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里的盐(让你40天成为管理及改善行家)》
第30节作者:
云外明月 这段讲的是现场管理最基础的5S中的前2个S,整理整顿,还有整顿中的三定原则,稍微提了下三要素原则,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就如上面提到的,光搞好了前2个S好处就多多啦,比如可以减少现场库存量,节约空间,便于寻找提高速度,减少寻找时间,减少失误率,防呆备忘,最终当然可以提高士气和客户满意度。这仅仅是前2个S的应用结果,更不必说5S,7S全用上。。。它这么多好处,在这里当然不能忽略啦。
接着他们走到仓库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的白色写字板,上面记录了的基本库存情况,包括名称、数量、采购金额、入库日期、最低库存水位、最高库存水位、供应商。比如干鲍:11公斤,单价300元,3月11日,最低最高分为为5公斤和20公斤,xx公司。还有呆滞品时间、数量等,比如十三香呆滞时间50天,50公斤等。。。凡是超出规格的包括高于或低于标准库存水位的和呆滞的都用红色highlight出来。
仓库的阿姨笑嘻嘻地说:“现在我们账本上记详细的账单,而写字板上是量最大或金额最高的主要库存品的基本情况,这样主要的库存品就一目了然了,比如哪些多了少了,哪些呆滞了,这都在这里。同时挂出来的好处是大家监督,好像店里100多人都在看我一样,好的地方在看,不好的地方也在看,而原先只有我在内的少数几个人知道,一想对内部的情况别人都不清楚自己也就不以为然了,现在不同啦,自己也有责任感了,这不,昨天采购要再买肉蔻30斤,我就不答应了跟老板说不要买了,咱现在的库存已经够用1个月的,再买肯定会产生呆滞的。。。
上面这段是仓库管理和目视化管理,以目视化管理为主,目视化管理有很多好处。首先它有提醒的作用,把操作的要点、规格、关键点明确出来,突出出来,让人注意少犯错误。第2是监督作用,因为目视化管理有公开化的特征,人人看得见,有优点缺点是一目了然,当事人自然怠慢不得。第3是第一手资料,真实高效,目视化下的数据来自于现场,没有经过加工,数据没有被篡改,最真实最早。第4是方便易懂,人人都理解,方便全员参与,易于现场管理,如果要全员参与如果要自主化管理那么它是必备工具。
下面仓库保管员继续讲,
“现在我们是两周盘点,日结算。。。说起采购,变化更大啦,我自己都有点不适应,原先是老板娘自己说了算,我只管过秤入库做账,现在的采购流程是厨师领料—我(仓库保管员)申请购买—采购员采购—供应商送货或者采购员买货—保管员收货—票据给财务—财务给供应商付款”。
“采购员是哪个”
“还是老板娘。。。但别看还是老板娘买,可与不同了,以前是她买什么我收什么,现在是我要什么她买什么,质量数量不合格我还可以拒收呢。。。以前大家都觉得我可有可无,现在都另眼相待。。。”。
在这里,想说明的是要依流程做事而不是个人好恶做事,要法制不要人治,就像这个采购流程里,个人的权利被限制了,随意性杜绝了,做事规范化了。同样的一拨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作业要流程化的重要性。
舒克看到墙上新贴了《保管规范》,记录很详细:其中一行记录到:干货(包括罐头,干海,干果粮食香料等)冷藏及冷冻库。干货放。冷藏放蔬菜,鸡肉,黄油,牛奶及当天要用的家禽海鲜等。而冷冻则是近期用的畜肉,禽肉,等。且要规定通风照明等规范。干货库不能接触墙面,10~~24度,湿度50%~60%,常用材料放在门口,且要先进先出。冷藏品中啤酒在7~~10度,水果蔬菜在7度以下。熟食在4度以下。畜肉海鲜及鱼在0度以下。
尤优好奇地问啤酒保存标准为什么这样,库管员答“超过16度就发酵变质,低于-2度就变浑浊,所以是。。。”
哈哈,这就是作业标准,任何作业都要有标准。
再看下去,报关员每天记录耗损。再看柜子外边贴这《物料卡》,报关员说
“我们这账/物/卡要一致,每天核对”。
舒克对尤优说,
