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推着小车运货的时候,马祖伸脚挡住路。邓隐峰说:“请师收足。”大师说:“已展不收。”他说:“已进不退。”于是推车碾过马祖的脚。马祖回到法堂,手执利斧说:“适来碾损老僧脚底出来。”邓隐峰禅师便走到马祖的跟前,伸出脖子让马祖砍,但马祖却放下了手中的斧子,此时邓隐峰顿然大悟。
后来隐峰禅师到了五台山,圆寂前他问:“诸方大德迁化时,有坐着去的,有卧着去的,不知道有没有立着去的?”大众说:“有。”隐峰又问:“有没有倒立而去的?”众人都说没见过。于是邓隐峰就倒立着圆寂了。更奇怪的是,虽然他的身体倒立,但衣服并没有垂下来。后来大家商量荼毗法体,但谁也推不倒他的身体。邓隐峰有一个出家为尼的妹妹,她向邓隐峰的遗体呵斥道:“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惑于人?”说完用手一推,邓隐峰的身体就倒了下来,遗体火化后还出现众多舍利。
日期:2009-09-26 08:45:53
曾读到过宗萨仁波切的一段话,内心深深感动:
“我想中国一定是有很大的功德,才能够出现像菩提达摩这种大师,能够把佛法带到中国来。如果我们仔细地想一下,这些以往的大师们是经过了什么样的努力,什么样艰苦的环境,才能够把佛法从印度带到中国来。然后他们在新来到的这个社会里,设下什么样的模范,所起的这种的领导作用,他们所具有的这些慈悲。如果我们想到这些的话,我们就会同意,即便是每一个中国人把整个地球都用黄金铺满了,也没有办法报答他们的这种恩惠。
如果我们去任何一个大乘的寺庙或者是出家人那边,你都会看到,即便这个寺庙或者是出家人本身并不真的去修持,但是他们永远讲得出慈悲或者是慈悲的道理让别人知道,要怎么样对众生慈悲,要怎么样去救度众生这些道理,即或他们不修持,他们都会讲这些道理。所以你就知道呢,这边仍然有多么大的功德,才能让这么难得的一个教授仍然流传到今天。
像缅甸或者是泰国这些地方呢,上座部的教法在那边非常兴盛。他们所选择的这条修道的道路,实际上是他们所具有的功德所得到的。
如果我们在像泰国或者是缅甸这种国家,你在一个绿油油的稻田当中,看到一个穿着黄色僧袍的比丘走过去,这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在现代那么长的时间下来,还有这样的比丘活在世界上,还可以呼吸,还可以走路,这对于我们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即便那个比丘晚上偷看电视,这都没关系,因为他所存在的形象的作用,我们能够看到他的形象,对我们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那个时候,你能够两手合掌,放在头上定礼呢,你一定会造成非常大的千百倍以上的功德。
我自己并不是一个净观非常强的人,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喜欢挑剔,疑心非常重的人,我很少会热泪盈眶,这种情况太少了。但我还记得,有一次在曼谷,美国大使馆外面,我在等美国的签证。那天早上我去得很早,因为我想排第一位。我很早就去了,结果六点钟的时候,看到有20个非常庄严的和尚走过来,我就想他们这些和尚来这边干吗,美国大使馆也是关着的。突然在这个时候,美国大使馆的门开了,美国的大使出来,跪在地上,供养他们,我看到这一幕,热泪盈眶。
日期:2009-09-26 08:48:03
同样,在台湾,我也去过一些寺庙。我看到这些寺庙,有的也非常宏伟,非常大,寺庙里面有一尊非常高大的金身的佛像,那个寺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组织,里面点着香,放着阿弥陀佛的佛号,这些我都没有什么感动。但是那边的出家人,从他们嘴里讲出来的永远都是说,为所有的众生如何如何,讲非常慈悲的语言,这是非常难得的事。
有的时候,这种情况不太多,但是偶尔你假如去一些藏传佛教的大师那边,他会给你讲净观。也许讲的人本身也做不到,但是这没有关系,就算有这个名词存在,就已经非常非常难得了。
因为总有那么一天,这些穿着黄色的,在路上非常安详行走的比丘的形象再也看不到了。也许有一天呢,所谓为众生如何如何这个概念永远不存在了,也许有一天观所有的众生如同本尊的这种净观完全不存在了。当真的有那一天来了的时候,那真的是黑暗时期。
这个词,空性,也许有一天它再也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实际上非常幸运,也许我们没有办法修持,但是至少我们在讲,在谈论它。”
所以,读到宗萨仁波切下面的这段话时,我已经泣不成声了。
有一天呢,我们将不再听到慈悲、智慧、修行这些话,看不见那些黄衣飘飘的僧人,也不再听见悦耳悠扬的诵经声了……
有一天呢,我们会与所有的善知识告别,直到他们消失在记忆的深处……
有一天呢,我们不会再为佛法争论,不再批评别人的修行,因为这些概念已经都不再存在了……
因为总会有这一天吧,我们甚至都不会知道这样的生活其实是真的黑暗。想到那一天,我的心忽然柔软起来,开始原谅别人,也开始原谅自己。对于当下这一切,我真的充满感恩。
日期:2009-09-27 09:01:21
摘录《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爱情》
我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爱情,不需要有爱的对象。人在这世界上必须有爱的对象,因为这是支持我们生存的力量,而是应视「爱」为一种尊重。也就是与某人相处时,所带来的种种美好回忆是来自於两人和谐的结果,所以快乐的一半功劳应归功於对方,加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快乐,所以尊重他人的立场是非常合理的。
与任何人相处时,如果对方脸上充满了愤恨或内心闷闷不乐,我们也无法自在地享受欢乐,他方与自方的安乐是一体两面的,所谓的「爱」或是「希望他人快乐」的理念,实在是具体的理由,况且获得最大利益的是自己。
内心充满真爱的人是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以我而言,我爱的对象是这世上无量无边的众生,是我以外的每一个人,因为要让别人得到快乐,我必须更努力,这对象是支持我生存和努力的方向。
如果希望伴侣成为支持你的力量,理智选择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冷静地分辨爱和贪着之间的差异,观察对方是否真正值得信赖。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我们贪着的冲动超越理智,就无法看到对方的缺点,即使知道缺点,也可能因为过分执着而给予美丽的藉口,这往往是未来痛苦的根源。如果我们观察到对方的缺点,而这个缺点是可以接受的,这种透过了解而产生的关系,将是未来稳定生活的力量,日后就不会因贪着、无法满足而痛苦了。
日期:2009-09-28 11:33:41
修福延命的比丘
很久以前,有一位精通相术的婆罗门,长年游歷四方。这天,婆罗门穿越了幽静森林,路过一所简陋的精舍,正巧,从裡头走出一位年轻的出家比丘。婆罗门见到比丘的当下,心中莫名的惋惜,他预知,七天之后,这位比丘的寿命即将终了。婆罗门并未对比丘透露支隻片语,只在树下歇息一会儿,便匆匆地离开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