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30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干部,您好!大冬天的还让您跑一趟,真是太辛苦了,太谢谢您了”姜斌学着大家的样子,情真意切的感激道。
  “姜同学恭喜你了,这是你的录取通知书”,见着姜斌进来,孙干部仔细拿出一个大信封,“是京城清大”,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声音都有些稍稍不同,似乎念出这个校名都需要带着一些敬重。
  “小伙子,祝贺你。你可是俺们县理科的状元,这不仅是你的光荣,也是咱们公社的光荣啊。”
  “状元,”大家一楞,虽然提前一步知道姜斌考上了大学,但“状元”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可不得了,一时引得大家议论纷纷,仿佛这个“状元”比大学更有魅力。
  虽然有了很多次心中的预演,但当这一刻突然来临的时候,姜斌还是有说不出的激动。县状元,这可比前一世考的好多了,也不知在全省能排个第几,胡思乱想间,双手小心翼翼的接过递来的通知书、贺信和入学须知。
  看着密封的牛皮纸信封,姜斌转过身望了望支书的媳妇李桂花,“婶子,能劳烦你拿个剪刀不?”

  “老婆子,赶快去拿个剪刀。”姜斌话音刚落,支书就开始催促起了媳妇。
  当着大家的面,姜斌打开了通知书,一张薄薄的信纸与张俊的大同小异。四周的人群虽然已经见过张俊、齐大勇几人的开通知书场面,可是再次看姜斌的依然新奇不已。
  “念念吧,大斌,”这全国最好的大学倒底有啥不同,福根还是很好奇的,也很眼馋。
  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姜斌细细的读了出来,内容倒也简单,他被录取为清大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
  “计算‘鸡’是个啥?”“鸡还会算术?”大家是不明白的,“计算‘鸡’跟村里的老母鸡有什么不同?能不能下蛋?”大家也是不管的,总之有了这张纸,姜斌以后就是国家干部,吃上了铁杆庄稼,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念完通知书,一通的热闹,一圈人都想知道当“状元”是啥感受。幸亏支书出来解围,让他回家报喜,孙干部由他来招呼。
  出了支书的院子,姜斌是跑着回家的,一公里的路程,他绝对是破了自己纪录的。两世为人的成熟心态,这一刻似乎也变成了真正的十八岁。
  “娘,娘,我考上大学了,我考上大学了……”隔着篱笆,姜斌老远就抑制不住喜悦,喊出了声。
  王芳挑着门帘出来,生怕自己听的不真切,“啥?说啥?”

  “娘,我考上大学了,”姜斌高兴的重复道,急急的进了院子,把通知书拿给王芳看。
  捏着通知书,王芳自是很高兴,笑着笑着,激动的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刚刚出来的姜广明看着媳妇的反应,上前轻轻的安慰着,不时用手拍王芳的肩头,他是理解媳妇的心情的,盼星盼月亮,家里终于出了个大学生。
  “这可是我生的儿子,”王芳对着老公一阵的炫耀,姜广明嘿嘿的笑着,不论老婆说啥都是对的,不仅对,而且得附和,这是他的人生哲学。
  “哥哥,考上大学喽……”听着大人的对话,弟弟妹妹们也是一阵的开心,拍着小手不停的跳着。
  一家人算是高兴坏了,薄薄的一张通知书,不管看懂看不懂,每人都拿在手里瞅瞅,好似是多了不得的宝贝。
  这年头,大学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别说清大,哪怕是个普通大学都能轰动十里八乡。可以想象,姜斌在正中公社这一块儿,肯定是要出大名的。
  “今天把家里的肉都给炖了,”王芳大手一挥,像是做了个很大的决定。
  “不过啦?”姜广明一阵无奈。
  听到今晚吃肉,姜静姜凡两眼似乎冒着光,跳的更欢实了。
  姜斌也是如释重负,十八岁的状元郎,想想还有些得意,不经意间的就哼了出来: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送走孙干部的周玉堂,脸上还有微微蒸腾的酒意,晕晕乎乎的坐在了正堂的凳子上。他从衣袋里摸出来一根烟卷,也不点着,低头把鼻子凑上去闻了闻。周玉堂年纪大了,气管有毛病,甚至有点气喘,因此抽烟稍有节制,但多年的老烟枪,戒烟是不能的。
  他身上不仅有老式的旱烟杆,还经常装着卷烟,卷烟档次不低,都是用来招待的别人,自己忍不住的时候,会点着一杆老旱烟换来唯一的享受。
  收拾碗筷的支书老伴,瞅着老头子又拿起了烟卷,关心的说道,“还是少抽点!”周玉堂每抽一杆烟,都是没命的咳嗽老半天,听的人心疼。
  “今天高兴,就多抽一杆。”说话间,周玉堂已经点燃了烟杆。他确实是高兴的,听孙干部说,全公社也就七个大学生,他这儿就出了四个,心里痛快啊!以后,去公社开会,都得比别人腰杆硬。今年,他这一亩三分地,可是放了个大卫星。

  “你就给自己找理由,又不是你儿子考上大学,你高兴个啥?”
  周玉堂眼睛一瞪,“妇人之见。”
  “娘,我看爹高兴的对,大斌他们考上大学,少不了爹的帮衬。以后有了出息,还不得给爹面子。”瞧了一晚上的稀奇事儿,听着孙干部诉说姜斌的“状元”有多难得,福根也是开了眼,跟着高兴,看着爹娘的讨论,他是力挺老爹的。
  福根老娘听到这话一口气不畅,立马骂道,“你个小兔崽子,就向着你爹,就你俩对。”
  “村里出了能人,而且大斌跟福根要好,指不定哪天能帮衬上呢。”看着婆娘要上火,周玉堂磕了磕抽完的旱烟,赶忙捡她爱听的说。
  “这倒像句人话。”
  晚上,有不少人在支书家招待孙干部,等大家散了场,姜家大儿子得了“状元”的事情,瞬间传遍了小村子,轰动一时。
  要知道村里的那三个大学生,都是外乡人,高兴归高兴,以后回不回来还两说。姜斌可是本乡本土的大学生,而且还拔了头筹得了状元,怎不叫人欣喜,这可是村里得第一个大学生。
  王芳是越发的舒心了,大儿子考上了大学,今年搞副业又挣了不少,生活真是愈加有盼头了。自从嫁入这个家里,就没有这么畅快过,做饭的时候,都忍不住的哼了出来。
  孩子们一直爱吃锅贴,可那玩意不顶饱,又费油,平时王芳是舍不得的。可今天不一样,硬是大方起来了,用了溜溜半袋富强粉,就是要让孩子们吃个饱。

  以前家里境况不好,大儿子又该到娶媳妇的年纪了,夫妇俩私下里不知费心了多久。找了几个村里的老货帮相看,可一直推三阻四的,现在就是你来求亲也不可能了。老大将来是要穿皮鞋,端公家铁饭碗的,乡下媳妇能上得了台面,“状元”怎么也得娶个俊俏的城市姑娘。
  还有,就是嫁到姜家这么多年,日子过得稀惶,要不是爹娘兄弟姐妹的照顾,还不得过成啥样子。这次大儿子给涨了脸,怎么着也得给娘家报个喜。
  早饭端上桌,王芳就说道,“这么些年尽得你外家的照顾,这次考上大学,要不斌子你去报个喜,也让大家高兴一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