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佛情未了(九华山的传奇故事)》
第21节

作者: 钓独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是火坑小地狱,一言不合火冒三丈的,就放在这里烧。”
  “这是抽肠小地狱,贪吃贪喝的,就在这里被抽掉肠子。”

  “这是油烹小地狱,油嘴滑舌的,就在这里放到油锅里煎熬。”
  “这是刺嘴小地狱,好和父母长辈顶嘴的,就在这里被刺嘴。”
  “这是烙手指小地狱,经常向父母伸手要钱,擅自拿父母钱的,就在这里被烧断手指。”
  “这是断筋剔骨小地狱,懒惰不做事的,就在这里被割断筋骨。”
  “这是鸟啄鼠咬小地狱,残害动物的,就在这里被恶鸟啄,被老鼠咬。”

  ......
  我每说一种刑罚,小坤子就嚎叫一下,十大王看完后,小坤子已是一身冷汗,衣服都汗湿了,只见他吓得面如土色,披头散发,张着嘴巴,口水泗流。
  出了十王殿,小坤子身上的纨绔气、少爷气和傲气已荡然无存,他像换了个人似的,显得乖头乖脑的。
  何况是小坤子,我自己也被吓得不轻,我是咬着牙硬着头皮做下去的,此时的我,和小坤子差不多,气喘呻吟,心惊肉跳,精疲力竭。
  我冷肃的问他:“以后会不会不听父母话了?”
  他耷拉着脑袋说:“不会了。”
  我又严正的问他:“会不会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了?”

  “再也不敢了。”小坤子蔫然答道。
  过了好长时间,小坤子依然是面色痿黄,形容枯槁,痛苦万状。

日期:2010-1-18 13:03:00

  相传,清朝时期百岁宫着火了,众人忙搬肉身,但怎么也搬不动,急得大伙不知所措,一老和尚出来许愿,他对无暇和尚说:“您不要舍不得走,这庙要是烧毁了,我们会建一座新庙供奉您的肉身。”就在这时肉身显灵了,原来合十的手掌往上一抬,大火灭了。从此,肉身的手势就成了现在扑火的样子。

日期:2010-1-19 20:51:00

  第十九章庙话德育
  (1)
  给小坤子服了一剂猛药,达到了我的目的——让他吓出一身冷汗。与其说那是汗水,不如说是毒水,他的一身毒水被挤了出来。
  光把毒水挤出来,这是不够的,教育任务远未完成。因为毒水被挤出来了,如果不及时注入净水,他就会再次装满毒水。犹如医生治毒疮,首先要把脓挤出来,然后再注入药水,这样才能根治。
  怎样给小坤子注入净水呢?两点:指一条正路让他走,捧一个榜样让他学。

  小坤子看到了地狱景象,知道了做坏事的恶果。然后我告诉他,如果想让自己免受地狱之苦,唯一的途径,就是从今天开始忏悔学佛,亲近善知识,让自己的生命走上正道。
  我把他带到我所在的三空寺,让他和小洁人住一间房,我对他说:“小洁人和你是同龄人,也是十九岁,你看看人家的生活方式、言谈举止是怎样的!从今后,你就跟他学!向他看齐!你什么时候达到了他的水平,进入了他的境界,我就放你回家!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你爸爸马上要来九华山修庙,你以后白天帮你爸爸干活,晚上到庙里和我们一起修行,除此之外,别的任何事都不要做!”

  小坤子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小坤子老实起来也挺可爱的,现在的小坤子和来九华山之前的小坤子,已经判若两人,起码他不再招人厌了。
  把小坤子扶上了正路,我长长的舒了口气,心头的石头落下了。
  教育好一个人是容易的,教育好一代人就难了。老师们都说:“如今的年轻一代,是历史上最难教育的一代!”
  合肥振华中学的校长黄玉虎先生是我的大学同学,他不止一次的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到他们学校做报告,给他们讲述如何对当代中学生进行德育。由于我事务较多,一直没有成行。这次我到合肥参加佛教工作会议,黄校长得知后当晚就赶到我的住处——明教寺。
  在明教寺庭院中,在佛殿灯光的映照下,黄校长和我促膝长谈。
  他说:“我们学校是一所私立中学,招来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个个都养优处尊,纨绔气很浓,很难管教,学风不纯,校风不正,我很焦急。”

