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办公室 –外企十年生存感悟》
第7节

作者: 徒步过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决定。欧美老板很冲动,往往很愿意做决定;拍板对他们来说,是行使老板权利的象征,很爽,很愉悦。所以欧美老板的回答一般都很直接,他觉得对的、可以接受的,就说“OK”或者“Yes”;觉得反对的或者否定的,就直接说“No”。对于下属你来说,转身出了办公室照办就好。而日本老板则表现得相当的礼貌和谦和。当被问及“Yes”or“No”的时候,日本老板总是会说“Yes”、“Fine”或者“Good”,而且绝对不会说出“No”来。但千万别把这些“Yes”“Fine”“Good”当真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些在日本老板看来只是语气词而已,就好比“嗯”没有任何意义。日本老板往往很少当场作出决定,除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往往会在一两天后,把他自己的最终决定用完整的语句口头或者书面的告诉你。所以请等到日本老板给你最终的决定时,才正式开动,才是万无一失的方法。

  关于开会。欧美老板开会往往会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他们开会往往是为了解决明确的问题,一般并不愿意听冗长的汇报,当然报告也是会议的一部分,所以一定做好思想准备,积极发言和应对,积极表现,尽可能的设法在会议上让老板拍板解决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接受你的建议。而日本老板开会往往就是听取工作汇报,一般不会在会议上解决任何问题,开会的目的就是汇报工作,所以不需要提出问题,更不需要大胆发言和表现。欧美公司和日本公司开会时最大的区别在于,欧美公司开会可能更象小菜场,争执和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气氛热闹非凡;而日本公司开会时,则鸦雀无声,发言的人讲话,周围的人无需表态和发声,带个耳朵听就可以了。会议既定的进程结束,欧美老板会问上一句,“Any question else?”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大胆提出,继续讨论。而日本老板也会问一句“大家还有问题吗?”,他的意思却是会议结束。

  关于聚餐。在国内的公司,和老板一起出去吃饭,多数都是老板掏钱买单,除非特别小气的老板或者大家事先已经有过约定。而欧美老板则不同,如果没有明确说明这一餐是他请大家吃饭,而是只是和大家一起吃饭而已,往往这一餐就是大家AA制。千万别指望他会格外开恩,末了把帐单付了,完全没有这种可能性。我曾碰到过一位很严谨的德国老板。一次请我们去酒吧,他事先申明他请大家喝啤酒。结果结帐的时候,他真的只付啤酒的费用,而其他品种的饮料和小食的钱都要我们自掏腰包。这就是典型的老外,钱算得特别清楚。所以千万别认为欧美老板非常慷慨,其实对他们自己腰包里的钱,他们算得非常清楚,如果他们很慷慨,一定是用的是公司的钱。

  以上是工作中和平日里,我所听到过的、看到过的老外老板的表现和特点,或许有些片面,不过有很多情况是都有共性的,可以借鉴和参考。最后建议两条:
  工作中,面对欧美老板,应当尽量表现的比较积极主动,尽可能为自己创造机会,展示自己,让老板知道你的存在和重要性,这样才能最快的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开通道;而对日本老板应该尽量的保持礼貌和谦和,诚恳和努力的工作,默默地成为是他们最青睐的梯队成员。
  平日里,面对欧美老板,热情开朗的性格会比较受欢迎,下班后的聚会时,欧美老板的承诺,尽量不要轻信,可能是酒后的胡话,事后可能多数会被老板忘记;而日本老板不同,谨慎稳重还是主流,下班后的一杯小酒,往往是最受老板欢迎的,也是最好和老板诉苦、沟通甚至投诉的时机,一般明早他一定会和你商谈细节。

日期:2010-08-07 00:04:57

  花?
  A 面对新上司的内心独白
  对于老员工来说,老上司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不管他和老上司的关系如何,他已经习惯了老上司的管理风格和工作方式,但因为新上司的到来,就不得不正视现实的问题: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工作方式,新的规章制度,新的处事模式。 是去?是留?此时的老员工就好比无助的哈姆雷特,内心惶恐不安。
  B 面对新上司时的NG镜头(一系列不适合的相处之法)
  盲目拍马

