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叫创业团队--携程网事》
第1节作者:
高级幕僚
日期:2009-10-19 12:06:28
【高级幕僚专题案例】系列丛书
携程网事--这才叫创业团队
作者:高级幕僚
简介
高级幕僚,广东湛江人,出生于艺术家庭,幼受庭训,8岁开始登台表演相声,14岁时发表诗作,及长,负笈北上,游学于沪、楚等地,主修工商管理、中医针灸等专业,1997年大学毕业后,曾经供职于南方多家企业,担任过人力资源总监、企业大学校长、营销副总裁等职位,创业失败后,2005年回高校深造,连续攻读MBA和DBA,现留校教本科生的《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导读
本文是一个教学案例,也是一种新文体。既有小说那样的生动故事,也有教科书那样的理论分析。书中每一章都是由语录、寓言、正文、小结、应用等五个部分组成。
语录部分基本上都是作者的原创格言,都是对书中的故事有感而发,幽默风趣、哲理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寓言部分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的结尾附有一段经典的点评,是对本章创业故事的一个预告,启发性非常强。
正文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创业故事,作者原本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所以,故事部分的叙述非常精彩,情节生动,环环相扣,让人手不释卷。
小结部分为理论分析,作者是一名大学讲师,功底扎实、理论独到,分析深入浅出,同时还举一反三,联系到其他案例,进行纵横比较。让人感到一边在欣赏精彩的创业故事,一边也学习了大学里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教材。
应用部分是两道习题,都是当下市场中最新的热点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跟每章的内容都有紧密的联系。
前言
决定创业是否成功的首要条件有哪几个?曾经有人就这个问题请教过史玉柱。
史玉柱回答:三个。一个好的团队、一个好的产品、再加上一个好的策划。
史大师认为好团队是创业的首要条件,不无有偶,比尔•盖茨也有类似的语录: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说明英雄所见略同。
中国民营企业大约有250万家,有很多是合伙开办的。在这么多的创业团队中,有一支队伍特别引人注目。好象茫茫宇宙中北斗七星那样的耀眼、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突出……
这个团队就是“上海携程”。
我们不能说这个创业团队不牛,因为四个创业伙伴全部是名牌大学硕士毕业,三个上海交大,一个美国耶鲁。
我们不能说这个创业团队不牛,因为创业时的启动资金仅仅是一百万,后来竟能忽悠来风投三次的追加投资,资金高达1800万美元。
我们不能说这个创业团队不牛,因为这个团队7年能将2家公司做上市,并且数钱数到手抽筋。
……
其实中国从不缺少创业团队,缺少的是像“上海携程四人组”这样攻无不摧、战无不胜的铁骑劲旅。不比有些创业团队,还没步入正轨,已经作鸟兽散了。
创业团队刚进入动荡期就散伙了,这跟中国人的合作意识有关。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国家人民喜欢的娱乐方式正好表达了这个国家人民的合作方式。比如:日本人喜欢下围棋,说明日本人为了整体利益和最终胜利可以牺牲局部利益;美国人喜欢打桥牌,说明美国人可以与对方紧密合作,与另外两家竞争对手抗争到底;中国人喜欢打麻将,说明中国人喜欢孤军奋战,看住上家,提防下家,盯紧对家,自己胡不了,也不让别人胡。
怎样的团队才是能干大事的团队呢?英国团队专家贝尔宾博士的结论是:团队的目标和成员的自我角色定位很重要。也就是说只有目标清晰了,定位准确了,团队冲突才能妥善处理,团队决策才能顺利执行。
成功一定有办法,失败必然有原因。既然“上海携程”这么优秀,那肯定有它值得学习的地方。这个团队真的是那么牛吗?现在我们拿起显微镜和手术刀,就如下几个疑问,给这个团队进行解剖和还原……
在茫茫人海中,他们是怎样结识?是地缘、亲缘、业缘,抑或其他关系,让他们有缘相聚在一起,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涉足这个行业?他们当时是凭着一时头脑发热,还是经过了具体的市场调研?
公司刚开始成立的时候,他们的方向是否很清晰?当他们的进展受到阻碍,也就是梦想无法接近现实时,他们是如何成功地转型了?
钱永远是创业者心头永远的痛,他们靠什么博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完美团队、商业模式,还是凭某个队员三寸不烂之舌、高超的忽悠水平?
为了让自己的公司快速成长,他们开拓市场的是靠自己慢慢摸索,还是并购别人已经的成熟业务?
携程团队的创业最终成功了,但是,这个案例是共性,还是特例?难道这就意味着人生路线可以提前设计,事业成功可以完全预约?
我们还是先看故事吧!
日期:2009-10-19 12:26:54
【正文】
依稀记得,那是在1999年2月22日那天的晚上,春节刚过后不久,一群年轻人相聚在一个私人住宅的大房间里吃饭。这些人当中,有好几位是毕业于上海交大的,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尽情地聊天。尽管此时的上海还是春寒料峭,窗外寒风凛冽,但是,他们很兴奋,讨论的气氛也很热烈。话题从互联网、互联网经济到美国的网络公司,中国的网络现状,再到纳斯达克和IPO,最后还谈到了创业。已经是凌晨三点钟了,可是他们一点睡意都没有,反倒觉得越聊越起劲。
其中,一位头比常人稍大,长着娃娃脸的年轻人说:“现在创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话,绝对有前途。”
马上,一位留着平头,带着眼镜的年轻人接着说:“对!4年前,我已经有这个想法了,就是找不到一个很好切入点。”
“是啊!做网站是不错的主意,但是,做一个什么样的网站呢?”一个梳着大背头、身材修长的年轻人也插话进来了。
于是,他们又列出了几十种创意,从门户到专业以及电子商务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站,一个一个地讨论。觉得没有前途的,就咔嚓掉。到最后,大家的焦点集中在旅游网站上。那位留着平头的年轻人,也是这户人家的主人总结说:“就做旅游网吧,这个既符合整个经济水平的发展,又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况且还容易实现电子商务。”
第二天他们起床后,有些人很快就忘记了昨晚讨论的主题。在这十几位热血青年中,只有三位走在一起,真正地实践了他们昨晚的创意。他们分别是:留着平头的季琦、头比常人稍大的梁建章和梳着大背头的沈南鹏。
创业狂季琦
01 寒门子弟 闯入上海滩
故事必须从季琦开始,因为那天晚上的“网络创业研讨会”是他召集的。
季琦,1966年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几代务农,家族中很少人读书,父母对季琦的最大希望是读完初中,如果能考上高中就心满意足了,从没指望他能考上大学,更别提什么创业了。可是季琦不是这么想的,因为读初中时有一件事对他影响太大了,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中午,他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赶回家后,妈妈告诉他,今天中午的饭不够吃,忘记给他留饭了。于是,季琦只好又饿着肚子回到了学校。一路上,季琦一边抹眼泪,一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改写自己要重复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