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山人宰相李泌传奇》
第4节

作者: 星之何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自755年11月9日,叛贼安禄山起事以来,贼势虽很猖狂,但局势还不至于完全无法收拾。
  叛贼数十万大军几个月都被阻挡在潼关,无法前进一步。安禄山叛贼的北方道路又被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切断,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窘境。那时,形势对国家平定叛乱是何等有利。叛贼占领的,仅仅不过是陈留,荥阳等几个重要据点而已。
  那时,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屡次上书,建议朕派军坚守住潼关,以待勤王之军就行。
  对这一正确决策,朕为什么不能认真听取,而是要心急火燎地不顾军事实际,盲目冒进,急于收拾残局呢?这实在是朕被混乱的局势弄昏了头脑,不能英明决断,而终于被国舅愚弄,听从国舅的瞎指挥的结果啊!
  人们都对国舅的骄傲放纵,自私无能,引起的滔天大祸,恨之入骨,对他是咬牙切齿。
  可是,朕却被他们这些亲密的人儿蒙在鼓里,被贵妃兄妹的甜言蜜语,乞求哭泣迷惑了心智,被玩弄于股掌之上而不自知,一直没有清醒。

  自从朕一向亲近,信任,宠爱的安贼叛乱的事件发生以后,朕对将领们是疑虑重重,不再如以前那样对他们推心置腹,而是常常猜忌他们。都怪朕对军事政治形势的分析判断一再失误,一意孤行,才酿成了今天不可收拾的危局啊!
  先前,朕打算下诏让太子监督国政,让朕率领大军御驾亲征。但最终朕却被贵妃姐妹的哭泣哀求声打乱了阵脚,把这样重要的国策搁置,没有了当年的决断和勇气。
  当时,朕还一直以为他们是一心为朕着想,考虑到朕的安危,一片忠心呢。如今,朕才明白,朕只是他们谋求保持荣华富贵的一枚棋子。怪只怪朕啊,没有了年轻时的勇气,锐气啊!朕的举动让将士寒心,使士气低落如此,见贼生畏,没有了从前的勇气与胆略。
  接着,朕又听从国舅的谗言,密报,中了叛贼的诱敌之计;朕不顾国舅与大将哥舒翰曾经固有的矛盾,国舅挟私报复的事实;不顾将士们声言军中兵员短缺,粮草不济,武器盔甲不全的事实;竟然下令潼关守将哥舒翰立即向叛贼进击,结果中了安贼的诱敌奸计,乃至使潼关失守,二十万大军覆灭。以致造成今天的危局,造成使朕君臣抛弃国都,社稷,祖宗坟墓,仓皇西逃的局面啊!”

  11
  接着,李隆基的眼前,又出现了在6月13日那天,李隆基御驾抵达咸阳的一幕情形:
  当时,咸阳郡守,咸阳县令皆弃职潜逃。李隆基的宦臣召唤地方官民前来接驾,居然没有一个人出面。
  “这些家伙,你们可是朕一心厚待的人啊,你们享受着国家的俸禄赏赐。在危急关头,你们个个都像安禄山叛贼一样,忘恩负义啊!
  安禄山狗贼,朕何尝亏待过你啊,你为什么要犯上作乱呢?
  你从一个蛮夷小卒,被朕提上节度使高位,朕待你如子,你为什么还要反叛朕呢?你使朕七十高龄,却要为你颠沛流离,御驾西幸。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御史中丞张利贞被朕任命为河北采访使,他居然受安禄山的‘百计谀媚’,和金钱贿赂,跟安禄山结下私恩,欺骗于朕。
  于是,张利贞入朝后极力就竭力地为安贼美言,朕因此授任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平卢军使、顺化州刺史。
  后来,朕才得知,安禄山对过往的使者,他暗中都加以贿赂。
  因此,使者回朝后一再称赞他,这样就使受到朕蒙蔽,使安禄山更加获得了朕的青睐信任。
  天宝元年(公元741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刚刚40岁时,恰逢朝廷升平卢为节度防区,朕遂以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兼柳城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就这样,安禄山蒙朕的恩宠,遂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成为了他自己家乡朝阳古城一级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
  天宝二载正月,安禄山入朝,朕也是倍加宠待,‘谒见无时’。

