8月,公司委派熊晓鸽去香港工作,而熊晓鸽认为,只有回到中国才能将刊物办好,但是,公司否定了他的方案。就在很苦恼的时候,熊晓鸽突然想起了在1988年秋天,于弗莱彻学院的一个晚宴上,他给荣毅仁先生当翻译时,认识的麦戈文先生。于是,他当即给麦戈文写了一封信。

  麦戈文收到熊晓鸽的信后,当天晚上就通过电话邀请熊晓鸽加入IDG,并把聘书寄给了熊晓鸽。就这样,1991年11月,熊晓鸽正式到IGD上班。
  刚开始的时候,熊晓鸽也是做电子杂志的。后来,熊晓鸽帮太平洋比特体育器材公司找到了一些海外订单,让这家公司赚钱了。这家公司刚好是麦戈文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公司。看到这种情况,麦戈文觉得中国风险投资这块业务也必须大力做起来,于是,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了。
  1999年,互联网热起来的时候,熊晓鸽把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当成IDG内部的一个部门来做,采用合伙人制。所以,IDG在中国的合伙人也很多,包括章苏阳、周全等。
  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后,IDG在风险投资领域没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经验。由于没有什么钱,IDG为了降低风险,只好选择小额投资,像撒胡椒面一样,只要是互联网项目就去投资。因为这个时候,互联网行业很热门。
  另外,由于后期项目需要的资金很多,IDG投不起。所以,只能选择早期项目。由于早期项目,全是模糊投资,谁都看不准,早期项目只能看行业了。既然选择了行业,就意味着与行业共浮沉,对于刚冒出来的好行业,基本上一个也不放过,“家家都投入,户户均粘股”。这就是IDG的早期投资理念。
  从1997年到1999年的两年时间里,IDG已经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接连投下搜狐、当当书店、易趣、3721、百度在线等40多家网络公司。这些公司赚钱后,IDG也因此而名声大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继续看关于季琦寻找风投的故事。
  说起季琦认识章苏阳,是缘起于当年季琦想收购中化英华上海办事处这一想法。由于综合布线有预付款,如果再有人投一些钱进来,就可以买下公司了。于是,季琦找到了IDG的两位投资人,介绍了上海办事处的情况。章苏阳说:“如果这个公司真像你说的那么好,IDG可以考虑投点钱进去。”听章苏阳这么说,季琦马上跑到北京去谈收购的事情。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通过这件事情,他就跟章苏阳熟悉了。

  后来,IDG在南京投资的一家企业,名字叫做中美合资南京托普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没多久,这家公司出事了,总经理抱着保险柜跑掉了,公司面临倒闭。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也是系统集成,正是季琦熟悉的领域。于是章苏阳找来季琦,给他一个执行董事的头衔,希望他能将公司稳定。
  季琦花了一段时间,终于将公司从悬崖上拉了回来。公司稳定后,季琦就离开南京拓普了。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由于没有业务的需要,季琦跟章苏阳也没有太多的联系了。但是,现在携程的钱花得差不多了,季琦心里想,必须去找章苏阳来谈一谈。
  1999年9月下旬,章苏阳被约到了季琦的办公室。
  一听说是互联网公司,章苏阳很感兴趣。
  章苏阳笑着问:“你们现在也做互联网了?”

  季琦也笑着回答:“是啊!满世界的人都在开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
  “你们选择的是旅游网站?”
  “是的。我们觉得这个行业最有前途。”
  “能不能说一下具体的理由?”章苏阳继续问:
  季琦很有信心地说:“我们已经讨论了大半年的时间了,并且是一个一个行业去分析的。我们也曾经考虑过网上书店、网上招聘、网上家装等等,但发现这些都会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结果选择了网上旅游。”

  “是你先提出了的吗?”
  “不是!是我们的CEO梁建章提议的。因为他有一回跟宝贝女友旅行迷路了,半天走不到出路,于是,想到了要办旅游网站,既便利自己,也帮助别人。”
  “呵呵!很有意思!那你们这个团队一共有几个人?”章苏阳笑着说。
  “一共四位。另外的三位分别是甲骨文的中国区技术总监梁建章,他从小就是神童,对网络技术非常内行;德意志银行的沈南鹏,他是摩根建富的董事,拯救“小兵”外高桥那个项目就是他“操刀”的;还有上海大陆饭店的总经理范敏,他一直在旅游业工作。”季琦说。
  季琦介绍的三个创业伙伴中,章苏阳已经认识两位。一次季琦请章苏阳吃饭时,梁建章也在场;一次几个从事投资的同行在静安宾馆吃饭的时候,坐中刚好有沈南鹏。
  听完季琦的介绍,章苏阳说:“我先考虑一下吧!”说完,他就起身准备走了。
  听到章苏阳说要回去考虑,季琦暗想IDG可能不愿意投资了。当时互联网最热门的是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和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后的表现刺激着所有互联网从业者和投资人,很多人都认为,这才是最佳选择。看好旅游网站前景的人并不多。
  于是,季琦赶紧拉住章苏阳说:“苏阳,你在这个行业的人脉很广,能不能给我介绍几个风投人啊!”章苏阳说:“没问题!”一说完他就离开了,并且他一走,啥消息都没有了。

  季琦心里想:这下完了,没戏了。他拼命催沈南鹏:“南鹏,你赶快去找人啊,不融资我们死定了,肯定死得很难看。”
  沈南鹏依然没有融到资,但携程也没死,为什么?下回讲解。

日期:2009-11-01 23:20:19

  三、 再约章苏阳
  想不到三个星期后,章苏阳突然打来一个电话,说有两位IDG的同事想和携程的创始人见面。季琦非常高兴,差点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忙问:“苏阳,怎么样?有戏吗?”章苏阳没有明确回答,只是说:“还不知道哦!先见面呗,最好是你团队一起过来。”
  于是,季琦赶快拉来梁建章,与章苏阳相约在铜仁路一家家常菜餐馆的二楼包厢里见面。
  章苏阳带来的两位同事,一位是IDG技术投资基金总裁周全,一位是IDG波士顿总部的技术专家。
  让季琦和梁建章非常惊讶的是,这两位IDG的投资人没有问携程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也没问风投常问的三个问题:你们在做什么,到底是干什么?团队有谁,你们怎么认识的?公司现在的现金情况怎么样?而是问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问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