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扯西拉——我的人生感悟和经商心得》
第13节作者:
弘律 不说是非难。佛陀认为,一个人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是很难的。议论别人的是非的时候不但给人造成伤害,还应考虑自己是不是在某个问题上真的就见识超群,真的就比别人更明事理。在佛教中,有十大恶。其中有四恶属于口舌。那十恶呢?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旖语。意三。嫉恚痴。其中属于口的四大恶,就是两舌——搬弄是非,说谎造谣,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叫两舌。恶口——口出恶言。妄言——轻率而言。旖语——说大话,假话,空话,拍马溜须。我必须承认,我自己没有完全做到佛陀说的这一切,称不上一个人格完善的人,还在当一个律宗的学生,好好的磨炼自己。我想当你们真正的了解了佛教所说的十恶不赦的这种种恶时,你们是不是还对佛教充满了偏见呢?
日期:2010-06-03 11:35:13
会善知识难。佛教把一切好的知识都叫善知识,一个人要通晓好的知识确实不容易,需要这个人好学上进,不耻下问,最后才能达到会善知识的境界。人世间,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会善知识?
见性学道难。佛陀认为人认识到性——所为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去学习真理是很难的,很多人没有这种意识,也没有这种能力,所以佛陀提倡弟子们广学博究,博览群书,好学上进,只有这样,才有见性学道的本领。
随化度人难。度人,就是教诲别人,帮助别人觉悟,每个人的根基,性格和学养是完全不一样的,真正要具备随化度人的能力,那是大菩萨的境界,大菩萨才具备那样的智慧,能够随时指点每个人的迷津所在,让人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觉悟。
睹境不动难。一个人成熟和理性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有很大的定力,不轻易受外界的影响,一个真正觉悟了的人不会因为外界风波迭起而内心时时烦躁不安。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境界。
善解方便难。什么叫善解方便,就是善于为人解决各种疑惑,解决各种问题,这需要一个人自己的智慧圆满,然后才能随机应变,碰到任何问题,都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这样的人,在世界上是凤毛麟角的。
佛陀倡导的这种人生观有任何问题吗?
日期:2010-06-03 11:41:32
南无阿弥陀佛!我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半桶水,本不应该就佛经妄言什么。各位自己去阅读佛经更合适,鄙人的见解有限,这样妄自去注解佛经是很不应该的,因为反省自我的时候,常常汗流浃背,做不到佛经中提到的这一切。
只是对于世俗对佛教徒,对佛教的误解实在感到无奈,不得已之下,注解了这一段佛经。真是罪过。
佛教不是洪水猛兽,爱因斯坦和罗素都对佛教推崇有加,各位用不着把佛教当作异端邪说。佛教徒也不是各位想象中的对家庭和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希望能够正正视听。
日期:2010-06-03 18:40:50
多姿多态的人生才是健康的人生
一个群体性思维特别强大的社会,往往会让生活在其中的许多人感到很压抑。这种压抑根源于这样的社会对个性的摧 残,因为群体性思维通常也意味着这个社会有太多的统一的标准,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个大一统的社会里,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的单一,舆论氛围严酷得可怕, 绝大多数的人被群体性的价值观统治了,十分害怕被排斥在这种价值观之外。这是很危险的,这为这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因为,尽管人性中有过群体生活 的倾向,但是这种倾向并不代表每个个体没有自己的追求。如果压制他们的追求,最终会让这些人变成烦躁不安的机械人。他们往往会表现得特别有暴力倾向,一旦 有机会让他们发泄他们的这种暴力倾向,他们的行为往往会非常疯狂。况且,人的能力有差异,兴趣也大不一样,单一的价值观容易将那些落伍于社会的人边缘化, 他们会生活得很有挫折感和失落感,丧失他作为个人应有的幸福感,这种人很容易演变成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
