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花影:七个故事连缀起一部日本版女人宫斗大戏》
第15节

作者: 无翼的天际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自古以来,巫女的职责是感知神的语言(神託),并传达给世人,类似于先知、祭祀。在巫女中,身份最高的是伊势神宫的斋王,一般由皇女(内亲王)担任。
  直到今天,日本的神社及传统庆典中仍可见巫女的身影,在神社中主要担任辅助神职的职务。虽然失去了古代灵媒的身份,但巫女清新、神圣、无垢、传统的古典之形象,依然保留下来。
  日期:2012-02-06 17:02:01
  【背景分享】职业篇:巫女(2)

  巫女的装束
  巫女装束通常为白色小袖(白衣)配绯袴,有的在举办神事及跳神乐等时候穿上名为“千早”的羽织。
  肌襦袢:很薄的白色单衣,即内衣。外面还要叠穿長襦袢(比肌襦袢稍长和厚的单衣)。
  赤掛衿:红色假领,上面附有细绳用来拴在身上以免脱落。
  千早:薄纱做的短衣。穿在绯袴外面。(即薄纱羽织,但腋下不缝合,分为素纱和有花纹两种)

  在发型上,基本上是长黑发在后面用檀纸、水引、装饰用的丈長等组合物(称作“絵元結”)固定,为了使头发足够长,有时会使用假发。
  日期:2012-02-07 15:38:46
  第二篇 白凤女帝
  5.相闻(2)
  齐名天皇六年(660年)冬,百济使者入大和国,乞兵求援。大海人皇子被急招去议事。

  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原本各自鼎立,时而为敌、时而为友。之后,国力最弱的新罗饱受高句丽与百济骚扰,新罗王修书一封,遣使前往中国大唐求援。在武后的执意下,唐高宗派大将苏定方率水陆大军十万,渡海直击百济,解新罗之围。唐与新罗联军在熊津江口大败百济军队,杀死几千兵士。之后,水陆大军乘胜进军,直逼百济都城。百济王军拼死抵御,而唐军战鼓一擂,顷刻便攻破城门,杀死一万多人,百济的国王、太子皆为俘虏。

  苏定方奉诏凯旋之后,留下值守的将领却或病或死,给百济以喘息和复国的机会。见新罗与唐军联手,百济也不肯孤军奋战,转而向大和国求援。百济与大和之间早有联络,不仅有大批匠人渡海去往大和,百济王子丰璋也被送往大和作为质子。
  其时,暮年的齐名天皇不过是个象征性的君主,一切政事皆由皇太子主理。百济使臣的请兵文书便呈送至中大兄皇子的手上,是否出兵与大唐及新罗联军一战,中大兄皇子不得不思虑周详。
  中大兄皇太子召集大海人皇弟、中臣镰足等朝中肱骨臣僚日夜议事。中大兄皇子正值盛年,有壮志于胸,加之各地奏表说仓廪丰实、兵库充足,足以与大唐新罗联军一战,中大兄皇子便动了出兵的心思。百济使者也在一旁敲边鼓,说大唐军队不过仗着人多,这才讨了便宜,若是大和出兵相助,他们一定能击溃敌兵。
  兵部臣僚个个摩拳擦掌,主张出兵,文臣们却担心此举破坏了大和与大唐之间长期往来的友善关系。中臣镰足静观不语,中大兄皇太子把目光投向大海人皇子,看见的却依然是那漫不经心、不置可否的一笑。
  大海人皇子了解自己的皇兄,他是火与冰的结合,盛年的野心使他心中时时灼烧着征服的业炎,而自小坚韧勇谋的性格又炼就了他坚冰般无可消融的意志。无论有着怎样的风险,他的皇兄一定会倾举国之力出兵的,不仅是为援助盟国,更是为了控制百济,占领前往西陆的通路。
  冬十二月,中大兄皇子正式下了出兵御令。于是,宫中上下、京畿内外一齐忙乱了起来。国内广征兵士、铸造兵弩、建造战船,各司、寮忙得不可开交。为振王军士气,中大兄皇太子决定与大海人皇弟随军督战,还请母亲齐明天皇御驾亲随,皇族中妃嫔、皇子女等一并前往。

