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外企 - 我做会计好多年》
第17节

作者: LG漫步时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可以说,绝大部分董事会成员会把D做为首选的,然后可能是B。至于A和C,他们两个有的专业资格证书,可能软件开发工程师出身的人以前没听说过,也许听说过,但没什么概念的。这些人可能也并不清楚D的MBA到底是什么方向的,学的到底是什么,但他们肯定是知道哈佛的,当然,他们也应该知道清华的。
  可以这么说,你做财务的人,初级或中级职位,你上面的人也会是做财务出身的,他可能知道ACCA怎么回事。你往高了发展,你要打交道的人,会越来越多不是你这个领域的人了,你要有个在所有的领域的人都能认可的一个证书。这个证书只能是个名校的证书了。当然了,你要是做过了财政部部长,这个也够硬了,可惜你不能啊。
  这个例子说到这里,其实很明白的道理。不明白的或者不同意的,欢迎大家扔玉了。
  另外一个角度呢,就是投入成本的不同也决定了教育背景远远比专业资格证书重要。 还是举MBA和ACCA做个例子吧。你读一个名校的MBA,如果是美国的,通常是2年,有些欧洲的,是1年。你是这1年或者2年的时间都投进去了,机会成本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算算。然后就是真正的成本,我记得我2000年前后想出去读书的时候,那会查的美国前十名的MBA,大概两年读下来都要6到10万美金吧。所以,很多MBA拿下来,都是负债的。ACCA呢,你考下来,1万美元总够了吧,因为你不可能辞了职考吧,你的机会成本估计也可以忽略不计了。简单的道理“一分钱,一分货”。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我这里是给会计们看的,就拿CPA、ACCA说事了,其他行业也差不多。

  另外,能读顶尖MBA的,都是挺聪明的人。你1、2年的时间就和这些人泡在一起,大家互相影响,你想变傻都难。更何况,那个校友圈才可能是个有用的圈子。你考ACCA,基本是单兵作战了,可能有些培训和网上的交流,但那个圈子的关系,应该没有MBA这个圈子牢固吧。
  可能有人不同意了,会引用网上流传的帖子,是甲骨文公司CEO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大家想看可以在网上搜得到,大意基本就是读书无用论吧。耶鲁是名校吧,Larry Ellison说了,这些名校的毕业生都是失败者。我们不管这个演讲的真实性了,就算是真的,也是因为说这话的是Larry Ellison,他有270亿美元的身价。他就是我指的那种“天才”了,在他眼里,可能一个哈佛商学院的MBA,年薪30万美元都是个失败者!可你要知道,你身边的人有几个拿年薪30万美元的?如果有,在咱们这些普通人看来,他就是个成功者了。

  好了,有点扯远了。我其实是个土鸡大学毕业的,现在有个CPA的证。我也曾经想过考ACCA的,但最终我放弃了我的想法。我真的是觉得如果我离开审计这一行,这个证书对我确实没什么用,甚至还没有CPA有用呢,至少我用这个CPA证在国内还能做审计给人家签报告呢。我这里不是轻视拿下ACCA的朋友们,真的不是。其实我对CPA证也觉得没用的。我到今天,在一个几百人的外企里面,混到财务总监,不是靠我那个CPA证,和我个人的能力有点关系,也和我在曾经的“六大”的经历有点关系,但基本上和我是不是个CPA关系不大。

  又有点扯远了,再往回收收吧,这位mm,你还年轻,我劝你,毕业的时候找个有名的大企业或事业单位,不要计较工资多少,就要它的名气。你是在大银行里也行,你是进了财政部也行,你是去了摩托罗拉、通用电器也行,总之你要找个“大单位”,好好工作2、3年,攒经验,同时考英语,什么GRE、GMAT的,看你是将来学商科还是其他什么了,最终出去读个名校,真正的名校――就是那种你随便和什么人说起来,大家还都知道的好学校,至少在商业这个圈子里,或者至少大家上网一查,就毫不怀疑它是个名校的学校。

