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六十年:一个家庭的住房变迁》
第16节作者:
邱豹 .就这样还得住个八十岁的老奶奶(她爸老幺,奶奶四十岁生的小儿子),这位老奶奶吧,身体也不好,可家里也实在没地方安排,只好在客厅和爸妈卧室之间的过道上支个小床睡,小床把过道占了只剩下一尺宽,您那小腰要是跟林志玲差不多,挤过去就没问题,要是郭德纲,铁定卡那儿了。
为什么奶奶非得挤小儿子这儿?另外的几兄弟,住房条件更差啊!他们都在破产企业,还住着筒子楼呢!
所以,九十年代末那几年,随着体制内权力逐步插手经济领域,在住房问题上,差距正在逐步加大。
诚然住房条件进步了,这无可否认——哪怕是我这位女同学,她家30多的超小套房还是福利房时代分的,在60、70年代,她家住筒子楼16个平方,比这差得远多了!最初分到这30多平小套房的时候,她家比过年还高兴呢!
但,改善的程度是不同的,至少有四个层次:最差是被社会前进的列车抛下的,比如女同学下岗的伯父、叔叔们,还住筒子楼;
上面点是努力跟上社会的,比如她家,父母下岗后一个做厨师一个在幼儿园帮工,35的套房在我们这个城市,当时还不算太差,要知道,我妈单位88年第二栋福利房,就是一室一厅35左右的呢;
第三呢就是像我家这样,搭顺风车的;
最好的,则是身处权力中心的那群,他们的改善幅度最大。
这样的我身边就有两个很好的例子,我的俩哥们儿。
第一个他老爸开始做区委书记,后来是市委常务副书记,80年代他家和我家差不多,普通区域的80平米普通单元房,97年时他们区委就在一非常漂亮的广场旁边修了房子,他家在6楼,开窗就是鸟语花香,环境甚至比市委大院还稍好一点,面积更不得了,200多平复式当时俗称楼中楼——那阵复式房子还比较少哈,我们去玩,觉得在一套房子里还分两层要上下楼梯,那雕花欧式旋转楼梯,挺新鲜的。这哥们在家里摆了个台球桌子,我们常去打球,是斯诺克桌子,不是美式九球哈,可见房间多宽了。
第二个的老爹呢是某市级银行行长。记得90年代银行有经济丨警丨察支队,是否后来公丨安丨局和交警、刑警并列的经侦支队?我不清楚,反正就记得他们是穿警服的,拿微型冲锋枪。我哥们就常吹牛说要是有小混混敢惹咱们,就让他爸派经警拿冲锋枪过来,结果有次迪厅和人冲突,真喊来了队经警,不过没拿冲锋枪,提着电棍。。。
这家伙在96年之前住的房子比我家还差一点,首先我家是在单位院子里,他家那房子还在一狭窄到两车交错非得小心翼翼的小街道旁边,那楼的形状很奇怪,从天上往下看,是个“凹”字形状,凹字内部就是房子,缺的那块是露天的楼梯,像之字形那么来回拐上去,整栋楼老、旧
96年那家银行就修了电梯楼,24层,当时是我们这个地级市最高的建筑,他爸就分在22层,165的大套间,四室两厅双卫三阳台,98年他家搬进去,我们去玩,话说豹哥之前从来没站过22楼的阳台,在他家阳台上往下看,被风一吹,心脏都吓得离了位。。。有点恐高哈~~
日期:2010-03-17 01:38:30
我家的商品房
刚刚看到某帖中有位“不吵不热闹”朋友说的,关于人生的态度:就像吃甘蔗,有人从稍吃起,越吃越甜,有人从根吃起,越吃越淡。除了极少数天之骄子,其他的绝大多数人的一辈子,要么先苦后甜,要么先甜后苦。
这话,现在某些空军朋友应该仔细思考一下,为了买房真的不需要付出代价吗?“我要买房,但我的生活水平不能下降,我还得泡吧、喝酒、抽烟、打的、买好车、、、、”这话有道理吗?
