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奥萨多杰郑重祈请,由南卡朗巴(佛父)达热代卧(佛母)著。
以上祈请文是近代著名伏藏大师,四川色达县年龙佛父佛母心意伏藏法。经《福德海》双月刊编辑请求,承年龙上师佛母新伏藏法传承主要四位心子之一东嘎仁波切慈允,同意刊登普传利益有缘者。祈盼具信者每天修法圆满前,持诵回向自己亲眷属能早日修持佛法,进入菩萨道。
日期:2009-10-24 20:22:34
若有众生,但闻文殊师利名,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
佛告跋陀波罗:是文殊师利,有无量神通、无量变现,不可具记。我今略说,为未来世盲瞑众生。
若有众生,但闻文殊师利名,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
若礼拜供养者,生生之处,恒生诸佛家,为文殊师利威神所护。
是故众生,当勤系念,念文殊像,念文殊像法,先念琉璃像。念琉璃像者,如上所说,一一观之,皆令了了。
若未得见,当诵持首楞严,称文殊师利名,一日至七日,文殊必来至其人所。
若复有人宿业障者,梦中得见。梦中见者,于现在身若求声闻,以见文殊师利故,得须陀洹,乃至阿那含。
若出家人见文殊师利者,已得见故,一日一夜成阿罗汉。
若有深信方等经典,是法王子于禅定中,为说深法。乱心多者,于其梦中,为说实义,令其坚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法王子,若有人念,若欲供养,修福业者。即自化身,作贫穷孤独苦恼众生,至行者前。
若有人念文殊师利者,当行慈心。行慈心者,即是得见文殊师利。
是故,智者当谛观,文殊师利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作是观者,首楞严力故,当得疾疾见文殊师利。作此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
日期:2009-10-25 8:04:00
放生也是往生净土的主因。《寿无量光功德庄严经》说十种往生因,此十种因虽有不同解释法,但放生及劝人放生,多被解释是其中二种因。
又据《中阴教言论》,今生放生,到中阴时,其所放之众生会来到面前为你引接指路,而往生自己所欲的净土。若杀生,则其所杀之众生,彼时会显现为极为愤恨,而致使自己被强力引入地狱中。
经常放生的人,能立即往生极乐世界。如藏地恰美仁波切终生劝请他人放生,圆寂时直生西方极乐刹土。在汉地宋朝永明大师,平常买鱼虾等精进放生,后来以此功德力,其已往生极乐世界,证得上品上生,此类故事皆为许多历史所记载。
日期:2009-10-26 16:30:50
对于一个大乘的行者来说,我们学佛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没有这个基本的认识,就算不上是一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一般,利益众生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两种。
比如我们放生、帮助弱势群体、慰问福利院孤儿和老人、助学包括给众生讲佛法,做法布施等都是直接利益众生的方式,但是这些方式要看个人的能力,不管是经济能力还是修学上的能力都决定了你能帮助的程度。而且,在这些方式中,佛教认为,给一个众生讲佛法会比其他的利益方式更好,因为佛法可以解决众生的烦恼和痛苦,这是钱和世俗的爱心办不到的,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内容是说很多助学的人因为助学对象没有感恩心而不愿意继续资助他们,这件事情就说明了钱的资助、爱心的资助远远比不上教育的资助,佛法就是一种教人圆满自己人格的完美教育方法,是治本的方法。甚至对于畜生道的动物,我们在放生前做的仪轨也是是给它们做一次法布施,因为佛菩萨的金刚语是可以为所有众生种下了解脱的种子,任何物种都不例外。
间接利益众生的方式也很多,诵经、念佛、参禅、朝圣、闭关修行等都是间接利益众生的方式,虽然表面上看上去,这些行为似乎与利益众生无关,但是这些行为对于一个发了菩提心的大乘行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任何有利于大乘行者修行的方式就是在间接的利益众生,这是对于真实的大乘行者来说的,如果没有发菩提心,装模作样的去修行,那么他做这些事情就不可能让众生得到利益了。
日期:2009-10-27 08:27:04
所谓的佛法中土,是指佛陀教法、证法的所在地,尤其要有讲经说法、闻思修行,以续佛慧命。
当然,这个问题有各种说法:有人认为《无量寿经》的所在地是佛法中土;有人说凡有寺院就叫佛法存在……但实际上,真正的佛教是闻思修行,光凭一部经典就说是佛法中土,恐怕无法成立。假设一个城市里谁都不信佛,即使信也是表面上的,但那里有几本《无量寿经》,这算不算是佛法中土呢?我觉得很困难。只有教法、证法兴盛不衰,才是佛法中土,而无有此二者的地方,只能是边地。……
下面开始通过历史分析雪域高原——藏地,以令我们了解藏地佛法的兴衰历程。
对于藏地的历史,可能有些人不一定重视,但我认为,还是应该了解一些。现在很多对藏民族佛教和历史的介绍,里面掺杂着种种因素,我们虽不参与这些,但最关键的是,作为一个佛教徒,理应关心佛教历史。像我,虽说生长在藏地雪域,但非常重视汉地佛教,时常翻阅净土宗、禅宗、天台宗的历史。甚至我去一些地方,也会对当地寺院的住持询问半天:“这寺院最初是哪位大德建的?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一一都想了解。通过别人的历史和经历,对自己有非常大的利益,能发现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样,对于藏地雪域,你们也应当有所了解,并好好分析它是边地还是中土。
藏地雪域这片土地,在往昔佛陀出世时期,人类寥寥无几。佛曾于经典中授记:“红面罗刹之地,未来湖泊渐渐消退,有人类产生之后,佛法将在那里弘扬。”不过,当时藏地几乎没有人类,佛教也未得以弘扬开来,故被普遍称为“边鄙藏土”,这种说法在《阿底峡尊者传》、《莲花生大士传记》中随处可见。因此,那时的藏土还是边地。
后来,猕猴禅师和罗刹女交配之后,藏地人类开始逐渐繁衍。(当然,这段历史有种种说法,但今天不是历史课,所以我不广说。本来,我对历史的研究还是有一套,因为读师范时我的专业是藏文,天天读藏族的历史,尤其在藏地人类方面,还是翻阅了许许多多资料,了解得比较多一点,那时也很关心这些。但人就是这样,随着年龄的增大,年轻时对历史、因明、诗学有兴趣,现在却想多了解修行。不管怎样,大概知道一些人类历史还是有必要。现在许多介绍雪域的光碟、书籍,讲得比较多,但有时讲得太过分。有些学者和记者不懂佛教的神秘,遇到一点甚深道理,就用自己的语气来改造,致使原本的真实性都扭曲了。我们有时看电视、看光碟,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这是佛教徒看非佛教徒写的历史所感觉到的那种“不合理”。)有了人类以后,许多圣者化身的国王、大臣纷纷应世,在藏地高原弘扬佛法、度化众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