  如果你觉得上名校这个事情,对你不太靠谱的话,我们再谈个工作经历和个人能力吧,当然,最后才是证书。还有,不要忘了运气。。。。。。
  总之呢,看到不少挺年轻的朋友,在这里老是琢磨这个证书那个考试的,我看了都着急的慌。你要是肯定自己在教育背景上没有提升的潜力了,那你去考证吧,但是,但凡你还有提升的可能,不要放弃。

日期:2008-11-10 20:36:00

  另外,也真因为顶尖的学历教育,门槛高,竞争激烈,所以,它的含金量才高。
  像我毕业的那所土鸡大学,如果我回去拿个硕士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有那个硕士没那个硕士,真的没什么两样。
  我看重教育背景,并非逼大家一定要在这方面突破。毕竟每个人情况不同,能力也不同。但对比较年轻、机会还很多的人,我是觉得教育背景的提高是个捷径。当然这条路走不通,再去考虑积攒经历和考证也不迟。

日期:2008-11-11 20:05:00

  这几天比较忙,没怎么写东西,光插空给大家回贴了。
  还是接着听我唠叨我的事儿吧。
  我进BBB的时候,公司在中国北方区的财务只有4个人。我的老板NJ;我的前任BW,他以前在安达信干了一段时间,到了BBB,和我老板关系不太好,我来了,他就转做内审了,过了半年,辞职去了另一家500强企业;一个在北京的财务助理,一个在沈阳的财务助理。在我离开的时候,北方区的财务壮大到10个人,后去的人基本上都是我招聘进去的。

  财务部有两个房间,一个房间是NJ的,另一个房间能坐4个人,我去了,还是空着一个位子。
  上班的第一个周末,就遇上了半年的盘点。盘点是财务发起并组织,由业务人员执行的。公司是FMCG类的公司,但不直接销售的,都是通过渠道走的。所以,我们的盘点,盘的是公司的广告品。公司大了,层级多了,有些执行就流于形式了。比如说这个盘点,以前他们都是从仓库保管那里把库存数从帐里抄下来,然后去盘点,发现数字对不上,就凑数。我看了,觉得不合理,就要求大家都带空表去,盘了数回来再跟库管去核对。做审计的大概都是知道的,这样盘点比较合理。NJ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对我也很赞赏。我再一次发现,我到哪里都爱给人家找缺点,然后给人家提建议,真让我具体去干一项工作,我倒没那么大的兴趣。也许我还是适合去做咨询业吧,呵呵。

  在BBB的前三个月,是很痛苦的三个月,不是因为这三个月是试用期,我得好好表现,而是我感觉什么事情都要从头开始。这个得从两方面说,一个方面是我自身的原因,另一个方面则是公司的原因。
  自身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角色的变化。以前是做审计的,都是去审别人,是去检查别人做过的东西。但是很多工作,你去审计别人容易,真的要让你自己干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比如说税务方面,BBB有一个所得税方面的问题,是根据国税的一个文件精神,有可能免税的。但那个文件说的是非常模糊,就看你怎么去弄了。BBB先开始请的普华的税务部门帮我们做,但普华的收费高,而且办了1年多,也没什么进展。所以,亚太区上面就指示我们不用普华了,自己做。我进BBB的时候,正赶上这个工作从普华拿回来。这下可苦了我了,那一揽子文件,很多都是法律和税务方面的,还要提供我们自己经营方面的一些文件做证据,总共有200多页。我是要自己一页一页地看,还得前后对照,不要有说的自我矛盾的地方,还要给弄出索引。这工作做的同时,我还得完成日常的工作。我那会刚到BBB,很多事情还比较晕呢,再做这个事情,真的是压力很大。有一度,我每天早上进了公司,就有点畏惧的感觉,觉得这一天怎么过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