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叫创业团队--携程网事》
第2节作者:
高级幕僚 果然老天不负苦心人,1985年,季琦以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得到消息那天,母亲问他:“读了交通大学,是不是以后坐火车就不用花钱了?”季琦回答:“应该是差不多吧!”其实他对上海交大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报考这所大学是因为高考前看到了上海交大的宣传册。
填写志愿确定专业时,季琦问班主任:“自动化、计算机这两个专业怎样?我看也挺时髦的。”班主任说:“别报考那些没前途的东东,报考工程力学系吧,以后帮别人算土方,如果你算准了,包工头肯定给很多奖金的。”“哦!那这个好!这个好!”季琦听从了班主任的建议,对于渴望改变困境的寒门弟子来说,最感兴趣的就是钱了。
季琦是从南通港做轮船去上海求学的。
那天晚上,他整夜无法入眠,特别是在第二天凌晨,当季琦登上十六铺码头后,他惊呆了,想不到上海滩竟是如此的灯红酒绿。季琦觉得有点晕头转向了,他一个人提着三个箱子艰难地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一时找不到方向,只是依稀记得,街边有间店铺里传来了齐秦那首熟悉的歌曲--《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进入上海交大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季琦发现来自农村的自己跟这座城市还是有点距离。他跟同学一起去澡堂的时候,他问:“是自已一个人洗澡,还是大家一起洗?”同学说:“大家在一起洗,老师也在里面。”
特别在下雨天,当他穿着高帮雨鞋出去后,竟然发现上海人要么不穿雨鞋,要么穿很时髦的雨鞋。
后来,季琦也慢慢知道了,他所读的工程力学在上海交大是录取分数线比较低的专业,自动化和计算机才是热门的、录取分线最高的专业。最让季琦感到失望的是:工程力学是用来计算潜艇的受力、导弹的起飞速度的,不是给包工头算土方的。
专业知识很枯燥,加之自己的自卑心理,这更加刺激了季琦的求知欲。大学四年,季琦基本上都泡在了图书馆,读哲学、读历史、读毛泽东传记。大学带给他的收获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让他想通了一个问题:
个体对于世界来说,是非常的短暂,有的人平淡无奇,有的人波澜壮阔。自己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
1989年,季琦大学毕业了。这年的政治风波影响了这一届大学生的分配,加之专业应用面不广,工作非常难找。季琦在上海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家乡南通,提着烟酒去求人,最后,南通第二设计院终于答应了接收这个应届毕业生。
就在上班的前天,季琦突然犹豫了起来。他想:好不容易才从农村跑到上海,现在不能留在大城市,是不是大学白念了?一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回到学校报考研究生,这回他换一个专业,报考了上海交大机械工程系的机器人专业。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发表讲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当时,在交大攻读机器人方面的季琦,因为接触计算机较早,知道当时卖电脑利润相当高,一台电脑能赚几千甚至上万块钱,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学习组装电脑,刚开始,他连开机都不会,但他有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倔劲,很快他就把电脑的硬件、软件都摸得一清二楚了,甚至连组网技术也掌握了。
由于“南巡”讲话吹动了中国人的经商热情,季琦也加入这一大潮中,他跟同学一起开了一个电脑公司。经营了几个月后,季琦和他的女朋友手里已经存了几万元,他成了学校里的“有钱人”。
这一年,季琦研究生就要毕业了。有一天,系主任找他谈话,希望他留下来。季琦看着对面的这位前辈,发现系主任是坐在两张很旧的木桌子的中间,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卷子和本子,特别是桌面很脏,沾满了不同颜色的墨水,有红的、蓝的、黑的,非常刺眼。季琦心里想:如果留下来,多少年才爬到他那个位置?假如过了三四十年后,还是象他那样,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
日期:2009-10-19 12:30:05
02 初涉职场 迷茫中成长
季琦觉得有意思的还是进外企。但是,进入外企很不容易。日化巨头宝洁公司到上海招人的时候,100多名学生PK几个岗位,竞争很激烈。不过,宝洁公司的薪酬很诱人,新进员工月薪3K。
一轮又一轮的淘汰后,最后剩下四个人,季琦是其中之一。
但是,有点遗憾,宝洁没有人事指标,如果季琦进了宝洁,户口必须迁到广东南海而不能留在上海。
要宝洁的工作还是要上海的户口?季琦选择了后者。他心里想,先在上海随便找一家单位,将户口入了再说吧。
季琦“随便”找到了一家企业,叫做上海计算机服务公司。这家公司有辉煌的背景,它的母公司是长江计算机(集团)公司。但季琦看到那破破烂烂的办公室,心里很不舒服,他压根没有考虑过在这里呆下去,只想在这家公司过渡一下,解决了户口问题,转身就走人。
上班的第一天,季琦的造型非常的酷,他手里拿着一个砖头一样的大哥大,腰里别着随身听。并且说话也很不客气,他一边拍着老板胡亦邦的肩膀一边说:“胡老板,我在这里干不长的,公司的这点工资对我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不过,没关系,咱们先交一个朋友,现在提前打声招呼,我在这里混两天就走人了。”
国企里,很少有领导能容忍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这样说话的,胡亦邦还算是一个非常有度量的人,他不但一点都不生气,还认真的对季琦说:“小季啊,你跟我当年一样,很冲也很能干。但是,我告诉你,先做人再做事,人品永远走在产品的前面。你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成不了大气候,只能是小打小闹罢了。”
这些忠告,季琦一句都听不进去。自从1992年3月份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他绝不会想到自己会在这里呆上两年半的时间,他绝不会想到多年后还会记得胡亦帮对他说的这段话。
那为什么季琦改变了“混两天就走人”的想法呢?一方面是在工作中,季琦发现自己还缺很多东西,另一方面,这家公司的改革给季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季琦所在的公司虽然叫服务公司,其实更倾向于技术,没有很强的销售能力。由于1992年刚好碰到长江计算机公司进行改革,要求所有下属公司全部自负盈亏。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就有人开溜了,转到其他子公司去。最后,剩下七八个技术人员和三四个销售人员。
在一次例会上,讨论起公司下一步该怎么办,大家的情绪都非常的低落。唯一不信邪的是季琦,他心里想:几个月前,我踩着破单车卖电脑都能赚到钱,现在公司这么多人在一起,反而挣不到钱?
于是,季琦在大会上提出:“既然公司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是搏一搏吧!我们技术力量强,就应该做一些大的项目、好的项目,没有必要跟其他公司去竞争卖电脑。”
胡亦帮一听,高兴死了,当场给季琦封了一个大项目经理的职位。其实就是一个光头司令,下面一个兵都没有。
根本不知道做大项目比上天还难的季琦,开始骑着自行车一个人上街去寻找他的大项目了。
季琦在大街上游荡、游荡,突然发现:证券公司应该是他要找的“大项目”。因为那时候上海的证券市场很火,很多外地证券公司到上海后,必须买电脑和布网。
想拿下证券公司,最好的方法是先拿下上海证券交易所。当时,证监会还没成立,上交所管得非常的多。所有进入上海的证券公司,都要通过上交所。
但是,上交所的大门没有那么容易敲开。上交所的办公地点在黄浦路19号,是一座欧洲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大楼。在这样一座大楼里工作的人,身上散发着高贵的气味。在他们眼中,有资格来上交所打交道的都是惠普、IBM这些国际大公司。长江?而且居然派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破孩来,想要做上上交所的业务,岂不是开国际玩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