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山人宰相李泌传奇》
第5节

作者: 星之何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了照顾安贼,朕的驿站还专门为他选用骏马,凡驮得五石土袋的马才能使用。鞍前特装一小鞍,以承其腹。
  一次,朕见他如此肥胖,就与他开玩笑,问他的肚子里装有什么。

  安禄山诙谐地讨好朕说:‘更无余物,只有一颗赤心耳!’逗得朕是哈哈大笑。
  哪知道安贼早已包藏祸心。
  尽管安禄山身体肥胖蠢笨,但是在朕及贵妃面前跳起胡旋舞来,却旋转自如,‘其疾如风’。谁知道他是不是假装行动不便,欺骗麻痹朕呢?
  朕现在才明白,安禄山表面上装得呆头呆脑,其内心实则狡黠异常啊!
  他命令自己的部将刘骆谷常驻京师,原来是专以窥测朝廷内情。一有动静则飞马报讯,故范阳虽距京师有数千里之遥,但安禄山对朝廷的情况却了如指掌。

  或有应上的笺表,骆谷也代作上通。他每年除献俘以外,所献杂畜、奇禽、异兽等珍玩之物相望于道,‘郡县疲于递运’,安禄山却以之博得朕的恩宠。
  其时,天下承平岁久,朕的春秋渐高,喜爱贵妃,有些骄情荒政。
  而宰相李林甫独专大权,使朕的纲纪大乱,而安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朕却被蒙在鼓里。
  于是,安禄山表面上对朕忠诚无二,暗中却作谋反的准备。
  朕后来得知,他以防御敌寇为名,在范阳城北筑了雄武城,里面储藏了不少兵器和粮食。
  为了兼并西北的雄兵劲旅,他奏请让陇右,朔方、河东、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率兵前来助役,安禄山欲乘机留下其精兵猛将。

  也许是朕的爱将王忠嗣识破了他的醉翁之意,故‘先期而往,不见禄山而还’,并向朕上奏禄山有谋反之意。可惜,朕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
  天宝十载(751),朕命在长安亲仁坊为安禄山建造新宅,敕令‘但穷壮丽,不限财力’,并说‘不要让蛮子看朕小气’。厨厩之物也都用金银装饰,其奢侈华丽,‘虽宫中服御之物殆不及也’。
  安禄山进入新宅时,朕还特意停止了击毬游戏,命诸宰相前来贺乔迁之喜。
  此时,天宝十载二月,也就是安贼49岁的时候,他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
  从40岁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荣耀君宠达到顶峰。禄山已身兼数职,既任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又兼任河北采访使、御史大夫、左羽林大将军,封东平郡王。

  这些,都是朕一心宠信他,赐予他的。他为什么还会贪得无厌,谋求造反呢?
  安禄山又请求任河东节度使,朕还特地把河东节度使韩休珉征为左羽林大将军,以安禄山代之。
  安禄山母及祖母皆赐封为国夫人,他的十一个儿子皆由朕赐名,长子安庆宗为卫尉少卿,加授秘书监,尚荣义郡主;次子庆绪为鸿胪少卿兼广阳郡太守。
  可以说,朕给安禄山一家人加官晋爵,他应该感恩才是。
  可是,他不仅不知道感恩,反倒使得他踌躇满志,更加骄恣。他招降纳叛,极力扩充实力。真是狼子野心!