  在新上司刚到任之时,往往会有一些员工希望能够快速得到新上司的认可,因此往往主动接触新上司。当然主动汇报和积极工作都是会被上司认可的行为。但是也有老员工对新上司没有清晰和完整的了解之前,采取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比如拍马屁甚至控诉原上司的不是或者部门内部其他同事的问题。其实,这样的做法往往不但不能得到新上司的赏识,反倒容易让新上司产生疑问,这个员工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因为没有能力,是否希望靠这种方法来投机取巧的获得信任和提拔,甚至这个人本身就是个搬弄是非的人。曾经有位外企老总聊到过类似的话题,他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而每次他采取的做法就是把这类人以最快的速度“杀掉”,原因很简单,他认为不熟悉的情况下,主动接近拍马屁和打小报告的往往是缺乏工作能力的,甚至这样人的存在有害于团队的稳定。可见拍马屁的学问还需要好好探讨。

  怀旧
  很多老员工由于习惯的原因,往往会不自觉地在不同场合,提到老上司的行事习惯或者做事风格,甚至不合时宜的在新上司的面前“怀旧”。我们时常可以听到老员工会发出比如:“原先我们不是这样操作的。。。原来我们规定是这样的。。。原来的方案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声音。但请记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只有你不变的话,那么淘汰的只能是你自己。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上司的到来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改变将在不可阻挡中发生,所以学会适应环境的改变或许是改写个人进化史的重要一步。

  消极怠工
  由于与老上司合作关系不错,而且合作时间比较长,很多老员工往往会比较重感情,会对新上司抱有一点点成见,甚至在内心深处有点抵触。不少这样的老员工,当不认同新上司的做法或者指令时,往往会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比如老板发布的工作,不拒绝、不执行、不汇报,消极对待老板,不管老板采取任何措施,均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一开始新上司可能会因为位子还没有坐稳,暂且容忍这样不合作和消极怠工,但时间一长,没有一位上司可以容忍这样消极怠工,出手是必然的。因此,这样的消极抵抗态度很明显是把自己往绝路上带。

  杞人忧天
  由于新上司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所有人都要重新磨合并适应新上司。而一些老员工往往会因为平衡的打破,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内心产生对新上司的恐惧和戒心,与要好的同事,不断的表达自己的担心和猜测,比如“我很担心我会被新老板裁掉,因为。。。”甚至在一些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忧虑和不满。可是要知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或许你刚刚说完的话,在下一秒的时间里已经传到了新上司的耳朵里,那么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哪怕只是抒发担忧也好,还是真的抱怨,总之,新上司已经有了一个看法,你不可靠,至少你有张不可靠嘴。

  拒绝合作
  当然也有特别强硬的老员工,拒绝和新上司合作。我曾见过最厉害的角色,仗着自己是资深员工,经常越级汇报,并拒绝承认新上司的存在。这类员工往往资历和公司内部的人脉关系比较深,而且往往自认为新上司的出现妨碍了自己的升迁。不过,一般这类员工通常会被当作反面典型直接“out”,因为新上司以及上司的上司都不愿意看到类似越级汇报的发生,除非那是一家家庭企业。

  联合对抗
  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家500强外资公司,前老板退休回国,换了老美新老板。新老板与原老板相比,的确显得有点小气,待人也相对比较直接,甚至有点粗鲁;因此几个部门经理觉得实在太难接受新老板的处事风格和对待他们的态度,因此就暗中密谋,主动收集不利于新老板各种证据,甚至包括新老板的个人生活细节,并汇报给亚太区的老板。结果这几名经理,被全部清退,当然新老板也被调回亚太区,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说明一点,在国外大公司也是有浅规则的存在:即便在下属眼里再没用的上司,仅仅因为他是老板选中和派来的,老板对他的信任和重视永远超过他的下属。

  C 如何应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