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办公室 –外企十年生存感悟》
第15节

作者: 徒步过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兄你名牌大学,硕士毕业,技术好,思路敏捷,又能吃苦,工作效率又高,勤勤恳恳。为什么你始终没有出头的机会呢,连你手下那小宋都外派分公司当技术总监了,而你还在原地踏步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你除了会埋头苦干,从不关心办公室里的斗争形势,这是个讲政治的年代,哪怕外资公司也是要讲政治的。当年因为你的上司,那个很蠢的香港人,叫什么,不管了,再蠢他也是你老板,是不,你偏为了点小事,谈不上原则问题,死活不肯低头,闹得落下个不服从的坏名声。其实,他真的不算坏,只是不聪明罢了。你的想法,他听不懂而已。而你偏偏要在公开场合说服他,让他接受你的想法。后来的结果,他把小宋从你下面分出来,重新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做和你一样的工作,你被晾在一边。说说后来接替他的老美Kevin吧,绝对是个坏蛋。就是因为他常常当面夸你几句,你就觉得他是好人,没日没夜的干,而且还替他说话,为了他,你没少得罪人。而他在背后经常抱怨你不懂得管理,只知道埋头苦干,不懂得沟通,不懂得变通,让他很操心。当时我知道了,也不太敢跟你讲,你也一定听不进。后来好了,你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完成了高难度的项目,他倒把功劳全占了,他升迁去了美国总部,而你连半级都没升到。再说你和小宋的矛盾。摆明了公司里面分两派,香港人一派,新加坡人一派,互相攻击,私下掐架是每天发生的事情,闹到总部也时常有的事情。而你总是那么单纯,只要技术过硬,然后努力工作,什么问题和难题都可以解决,公司信任的是实力。其实上次的那个项目,不是一般的复杂,没有香港人和新加坡高层的互相合作和认可,根本无法完成。香港人老板,让你牵头的目的,无非是让你这样的资深老员工,名正言顺的出来做重要项目负责人,一旦做成了,可以打击新加坡那帮人;作不成,你是项目负责人,你承担所有责任。你当时热血高涨,小宋说什么你都听不进,认为小宋看不得你接大项目,阻碍你前途,根本偏偏不能冷静下来,想想进退之策,最终项目不了了之,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而且因为你做项目花了太多的精力,导致Leo又从你下面分出去,负责你原来领导的工作,你差点连工作都没了。。。。。。”听到这里,Jacky恍然大悟,好多他原来一直没有想明白事情,突然变得那么的明白。


日期:2010-08-24 23:37:55

  所谓政治,其实就是阶级斗争,延伸到办公室,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很多人认为只有政府机关、国企才需要讲政治,其实不然,外资企业、私企也需要讲政治。美国企业屡屡出现什么门什么门的往往都是办公室政治斗争搞大了的结果,其实很多美国电影里都有类似的情结。
  曾经对周围的朋友做过一个小调查,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最好的朋友(可以说说心里话的朋友),绝大多数人往往还是以前的大学、高中同学,甚至是素不相识的网友;极少数的人,而且往往是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人,和办公室里共事的同事保持相当近的关系。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前者是完全没有利益冲突的,没有任何矛盾和斗争可言的;而后者,完全会发生利益上的冲突。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办公室里讲求的更多的是利益,有利益必然会带来冲突和斗争,因此,办公室政治就是同僚之间,褒义的讲,是竞争,略带贬义的讲,就是斗争。

  办公室,尤其是外资企业,打着跨国企业和专业领先的旗号,充满着世俗光鲜的体面和平步青云的诱惑;背后也充满了人际的诡谲、攀爬的艰辛和竞争的陷阱。办公室作为一个由人组成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先顺序和利害关系。如果不学会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玩儿不转“办公室的政治游戏”,就好像Jacky,即便拥有一身过硬的专业本领,不懂得保护自己,不懂得适应环境,更不懂如何和谐共存,很难在办公室的政治游戏中生存、崭露头角并得到应有的发展。

  因此,身处办公室,通晓办公室“政治”,进退的分寸拿捏准确,才能从竞争(斗争)中脱颖而出,稳稳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得承认这句古话在办公室政治斗争中还是很有实践意义的。很多人,往往是Jacky一样的男性,有着很强的学历和技术背景,进入企业后,往往认为只要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努力完成任务,平步青云只是时间的问题。其实,大错特错,这类人往往不懂得保护自己,在拼命工作的同时,暴露了自己很多的弱点和问题,往往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导致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和背后攻击的对象,要知道,办公室里不光看工作表现,还要看其他很多方面,因此往往最后业绩不错,但是自己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因此,努力工作的同时,必须懂得自我保护。孔子说过“敏于行,慎于言。”在办公室里,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建议在没有成为高层的时候,学会低调做人,用功做事。

