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29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下班以后,姜斌在回家的路上,瞧着知青大院门口挤满了人群,人声鼎沸,隔着一片麦田,有些距离的缘故,听得不太真切,走到跟前,才知道有大学通知书送来。
  “大斌来了,这是邮局的邮递员,给张俊送通知书的”姜斌经常来知青大院,与大家都很熟悉,因此瞧着姜斌过来,相熟的知青热情的打着招呼。
  进到大院,姜斌才知道张俊这个正主不在,此时还没人接收通知书。不过,邮递员已经被人迎进了房间,早有人泡上了好茶接待。
  要说,公社只有一个邮递员,平时只负责重点文件传递,其他时候都是各村自取,没想到这一次的通知书是亲自送过来的。
  这个年代,上大学还是非常光荣的,意味着鱼跃龙门,再不用穿布鞋,堂堂正正的过上了穿皮鞋的日子。因此听说邮递员送来了大学通知书,立马吸引了大批人群来围观!
  “俊哥,他人呢?”姜斌拉着相熟的知青打听着。
  “俊哥,去给支书汇报工作了,已经着人去请了。”话音刚落,院外就有一群人急急的过来,头前的就是张俊和支书,也许是赶得及,衣领处都不停的冒着热气。

  院中有不少熟人,张俊也是不忘跟大家点头示意。正主来了,围观的人群自然让开了一条道,让人进来。由于跑的急,头前的支书喘的厉害,张俊耐着有些急切的心情,缓步掺着支书进去。
  这是菜园的第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多郑重都不为过。
  在支书和大家的见证下,张俊接过邮递员递来的通知书,手有些发颤,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意。
  “快打开来看看……”,周围的人群七嘴八言的起着哄,满眼的羡慕,这可是大学通知书,有了它,以后就能端上铁饭碗了。
  张俊瞅了瞅边上的支书,支书立马会意,郑重的说道,“打开”。
  录取通知书比普通的信封要大一点,像是牛皮纸,张俊找了把小刀,小心的打开,里面仅有一张信纸,看起来感觉薄薄的。
  在大家的注视下,张俊小心翼翼的捻开折叠起来的信纸,扫了一眼上面的文字,瞬间满脸欣喜溢了出来,嘴都咧的合不拢。
  周遭不少人都看不到内容,心急的往前挤了挤,叫道,“俊哥,给大家念念……。”
  “对,念念……”见有人起了头,围着的人都有些心痒难耐,一起起哄。
  张俊清了清嗓子,举着手中的信纸,“那我就给大家念念”。

  “徽京河海大学录取通知书”,张俊刚刚读了第一行,人群就一片兴奋。
  “是徽京的大学,俊哥,可是发达了”,一同工作的知青不无羡慕,更有甚者,不少村民止不住的叹道,“徽京的学校,出来还不得是个县太爷啊,十里八乡可有依靠了”,越聊越是兴奋,瞬间成了鸭圈,嘈杂四起。
  看着乱糟糟的现场,也只有老支书镇得住,拿下叼在嘴里的烟杆,使劲朝边上的柱子磕了磕,口中喊道“安静、安静……”,人群瞬间没了声音。支书继续指了指张俊,“继续念”。
  “张俊同志,经省招生委员会批准你入河海大学河川系水利工程专业学习,请持此通知书于三月七号学校报到,一九七八年一月二十日。”
  “完啦?”支书吐了口烟气,有点意外的问道。
  “完了!”张俊肯定的答道,顺手把信纸递给了支书。信上的字数倒不多,也就两三行,不像是手写的,像是油印出来的钢板字,非常的漂亮。
  “水利工程专业,好啊,好啊,上了大学还不忘贫下中农的教育,不枉你扎根农村这么多年……”,支书认真的看了一会儿手中的信纸,开心的说到。
  一旁的姜斌也是有些感慨,张俊也许是他改变的第一个身边人吧,人生已经再不相同了。
  张俊是正正经经考上大学的,与那些工农兵推荐的大学,含金量天壤之别。不知道远在他乡的李永红,听到这个消息会作何感想,是否还会选择分手。那个因她自杀,又活过来的男人,终究有了一片不同的天地。
  当天晚上,知青大院再次上演了不醉不归的戏码,不过这一次被灌醉的是张俊。
  张俊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似乎点燃了大家的热情,也让乡亲们有了更多的期待,可是不知为什么,好似哑火的二踢脚,响了一声,就没了下文。
  期间,失落的齐大勇还特地跑过来跟姜斌叨唠,“估摸着这次是没希望了,明年还想坚持再考一次”,姜斌也是举双手赞成的。
  过了几天,村里再没有多一封录取通知书,不少乡人念叨着,“姜斌,这个秀才可惜了,那么好的成绩都考不上”。

  更有好事者,聊天的时候,神秘的传着谣言,“姜家祖坟上,荒凉的很,根本没有长那根蒿子秆。”
  还有,姜斌填志愿时填了三所名牌学校的消息也被扒了出来,身边关心的人听了都直摇头,“可惜了,孩子有些好高骛远啊。”
  就在这样的日子里,姜斌心里也泛起了嘀咕,“不会真失手了吧?”填志愿的时候,姜斌也是深思熟虑的,虽然都填了名校,但也填了服从分配这样的选项,可不会都失手了吧。
  心里有了担心,姜斌也变得有些不自信了。不过,他的心态倒是挺好,如果考不上,这辈子换一条路走走也未尝不可,凭着领先几十年的信息,直接下海打拼也是不错的选择。
  没过几天,齐大勇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他被苏省师院录取了,还是较强的数学专业,每届毕业生都有不少到省里工作的。姜斌是真心的为这位老熟人开心,他终于不用在这渡口度过一生了。
  又过了两天,知青点的另一个知青赵东辉得了徐州师范的通知书,又一次给安静的乡村炸起了涟漪。
  可姜斌这边依然没有消息,估摸着今年真的可能失手,王芳和姜广明也是有些担心儿子,在家的时候也是尽量小心,平时温馨和睦的家庭,有些不正常的小心。

  今年有了虾皮的副业,本来是存了点钱的,王芳还想趁着过年,改善一下生活,可这种景况,也只能稍稍熄灭心中的想法。
  眼瞅着就要过年了,队长刘永好意外的转到姜斌家门口,隔着篱笆喊道,“姜斌,支书让我带个口信,让你找他,有话跟你说。”
  “好嘞,”姜斌漫不经心的应道,大过年的能有啥事儿。
  离着支书家的周家湾,大概有一公里的路程,姜斌和刘永好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就溜达到了。
  一进支书家门口,就看到屋里坐着一堆人,支书,村里的干部、还有玩伴福根都在,特别是看到公社的邮递员也在正堂坐着,姜斌心里一阵砰砰的跳动。最近,公社邮递员在村里出现的几次可都是送通知书,难道……?
  虽然两世为人,但到了这一刻的时候,还是难以克制的激动。
  进了屋,姜斌一一的跟大家打着招呼,尤其是站在一旁的福根,喜滋滋的朝着姜斌挤眉弄眼,让姜斌进一步笃定,应该是好事。

  “大斌,这是邮局的孙干部,不辞辛苦,给你把通知书送来了,”满脸喜意的支书周玉堂,首先发了言,孙干部一直是乡里人对于邮递员的称呼,这也是姜斌最近留意到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