  此令一出,内帏上下也一片纷乱,人人沉浸在大战前的恐惧与躁动中。鸬野皇女指挥宫人们打点西征的行装,身居深宫的她也能感到,大和国之兴亡盛衰,皆系此役。
  (待续)
  日期:2012-02-10 22:13:49
  第二篇 白凤女帝
  6.鏖兵(1)

  齐名七年(661年)春正月,御船造就,中大兄携母亲齐明天皇、皇弟大海人,以及一众皇族亲眷解缆西征,踏上漫漫海路。临行前,原本泊于海湾的御船在夜间被海风吹得调转了方向。舻舳相反,历来被视为不祥之兆,掌船的将领犹豫再三,到底据实禀报了。中大兄皇子也不敢疏忽,决定带着宫中的巫女一同出征,祛祸祈福,以防不测。

  由于眷属众多,大和王军一行行军缓慢,正月解缆,直到七月中才度过一平如镜的濑户内海,到达筑紫的行宫朝仓宫。天皇一行在朝仓宫安顿下来,整顿兵马,准备以战船运兵渡过对马海峡,赴百济作战。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瘟疫在朝仓宫内悄悄蔓延。宫内传言,当初建朝仓行宫时曾砍伐过一棵神木,神灵动怒,这才降下瘟疫之罪。其时天气炎热,瘟疫迅速散播,军医束手无策,大营中每天都有人死去。体弱垂老的齐明天皇也未能幸免,最终病亡于朝仓宫。她一世动荡波折,两度登帝位却都是身不由己,最终身死异乡,晚景凄凉。

  颓败之势瞬间笼罩了整个王军,中大兄皇子遭受亡母之痛,却只得强打精神,以素服称制,代行天皇权责。然而,朝仓宫内的鬼魅之说依然不绝,宫人称夜见鬼火,中有一山鬼,头戴大笠,狰狞怒视,见者皆魂飞胆魄。中大兄皇子虽极力斥责鬼魅之说,心中却也气微胆怯,命随行的巫女日夜祝祷,又奉母丧迁至磐濑行宮,鬼魅之说这才稍稍宁息下来。

  冬十一月,齐明女帝灵柩回到大和故地飞鸟川,中大兄皇子及其他西征的皇族臣僚移驾长津行宫。称制的皇太子将大和国代表最高官位的“织冠”授予百济王子丰璋,并派遣大和兵将率领五千士兵,以“护送”为名,分乘一百七十艘战船送丰璋返国即位。之后又在长津营中日夜操练水军,修缮甲兵、备具船舶、储设军粮,后以轻捷战船一批批将兵士运往三韩地界。

  (待续)
  日期:2012-02-12 17:33:39
  第二篇 白凤女帝
  6.鏖兵(2)
  对于鸬野皇女来说,那是一段无以安宁的日子。长津行宫不如飞鸟的殿宇靡丽,由于天皇少有巡幸,这里一应陈设也疏漏敝旧,糊窗的和纸都泛着霉黄的水印,殿角的柱基攀着青苔。炎夏的晴日里,咸湿的海风直灌进来,吹得人眼睛酸涩;遇到雷电骤雨,又都是瓢泼如倾的,密织的雨幕仿佛一张巨网,将整个长津行宫牢牢罩在其中,任何人都无力脱逃。倏尔到了冬日,宫室内外湿冷不堪,阴寒侵骨,如何焚香都薰不去那种陈霉的腐气。皇族中早有人怨声载道,想尽快回到班师回朝,但战事始终未能弭平,反有硝烟更盛的势头。称制的皇太子带着皇弟、臣僚日日督军操练,研讨战事,箭早已搁在弦上,不能不发了。

  鸬野皇女已是六甲在身,只得日日闷在宫中与女婢闲话。大田皇妃在去年西征途中生下一个小皇女,如今将大半心思花在幼女身上。而大海人皇子忙于军务,亦无暇顾及妻儿。
  中大兄皇太子素服称制的第三年(663年)八月,由百济王子丰璋率领的四万大和军队与五千百济联军,乘战船八百,与唐将刘仁轨率领的唐与新罗联军在白江口遭遇。唐军人数为七千,新罗军不过五千,率战船一百七十艘列阵于白江之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