  我说:“这不是你一个人的焦虑,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一说起如今的学生,哪个不摇头?现在的学生,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丧失殆尽。这不能怪学生,我认为造成学生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当今学校的道德教育严重缺乏,教育方式十分不当,德育效果很差。”
  “在你们佛家看来,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黄校长问。
  我说:“净空法师说,佛教其实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教育,佛陀的教育。我觉得这话说得非常对,净空法师的高论,还原了佛教的本来面目,可谓正本清源。我要补充的是,佛教不光是一种教育方式,而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既然这样,当学校德育遇到困境,为什么不借鉴佛教的德育手段呢?黄校长,佛教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可不能忽视啊!”

  黄校长点点头,说:“我也知道佛教的教育效果很好,尤其是德育效果非常好,但要是让我说说为什么它非常有效,我就说不出来了。”
  我说:“据我所知,多少年来,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主要是向学生空喊口号,空说道理,什么舍己为人,什么服务社会。那学生就问了,服务社会,我自己得到了什么呢?如果我自己什么也没得到,我干嘛要服务社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不告诉学生利他与利己的统一性,不告诉学生帮助他人会让自己获利,学生错误的认为帮助别人,让别人获得好处,就会让自己受到损失。这样的话,他们还愿意帮助别人吗?还愿意做好事吗?他们不自私自利才怪!这样的德育哪有效果呢?佛教就高明得多了,佛教开展道德教育,先把人性的弱点研究透,然后针对人性的弱点来施展道德教育。人性的最大弱点是什么呢?是利己!佛教告诉人们,我们为什么要行善?因为行善可以利己!所以,为了利己,我们要行善!佛教反复告诉信众,利他与利己从来就是统一的!为别人服务,会让自己获得利益,善行会让自己的生活道路更宽广。一个人经常做好事,会在未来获得巨大的回报!也许一时没有回报,那是因为机缘没到,一旦机缘成熟,定有回报!这样一宣传,学生自然会积极行善,因为他们知道行善对自己有利!佛教劝人要无私,是建立在人都是自私的认识基础上,如果对人的自私缺乏充分认识,就无法劝人走向无私。打蛇要打七寸,做德育要做到点上。这个点就人人所追求的实际好处,要以利益和好处去牵引大众积德行善,这样才有说服力,才有效果!就好比我当和尚,如果当和尚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好处,我干嘛要当和尚?我之所以要当和尚,肯定会有很多很实际的好处。是不是啊?”


日期:2010-1-19 21:17:00

  (2)
  黄校长会心一笑,又问:“佛教的哪些德育手段值得我们学习?”
  “很多!比如塑像。佛教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即住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释迦牟尼在世时,是住法时代,当时是没有佛像的。释迦牟尼圆寂了,人们看不到佛祖了,怎么办?于是佛子就发明了佛像,以佛像代替佛祖,让信众朝拜,于是进入了像法时代。其实佛像不等于佛,只不过借以方便传法而已,但效果明显,信众看到佛像,就产生了信仰和信念,就会有敬畏。可是,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大德圣贤的塑像,这是严重的缺失。你们学校有古代大德圣贤的塑像吗?”

  黄校长摇摇头,然后问:“还有呢?”
  “还比如佛乐。”我说,“佛教以一种宁静的音乐教育人,可我们的学校呢?除了大喊大叫的流行歌曲,有让人静心的音乐吗?不光佛乐,佛教有一系列的东西让人静心,比如木鱼,钟磬,檀香。学校有令人静心的东西吗?好像没有吧。另外,让学生经常到寺庙拜拜菩萨,有什么不好呢?进庙不违法吧?只有不做违法的事,有什么不可呢?德育工作不要那么死守教条。”

  黄校长问:“为什么佛教的信众对佛教的戒律很在乎,而现在的学生对《中学生守则》置之不理呢?”
  “佛教戒律是根植于信仰之上的,根植于对因果规律的敬畏,而《中学生守则》不能让学生生起敬畏之心,更不能让学生产生什么信仰,学生当然置之不理了。”说到这儿,我起身走到佛殿里,从桌子上取来一本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