今天的中国,有股强大的价值取向在民 间流动,那就是金钱至上,一切以金钱论成败,钱多的人活得洋洋得意,钱少的人就像犯了罪一样的在人群中灰溜溜的很不自在。当权者以为这是利益分配不均造成 的后果,这显然是没有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
伯特兰罗索先生说,幸福的人生在于多姿多态,一个幸福感很强的社会,也应该是多姿多态的,应该同时 存在许多的价值选择,让那些在某些方面无法获得成就的个人,能够在另一些方面找到自豪的感觉。罗素先生还认为,真正快乐的人生在于一个字——趣。人过得有 趣才会产生真正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才会找到真正的尊严。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完全反其道而行之,绝大多数的人缺乏兴趣爱好,因此他们以大家共同的目标为 目标,那就是拼命的赚钱,简单的认为赚到了钱就能买到快乐和幸福。但实际上,赚到钱后这些人开始变得面目狰狞,在他们身上流淌着暴发户的血液,一掷千金、 挥霍无度、虚荣至上,最终他们不但没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还彻底淘空了自己的精神,也恶化了整个社会的环境。我们倾向于用人民币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结果南 辕北辙,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解决。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人的幸福和尊严根本无从谈起。但是在眼下的中国,这五种需求个个与金钱紧密挂钩,并且即使得到了金钱之后,这五种 需求也未必真的就能得到。
这样的群体性社会相当可怕,它就像一个大染缸,将掉进这个染缸的每一个个体着上同一种颜色,这些个体之间最终不得不 展开激烈的竞争,当今中国竞争的激烈程度即便在世界上排不上第一,绝对也是名列前茅。适度的竞争有助于优胜劣汰,但是过度的竞争就会演变成恶性竞争,恶性 竞争的结果就是失败者必然会选择报复社会。因此,中国在G20国家里综合竞争力排名倒数第一,影响其排名的根本因素就是他的社会的不稳定性。
这种社会高度危险,它的紧张的神经无法得到缓解,也没有良好的机制可以去解决这个问题。仇恨不但在整个社会到处蔓延,甚至也开始向广大家庭内部灌溉。它的 罪魁祸首就是由集体主义产生的单一的价值观。解决这个社会诸多矛盾的唯一的良药,就是尽快向这个社会输入个人主义,尽快在这个社会建立起多种价值取向,否 则它的崩溃是迟早的事情。 并且这种崩溃将会非常血腥,伴随这种崩溃的是报复的快感,这种报复将会使中国再一次爆发令人难以置信的疯狂和残忍的历史事件。
日期:2010-06-03 18:41:55
恐怖的恶性竞争
为什么恶性竞争恐怖?因为它具有毁灭性。当竞争超过了某一个临界点,竞争的各方就开始无所不为,采取各种极端的手段,这样的竞 争将会破坏一切规则,将人性还原到令人极为悲观的状态。赫尔曼•戴利称这种情况为“看不见的脚”。与亚当•斯密 提出的“看不见的手”针锋相对。看不见的脚践踏一切游戏规则,极具破坏性。人相倾轧,污染环境,恶性竞争造成的这一系列的毁灭性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为什么会有恶性竞争?当一个社会变成了一个“孤独的人群”的时候,恶性竞争就难以避免。“孤独的人群”整齐划一,目标一致,追求所谓的成功,但是实际上 总是只有不超过5%的人会获得这种所谓的成功,这就注定了社会必然会陷入恶性竞争状态之中。
“孤独的人群”使得社会从实质上变得高度极端,今 天,无论是在西方世界,还是在东方世界,无论是在民主国家,还是在专制国家,占主导地位的都是商业文化,除几个极端的国家例外。罗素先生曾说,他实在不能 理解一些人明明五分钟所赚的钱就足够一辈子的吃喝,但是这些人偏偏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的去捞钱。对此,纪伯伦曾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超过需求的 富足是一种病态。这种病态在我们这个全球化时代,已经成了全球性的问题。孤岛上的人群陷入了精神困境,他们愈来愈依赖金钱给他们带来安慰,然而实质上金钱 却并不能充当他们的精神保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