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交流》
第24节

作者: 佛教徒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自证,麦彭仁波切也说:从内观的角度来讲自明自知就是自证,并不需要以能取、所取等其它方式来了知;如果以其它方式来了知,那就不叫自证,已经成了他证。
  。。。。
  故以明知体,犹如知对境,

  无待而自明,此即称自证。
  心识与外面的车辆、墙壁以及柱子、瓶子等法完全不相同,这些法是无情法,没有明知的本体,而心识可以不依靠、不观待其他任何外缘对自己的本体了了分明,它具有明知自己的体相。这种明知体相就像眼识知道外境色法一样,心内观的时候可不观待任何法而自明自知,这就是所谓的自证。因此自证并不是一种其他法,而是自知本体识。《量理宝藏论》也这样讲过,所谓自证其实是自明自知的一种识。

  。。。。。。。
  当然,如果是以前识了知后识、后识了知前识那样的状况来了知,那也不叫自证,而是他证。或者,如果以境和有境的方式来了知:一个识作为有境、另一个识作为对境,那也不叫自证,也是他证。那真实的自证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本体已经遣除了无情法、遣除了非明知者,这样的本体就称之为自证。
  日期:2009-10-08 15:50:18
  能海上师当初求法的艰辛:
  途中气候悬殊,晴雨多变,雨则湿透,晴又晒干,日常数次。昼热夜冷,若更转寒,势必下雪,倍增艰辛。雪积七、八寸,一片茫茫,不辨道路与沟壑,沟中满布棘刺,因靴前后底早穿,仅留中间片段,雪地践行,棘刺入足心,冻僵无感觉,午后转暖,方知有刺。晚觅高燥处,上架帐篷,下垫毛毯,舒带抽擘,先伏于地,后转向上,令襟据下,衣背在上,踡足而眠,方觉稍暖。衣即是被,别无褥盖。以靴代枕,晨起靴冻,需鼓大劲,方能穿入,穿好即需前行,否则,久坐即易冻僵也。

  若遇大山,一日不能过,须宿山上,因山顶太冷,则数人挤睡于一处,上盖帐篷,晨起雪满篷,雪大时篷塌,尽压于身上,须扫净,方能行。河水结冰,须赤足涉水而渡,虽牛马亦畏寒不敢行,上岸时,泥石冰水粘遍脚底,因冻木故,亦不觉痛,待稍坐,抹去冰石,再著靴前行。因赤足行久,脚底皮增厚,趾长肉甲,衣成膏油,虱满全身。夜则猛兽四嚎。或近旬不见人烟,需备足干粮,各自背负而行。求法之苦难可具述

  日期:2009-10-09 20:24:38
  从某个方面讲,出家后即使舍戒、破戒,这也比不出家强。
  佛在世时,优钵罗华比丘尼获得了六通,她经常到贵族家赞叹出家。她对贵妇人们说:“姊妹们,你们应当出家。”贵妇人们说:“我们青春年少,长得又漂亮,出家后很难持戒,可能会破戒的。”比丘尼说:“你们只管出家,破戒就破戒。”贵妇人们问:“破戒会堕入地狱的,怎么能破戒呢?”比丘尼说:“堕地狱就堕。”贵妇人们讥笑她:“堕入地狱会感受痛苦,怎么能堕入地狱呢?”比丘尼说:“我回忆自己的宿世。往昔我做戏女时,曾穿着种种衣服而说绮语,有时也穿着比丘尼的法衣来演戏,以此因缘,在迦叶佛时我出家成为比丘尼。出家后,我自恃种姓高贵、相貌端严而心生骄慢,后来破了佛的禁戒。以破戒的罪业,死后堕入地狱,感受了种种痛苦。从地狱出来后,我值遇了释迦牟尼佛,出家后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我知道,出家受戒后即使破了戒,但以曾经受戒的因缘,以后一定能得阿罗汉果。如果从来没有出家受戒,只是造恶业,则永远没有得道的因缘。”

  日期:2009-10-10 08:54:10
  对于想脱离轮回、希求解脱的人来讲,轮回中的名声、地位、权势、妙欲等殊胜之事,无有任何意义,看见特别豪华的轿车美宅,只是把它视为如梦、如幻、如水泡。这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内心确实感到三界犹如火宅,没有刹那安乐,此时真正才有一种出离心。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就像难陀尊者一样,很难做到对轮回不起贪念和执著,但只要通过学习理论,然后再加上长期串习,必定会觉得身处轮回没有安全感,进而生起厌离心。
  对我们而言,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先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四个共同加行修完之后,相续中定会生起出离心。 ——《前行广释1》
  日期:2009-10-11 22:34:30
  不明他不净,犹非稀奇事,

  不知自不净,此则太稀奇!
  我们不明白别人的身体不清净,这倒不值得大惊小怪。毕竟每个人的相续不同、身体不同,接触的时间也不长。对于别人的身体,很多人没有专门研究过、分析过,以致于迷迷糊糊地爱上了对方。但若连自己身体不干净都不知道,那就太稀奇了!
  从小到大,身体与我们朝夕相伴,我们对它是最熟悉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应该明白自己的一切,既然这样,我们对不净的身体为什么如此贪执呢?
  《四百论广释》中有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个男人,与一富人的妻子行邪淫,结果被发现,富人将他抓住,扔进一个大粪坑中。那个男人陷在粪坑中,无法爬出来,只有像蛆虫一样以不净粪维生,在粪坑中生活了很久。后来有一天下暴雨,粪坑被冲垮,他才侥幸逃了出来。亲友们为他又洗又涂抹香料,过了很长时间才将身上的臭气减轻。情况稍微好转一些后,他去街上闲逛,被一个身著破衣的乞丐不小心碰了一下,于是他大发雷霆,骂乞丐将他干净的身体弄脏了。其实,他自身刚刚从粪坑中出来,满肚子还是不净粪,这种身体又有何理由执为洁净而骄傲呢?

  这样的道理,2500多年前大慈大悲的佛陀已经宣说过,后来群星般的高僧大德也一再教诫过,可是世间上的芸芸众生根本不知道,还在不断地贪执自他的身体而装饰打扮。《岗波请问经》云:“此身不净如腐尸,九孔之中流垢液,犹如蚊蝇喜不净,愚者贪身亦复然。”我们身体犹如腐烂的尸体,九个孔道流着不净的垢液,所以,就像苍蝇蚊子贪爱不净物一样,愚者贪执自己的身体也是如此。

  假如没有认识到身体的本质,修行再好也没有用,对身体有执著的话,肯定会产生情爱淫欲,如果不能断除这些,智慧和禅定再殊胜也无法获得解脱。佛陀在《楞严经》中说:“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现在的高僧大德也好,世间领导也罢,倘若自己的贪欲无法克制,行为不可能如理如法,方方面面会出现漏洞,最后连性命也很难保住。因此,我们要时刻不离正知正念,尽量去除自相续的贪心,《无量寿经》亦云:“善护意业,无垢清净。”
  其实,人的身体有什么可贪的呢?一个人提着一桶不净粪,刚从厕所里出来时,大家都觉得特别肮脏,实际上这桶不净粪跟我们的身体比起来,应该说身体更脏,粪桶还算好一点。因为粪桶不管是什么材料制成,毕竟这部分不是不净物,而我们的身体,里里外外没有一处干净的。
  日期:2009-10-12 14:40:4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