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女生看房地产那些事儿》
第3节

作者: 千岛之滨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不是转户,而是通过公证处进行财产转移。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旦法律纠纷,户主可以毁约,赔偿金可比房子的涨价更多,所以为了钱,他为什么不找你的麻烦。
  其实现在搞不定的不是“买”房住的问题,而是有房住的问题!有人自己把两个概念搞错了。是人都想有自己所有权的房子,但是这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这个马克思同志都承认人和人是不同,所以总有人先富起来买了房,而有的人被落下,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先富起来的人还想买更多的房,让剩下的人彻底没房住,之后再租给他们,这是比较善良的。如果他们心一横,高价卖,那么先富的更有钱,而落下的更没钱。这就叫马太效应。


日期:2009-12-18 12:34:02

  5、什么叫政策漏洞!学法律的都知道,有时候要打赢官司不一定靠哪一条哪一款,而是靠走边线,抓漏洞。以前一个前辈说,不能打条款的打程序,不能打程序的打关系。前几天电动自行车之争和几个同事谈起来,大家都哄笑。为什么?因为国家明明就有规定时速20的限制,为什么不加强监管,反而要制定新的规章?是执法不严还是睁一眼闭一眼?同样,今天早上出台了地价首付款50%的限制,以前早就有这样的规定,可是现在为什么拿出来强调,前面的20%、30%“特例”出现真的是正常的情况吗?

  亡羊补牢?还是避风头?昨天的看了一个反腐材料,其中讲到一个审计师的堕落。他说对于关系户的材料要求照顾的都是可上可下的项目!“可上可下”!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个正常有一个可以上下调整的额度?还有最近出现一个词“民意特别大”的案件!这都是文字上游戏,尺度都在人为操纵!寻租!寻租!经济学中的经典词汇再次告诉我们,一个天然有漏洞的政策制定的意义真的在于人为调控?

  顺便说一句,昨天的反腐材料上看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免费装修”。几乎所有落马的大人物,都逃不过这个词!现在送房子都太惹眼了,但是装修还是比较软性的寻租方式。朋友帮忙?欠着没还,往后再说。多么熟悉的词,为什么我们一再看到,听到。

日期:2009-12-18 13:00:43

  6、大鱼吃小鱼,小城市吃的就是你。很多人的留言我看到了,说我为什么总是拿上海作例子,难道别的二、三线城市就不存在问题吗?北漂、沪漂、穗漂,从某种程度讲是对梦想的追求,说句惭愧的话,我也曾经有这样或那样的梦想,但是现实让我退回来。房地产市场按现在的速度如果不进行调控的话,只有一种趋势,就是大城市饱和,高房价最后都会以瓶颈收场,小城市成为下一个砧板上的鱼肉。

  一般的趋势:一块地皮先是建立富人区,然后资金、技术等等高度集中,于是这块地方人越聚越多,富人们开始觉得这个地方乱哄哄不适合居住,于是搬到郊外,渐渐地郊外形成了新的富人小区,下一轮地皮炒作开始。这是一个典型的住宅区发展模式。至于工业,那是因为污染、噪音等因素的限制,一般一开始就在郊外、偏僻地区,他们处于规划地图的边缘。可是一个工业区发展的前景上只有一个两个字——扩张,最显著地表现就是土地扩张,厂房修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江苏昆山,昆山怎么看怎么像上海的后仓库,还有浙江舟山市嵊泗列岛的大洋山港!估计大家一直把印象放在上海大洋山港,这种被创新成为行政辖区上的“创新”!行政上和实际上不统一,大家有目共睹。不由得让我做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落后就要挨打”!想想当年恭亲王奕䜣说的,“皇上,赔款之后,不止割地那么简单”。


日期:2009-12-18 13:30:22

  7、规划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事。毛主席说的最好,空白的纸最好画蓝图。可是我们现在城市却是有蓝图,却没有办法去实现,因为没有地了,所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整合,土地置换。于是一个城市开始大规模的拆迁,换句话说就是,把老百姓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从这个乾坤大挪移中地价蹭蹭翻了几个筋斗。为什么?很明显,一般被搬迁的居民区又破又久,但是他是一个城市最繁华的源点,所以那里建商业区、写字楼,什么中央商务区,那是最最合算的。看起很美的一件事,为什么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就像很多汶川灾区的老百姓被俺安置到西安的时候,看见这个城市也是残垣断壁,开口就说,“西安人民真的很好,自己重灾还来帮我们”,可滑稽的结果却是人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规划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看上去深奥又玄妙的东西,好像是老百姓永远都不能参透的东西,其实真的不过如此。这个要上升到很高很高的高度,先是国家给一个地区定位,比如还是拿上海做例子,“上海,你去作国际港口”!于是上海就开始做规划了。规划是个什么东西,说白一点就是一堆材料、文件、国家精神,之后为了遵循这些高尚的东西,下面的部门开始分割地块。比如闸北干嘛、普陀干嘛等等。比如我要把那一块来作为港口发展,那么那里就要把老百姓迁出来。然后再地图上画公路、航道等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执笔的一般是什么什么规划院,什么什么大学,辖区里提供资料。于是一个规划文本就诞生了,可是这个和我们有重大生活关系的规划,好像忘了埋单的老百姓根本没有参与进去。而这个规划上升为法律效力的文件之前还有一个评审会,好像请的一些专家,说一车的话,不过都不是老百姓所能参与的。最后总结,做一个会议纪要,就基本上定调子了。于是等这个规划开始实施的时候,环评开始了,这时候老百姓后知后觉,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为时已晚,还是恰当好处?一般情况下,老百姓不说话,规划就进行下去;如果出现反弹,那么说明会、请专家来解释就开始了。不知道为什么,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来厦门某某事件、深圳某某事件,好像走的就是这个规律。


日期:2009-12-18 13:51:09

  8、土地的性质,决定了国情不同。很多人喜欢说美国的例子,说他们的租房制度和低房价,也喜欢说印度发展中国家的例子,可是他们都没有解释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些why的背后,国情决定了。首先美国的土地是私有制的,中国好像就不用说了。印度就比较有意思了,他们是这样的,这个解释有点困难,要打一个通俗的点的比喻:A是个乞丐,B是个大富翁,B有一栋豪宅,产权当然私有。A有一天在B的豪宅旁边搭了一个简易窝棚,B不知道,经过N个月,A就有了这块土地的合法权利。(天知道这个民族是怎么创造出这样的法律!)一般情况下,B的豪宅是高价,他当然不能让人来侵犯自己的权利所以他绝对会驱赶A。于是你可以在印度看到这样的牌子,私人土地不得搭房。也正是这个原因,为什么在中印边境划分那么难,因为在印度人他们的思维中,占了就是他们的了,中国人真奇怪!可是在中国人的理念里,中国人大气,你要住住好了,可是这个东西在所有权上来讲是我的就好了,大家可以一起开发。

  所以在很多的情况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模式,无法比较,所以我一般对这样的比较都不回应,或者沉默,在前提不一样的情况下,要得出一样的结果,除了中间要调控,我看不出还能有什么新的魔法。

日期:2009-12-18 16:41:09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