  他延用了一批有才学的文臣如高尚、严庄等为幕僚,成为自己的心腹。
  同时,他又从行伍中提拔了一些智勇兼备的将校如史思明、安守志、李归仁、蔡希德、崔乾祐、尹子奇、武令珣、田承嗣等为自己的爪牙,委以重任。
  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将。
  安禄山还从同罗、奚、契丹降者中选拔精壮八千余人,称为“曳罗河”(壮士之意)。
  他又养家僮百余人,人人皆骁勇善战,打起仗来冲锋陷阵,勇不可当。
  他又畜战马数万匹,多聚兵仗,还派遣商胡去各地贩卖,每年交纳珍货数百万,同时还私下做了数以万计的绯紫袍、鱼袋,以备后用。
  这一年秋,安禄山率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数万进击契丹,并以二千奚兵作向导。
  军至土护真河(在今内蒙赤峰东),安贼对部下说:‘道虽远,我疾趋贼,乘其不备,破之固矣。’乃下令兵士每人持一条绳,以备捆契丹人之用。
  于是,大军昼夜急行军三百里,至契丹牙帐。
  适遇大雨,弓弛矢脱不可用,兵士也疲惫不堪。
  安禄山拒绝了大将何思德让兵士略为休息的建议,促令进兵,结果被契丹兵打败,奚兵也叛唐,与契丹兵合力夹击唐军,杀伤略尽。
  安禄山中了流矢,只领数十人走山路而逃,慌乱中又连人带马跌进坑里,安庆绪与孙孝哲好容易才把他拖出来,遂连夜逃奔平卢。

  这次失败,应该受到朕的严厉处罚才是,不想朕的骄纵更使叛贼得意忘形,不把朕看在眼里。
  天宝十一载三月,安禄山调动蕃、汉步骑二十万击契丹,欲雪去秋之耻。
  他还奏请朕命令朔方节度副使阿布思助战。
  阿布思部下有同罗精兵数万,人人能征惯战,又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欲借其助战之机兼并其精锐部队。阿布思识破了他包藏的祸心,拒不助战。在别无出路的情况下,他率数万骑兵叛逃漠北。安禄山也按兵不动。
  第二年,阿布思部被回纥兵击溃,安禄山又用重金诱降了阿布思骑兵,‘由是禄山精兵,天下莫及’。”
  12
  想起这些往事,李隆基的悔恨更甚。他对安禄山的忘恩负义恨入骨髓,他恨不得立即揪住安禄山,撕个粉碎。
  那天,李隆基的心绪极为不佳,恼恨愤怒充斥心底。
  到了中午,李隆基还是饥肠辘辘,没有进膳,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杨国忠亲自上街寻找购买烧饼,李隆基才得以勉强充饥。
  想起这事,李隆基不由得感慨万分:还是国舅对朕好哦,李隆基在心里念叨。现在只有国舅一个人值得朕信任啊,只有国舅没有辜负朕的宠信,在这危难关头,他还处处想到朕。

  臣民啊,你们根本不了解国舅啊!你们为什么要责怪国舅呢?也许只有朕才真正了解国舅对朕是那样的忠心。
  当时,皇孙随从们把百姓们进献的糙米饭抢食净尽后,大家仍无法吃饱,饥饿的人们哭成一团,凄凉万分。
  李隆基看见这些,只好忍住眼泪走开。见自己平时轻视的那些无知的黎民百姓,在国难当头对自己如此忠心耿耿,李隆基有些愧疚感伤。他下旨把钱送给那些给自己送饭,送水,送衣物,送草料的百姓,慰勉大家的辛劳。
  但百姓们围住他,哭成一团,不愿离去。
  看见大批的惊慌失措的逃难的人们,李隆基不得不责备自己。“朕的罪业深重啊,”李隆基掩面悲泣,“朕太糊涂啊,朕愧悔不已啊!这样的凄惶局面都是朕一手造成,朕无颜面对百姓苍生啊!”

  见皇上也忍不住掉泪,乡绅郭从谨急忙代表乡亲们进言,安慰皇上。
  他的那些话,一直震撼着李隆基,李隆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认真听过,并且接受过这样的话语。
  “只要民心还向着大唐,中兴是有希望的。”李隆基在心里念道。
  “陛下啊,小民冒死进言,希望陛下垂听。”乡绅郭从谨的话在李隆基耳畔萦绕不停,“安禄山那狗贼心怀恶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啊。从前,也有人冒死前往宫门揭发安禄山叛贼的阴谋,陛下却认为是污蔑大臣,挑拨君臣关系,下旨把进言者诛杀。遂使安禄山叛贼更加有恃无恐,狂妄自大,气焰嚣张,得以依照计划,实施叛乱,以至使陛下流亡在外,祖上蒙尘。

  从前,圣明的君王总是寻求忠良,使自己耳聪目明。太宗皇帝信任魏征,相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