别人在努力存钱,你在努力花钱,而大城市的位置有限,需要激烈的竞争,你怎么能在竞争中争的过人家脱颖而出呢?
就算房价真的下降了,你也等不到房子,因为财务状况比你强的人——哪怕只强那么一点点,他也先拦在房价下降的路中间,把房子抢走了呀!
再次重申前面的观点,一个地方的房价并非和收入水平成正比而是和人们的存钱能力成正比,薪水低的朋友更要注意理财,不要大手大脚:
比如甲月薪2万,月花6000,存14000
乙月薪1万,月花6000,存4000
则二者对房屋的购买能力,不是月薪2:1,而是存款能力14000:4000=3.5:1,差距扩大了将近一倍!
相信有人懂了,甘蔗该从哪头吃起
回到正题,我家的商品房、
94年,我家有了30万,住在80平房改房里面,00年,我家净资产在百万以上,我爸妈还住那房改房,没买车,有事喊单位车——不是专车哈,我爸那阵已经不是二级企业的经理,只是集团公司分管技术的处长,可以任意调车,但没有专车
当时像他这个位置的,稍微年轻一点的人就买车了,出国旅游啊,新马泰美日欧,香港购物啊,回家十多万的轿车自己开着,多牛逼!结果呢,反正到现在都有点后悔,特别是我爸的副手,一名牌大学毕业硕士,老婆也是硕士,两口子在这单位,收入买房本不是问题,结果当年太奢侈
——两口子农村出来的,家庭条件不好,硕士毕业拿高薪了,一则给家里大笔大笔寄,二则自己大把大把花,也是补偿心态吧,反正那阵他们住单位给硕士以上引进人才准备的小单元房,现在还住里面,
那单元房是00年之后单位建的房子,不出售,只租了,现在没有自己的房子,两口子开始心慌,要存钱,可女的年龄大了必须怀小孩,这花钱可不少,房价又涨得快,一来二去,我看他二位买房,就一个字:难!
还有我妈单位一女士,特喜欢打扮、特喜欢打麻将,两口子一直住单位35平米房改房,吃喝玩乐倒是花钱如流水,结果07年他儿子从一野鸡大学毕业了,家里也拿不出钱来支援一下,到现在还挤在家里,将来要结婚还不知道怎么办——毕竟我们社会的阶级分化从90年相对固化,以他儿子的实力,想完全靠自己努力挣套房子,不要老人支援一点儿,还是比较困难哈
00年我爸在市中心他单位旁边(工厂在长江对岸,集团公司总部在市中心)买了一商品房,2400元一平方,电梯公寓12楼正对长江,130平,四室两厅双卫一厨三阳台,公摊18平方在电梯房算中等吧,套内112平方居然做了这么多房间,晕~~
本市有一现象,貌似好单位的集资房呢,就房间大,宁愿数量少点,做大两居也不做小三居,小单位和商品房则反其道而行之,直到08年某高档楼盘推出前,市区繁华地段一直没有房间大点的商品房
难道房间多就好?挤着不舒服嘛!或者很多人和父母、老老小小住一套?好像现在儿媳妇都不愿意和公婆住一起哦!设计那么多房间,每间都小小的,做什么呢?
别管那么多,市场形成了的习惯,若干年后我自己建房子也是这么干的,不想去做什么改变,等电梯房做完了,下个花园洋房再弄大开间,看高档房减少点数量、提升点居住质量,市场是否接受,不接受也没关系,反正现在框架结构,装修时墙体都改来改去的、、、
话说我爸买房子,00年那阵,商品房市场上好奇怪,居然可以0首付!有正规工作,出具单位证明,就能全额贷款!
欧麦糕地,要是现在这么干,不定要乱成什么样子呢!
可那阵,0首付都没人买!
为什么把利息送给银行?买的起就买,买不起就不买,0首付都没人要啊!
我爸也是呵呵一笑:0首付,那是傻瓜,给银行白送钱呢!
130×2400=31.2万+水电气闭路电视电话上网(拨号?记不得了)+税费,一共33万现金拍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