  其次,要学会观察。福尔摩斯有一句话:“你们在看,而我却在观察。”想要在办公室政治斗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能够掌握主宰你命运的人的需求,那么就必须学会象“娱记”一样观察,聆听和分析。那些掌握你命运的人可能是你的主管,你的部门经理、总监,甚至是大老板。每天和他们一起工作交流,很多有用的信息都摆在你的面前,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对表面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帮助自己准确定位。因此,掌握办公室里的八卦新闻,在办公室里做一名传播八卦新闻的优秀“娱记”,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第三,学会变通和圆滑的解决问题。在办公室里一味追求所谓的公平和原则往往不会有好结果,反而常常容易讨人嫌。面临“办公室政治”的挑战,没有必要去追求绝对的公平和原则,而是应该找到一个变通和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工作方法,有的放矢和游刃有余地处理和控制。升职加薪的确需要努力工作,真实才干的确是重要因素;但是办公室生存如果不懂得变通和适应环境,再能干再努力也仍旧会原地踏步,难上青云。


日期:2010-08-25 23:53:49

  职场冷暴力
  “职场冷暴力”是指上司或群体用非暴力的方式刺激或者对抗同事,致使其心灵受到伤害的行为。其主要体现在让人长期饱受讥讽、忽视、孤立、打压甚至于停止日常工作等刺激,使受害者在心理上压抑、郁闷。
  而上司作为职场中相对强势的一个群体,又是职场冷暴力的主要实施者。在职场中不允许使用暴力的情况下,上司往往采用精神伤害这种更加隐蔽的手段,即所谓的“冷暴力”对付下属。
  职场冷暴力的形式和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好比暴力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一样,很难追根溯源。也许从一些案例里,可以尝试分析出职场冷暴力的具体表现手段及形成原因,帮助读者避免类似的问题。
  第一种冷法:孤立

  很多情况下,冷暴力的受害者受到最多的伤害是被孤立,被上司孤立或者被同事孤立。受害者被视作为异类,久而久之,尽管伤害于无形,但受害人往往非“死”即“残”。
  Helen是客户服务部新来的女孩子,有点腼腆,工作蛮勤恳,却是个被冷的“受害者”。几乎每天中午茶水间可以看到一幕,客户服务部的女孩子一起吃饭聊天,非常热闹。坐在旁边的Helen,却一直没人理,甚至她一搭话,别人就把话题岔开。一次外出员工活动,活动回来时,她们部门竟然把她单个忘在原地,等车开出很远,还是其他部门的同事发现少人才返回把她找回来。

  看来Helen是个不受身边同事欢迎的人。原来,客户服务部大多是女孩子,都非常年轻活泼,Helen刚从学校毕业,属于那种比较腼腆甚至有些木纳一类的,和环境有点格格不入。新接手工作后,常犯一些小错误,因为木纳和腼腆又没有及时澄清更正,后知后觉,还导致大家经常受批评,因此内部抱怨很多。而她呢,一如既往的腼腆和木纳。后来一出错,哪怕不是她的问题,大家都会认为是她的责任,慢慢的她就被排斥和孤立在圈子以外。一个脾气性格和这个圈子完全不适合的人,互相无法理解,被孤立也是理所应当。所以她选择并不多,要么选择被同化,要么离开。而最后她也选择了离开。

  性格不合群,总是找不到和群体的共同话题,无法很好的适应周围同事的“圈子文化”。工作能力有问题,拖累同事,并且对此既没有担当又没有歉疚和人情补偿。木讷不是错,老实人大家都喜欢,但如果木讷变成自我封闭的代名词,那也别怪人家孤立你。

日期:2010-08-26 23:48:37

  第二种冷法:打压
  这种方式往往较多的出现在上级对下级实施的暴力中,不仅打压并且有时还会给予不公平待遇。
  Ben是外资公司财务部分管财务分析的副经理,原先和女上司关系非常不错,上司也器重他,给了很多培训和加薪的机会。可是有一天事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司空降了新的CEO,是那种很大男子主义的老外,相对喜欢和男性干部交流,甚至有时会邀请男上司一起出去泡吧喝酒,而对女性管理人员往往比较忽视。因此CEO经常直接发邮件问C要分析报告和数据,也经常找C讨论财务情况。

  这让他的上司深深地感到忧虑,再加上当时欧洲总部正在吹大陆裁员的西北风,更让上司非常焦虑。因此上司很明确地要求C,回复CEO的邮件必须抄送给她。而C尽管答应,却觉得她小题大做,而且往日上司对自己也非常照顾,所以没有认真去执行。自此,上司开始了在各种场合对Ben的不断打压,凡事都能找出一点瑕疵,被抹煞的一钱不值,最后被架空。Ben觉得彻底的失落,但始终坚持没有离开。最后上司跳槽,他却也没有被提升顶替原上司的职位,尽管工作表现很卓越。

  让上司感到了威胁——只此一条,不“冷”你“冷”谁?职场里最忌讳的事情就是“越级汇报”或者“越级办事”,而且在上司已有暗示的情况下还没有意识到严重性。这种情况下,你越能干越表现突出,越会让上司觉得自己的位置不保、受到了挑战。因此,一定是有小鞋穿的。
  第三种冷法:忽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