“好羡慕他们饭店行业,你看他们这里的仓库物品定位可以固定定位,比制造也好多了,制作业因为订单变化太多,无法固定定位,只能活动定位”
本集略讲了5S中的前2个S,目视化管理,作业标准化,作业流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一些仓库常识,实际比这个要复杂些。哈哈,但愿诸位没有读着睡着。
日期:2010-08-06 21:15:09
今日继续
第34集
再走到后面洗碗的地方。只见堆积的没有洗的碗明显少了。
洗碗的阿姨说,
“部长新规划的结果是,洗碗的地方有一半地方放了啤酒,这里没有洗的碗的占地面积只能有这么大,只有原先面积的一半还不到,这样就逼得我们洗碗不能耽误太长时间,这样的结果。。。”
洗碗阿姨抱怨起来,她说洗碗的量没变但要及时。
部长悄悄对舒克说,
“原先是攒好多才洗,这样,阿姨就有很多时间,经常偷偷溜回家。。。现在好了。。。”
舒克道,
“流通的碗筷杯盘只有原先的一半,WIP减少一半,周转速度提高一倍,现金流也变好了。。。”
这里要说两点。一是衡量企业体制水平高低的两个重要指标- - -周转率和在制品水平在这里可以体现。周转率高,企业有限的资源(以资金为主)的利用效率就高,就是用一定量的钱可以办更多的事,产生更多的效益。所以周转率在安全范围内是高了好,像这个碗的周转率,周转率高的时候需要准备的碗的数量自然少,花的钱自己就少。实现周转率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在制品的量,象这里等待洗的碗和正在洗的碗通通都是在制品,这个在制品的量是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越少越少,你看在制品也就是待洗或洗中的碗的数量多的时候,洗碗阿姨可以间隔好长时间才洗,造成了闲置,白白浪费了人工,场地和多余数量的碗。我想用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两点。
第二点就是降低在制品和库存的量可以形成什么优良效果。降低库存(在制品)是JIT的一个基本改善思路,他认为降低库存是一个很好的倒逼机制,可以自动检查和曝光出企业内部的问题。促进企业的改善。象这里,你碗的数量少了,整个饭店那个环节不注意的话前台客人的碗就不够了,而这个危险恰恰可以促进改善。什么情况下碗可能不够了呢,比如洗碗慢了,送洗或者回流慢了,碗不小心摔了,菜做不好被退了要占更多的碗等等。。。
哎,上面说了这么多,只有一个原则,库存(在制品要少)。
接着看,到了厨房。
厨房人空闲的少了,要闲也是一起闲。原来是从前厅调了2个人过来帮着备菜,备菜的速度提升了一倍,这样整个产线的平衡率上升了,更重要的是瓶颈工站变了,由原先的备菜变成了现在的掌勺师傅,就是从原先的掌勺厨师等配菜变成了配菜工等掌勺厨师了,而这是良性的。
同时配菜工的工作内容也有了很多调配,主要是配菜工负责将主要菜品主动地送到掌勺厨师处。这样的好处是,厨师再也不用象以前那样东一头西一头地找菜了,找菜的时间节省了,每个厨师的平均产出提升了10%。
另外,原先厨师自己拿菜有多有少,现在配菜工称出每份菜肴标准的重量,上下浮动5%,再送给掌勺厨师。
上面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平衡率改善,作业标准化。
尤优问一个厨师,
“你们这找菜都不用了,原先你们就有人闲,那么现象不是更有人闲吗?你们怎么办的?”。
厨师回答,
“现在我们多了快餐业务和外卖业务,原先一直觉得这两块利润薄,不愿意做,但现在加个这两块后,工作了至少增加了至少1/3,所以我们这些人比以前还忙”,
两人转了一圈,
“原先的肉末菜根还扔吗”
“不扔了,基本都供给快餐和外卖了,只是我们自己苦了,原先我们这百十来号人自己吃的上等的菜品,现在只能吃快餐外卖后剩下的次品了,你们的好主意吧。。。”
“嘻嘻,行内都是这样的呀。。。”,舒克他们脸上带着欠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