  当时,为了讨得朕的欢心,他谎奏说: ‘去年七月,营州境内出现了害虫,蚕食禾苗,臣焚香祝天说:‘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不负神祇,愿使虫散。’忽然来了一大群红头黑鸟,霎时把虫吃得精光。’
  安禄山讲得绘声绘色,煞有介事,朕还信以为真,遂以为他对自己忠诚无二。
  于是,第二年三月,朕就命安禄山代替裴宽兼任范阳节度使。
  礼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大概也受了他的贿赂,在朕的面前大力称道安禄山公正无私,裴宽与宰相李林甫也随声附和。
  这三人又都是朕所信任的人,想不到他们会结伙欺骗朕躬,‘由是禄山之宠益固不摇矣’。

  在安禄山离京还范阳时,朕还特命中书门下三品以下正员外郎长官、诸司侍郎、御史中丞等群官于鸿胪寺亭子为他饯行,给以殊遇。
  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安禄山欲以边功邀宠,他屡次侵犯北方的奚与契丹,朕还认为他能干忠诚。
  以前,朝廷分别把公主嫁与奚与契丹,双方关系本来友好和睦,至此,奚与契丹遂各杀公主叛离,可是朕却始终被安禄山迷惑,认为是奚与契丹忘恩负义。
  安禄山进击契丹回军后上奏:称梦见先朝名将李靖、李绩‘向臣求食,乃于北郡建祠堂,灵芝又生于祠堂之梁’,朕如今才明白,他原来是为了取悦于朕。
  那时,奸贼李林甫恐怕儒臣出将入相,会动摇自己的权位,而蕃人目不识丁,难以入相。

  为了专宠固位,他奏称儒臣怯弱,不胜武力。而蕃将雄武,多立战功,他请求任用蕃将为边帅。
  那时,朕正有吞并四夷之志,李林甫的奏请正合朕的心意,所以,朕更宠安禄山益甚。
  天宝六载(747年),安禄山入朝。
  曾因内宴承欢时,他上奏朕说:‘臣蕃戎贱臣,受主宠荣过甚,臣无异才为陛下用,愿以此身为陛下死。’
  朕此时对安禄山的忠诚深信不疑,遂命杨铦、杨锜、杨贵妃与安禄山以兄弟相称。而安禄山那奸贼见贵妃宠冠六宫,与她搞好关系对自己十分有利,尽管他比杨贵妃大十八岁,却甘心做她的养儿。
  从此,安禄山侍奉杨贵妃如母,因而他能够得以随意出入禁中。他有时与贵妃对面而食,甚至有时在宫中通宵达旦,外面流传着不少丑闻,朕还以为他们是母子,那是好事者无事生非造谣生事,下旨严惩。
  安禄山媚事杨贵妃,对朕的太子李亨却另眼相看。
  一次,朕命太子李亨会见安禄山。

  安禄山见了太子却不肯下拜,朕左右感到奇怪,问他为何不拜。
  安禄山诡称说:‘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
  朕亲自解释说:‘太子是朕的储君,朕百岁后要传位于太子。’
  安禄山说:‘臣愚,此时只知有陛下,不知有太子,臣今当万死。’左右令他下拜,他这才下拜。
  当时,朕还一心以为他是愚忠于朕,心中暗喜。不想,是因为他与太子李亨结下了仇恨。

  安禄山每次入见时,常常先拜贵妃,后拜朕,朕常常感到十分惊异,问他为何先拜贵妃。
  安禄山回答说:‘臣本胡人,胡人先母而后父。’ 朕还很赏识他不忘本。
  安禄山的身体特别肥胖,腹垂过膝,自称腹重为三百斤。他每次走路,都由左右抬挽其身才能迈步。他乘驿马入朝,每驿中专筑一台为他换马用,称为“大夫换马台”,不然,驿马往往要累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