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底战略》
第18节

作者: 月光之都
收藏本书TXT下载
  D、中国人非常习惯被竞底。

  第二章将以整章的篇幅,论证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竞底的历史。
  中国人从小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进入企业后,又时时接受“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之类的训导,因此在老板号称企业遭遇危机,并对员工善加诱导时,很容易获得员工们共患难的心理认同,从而使竞底政策得到畅行无阻的执行。即使在平时,老板也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竞底特点,以艰苦奋斗号召员工竞底。
  任正非是这方面典型的高手,他在训话中言不离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必然带来繁荣,繁荣以后不再艰苦奋斗必再丢失繁荣”;“不但生活上要承受艰苦,工作、学习上也将要承受更大的艰苦”。
  虽然实际上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常常是穷忙,并不能带来繁荣,而美国人的繁荣,绝大多数并非靠中国式的“艰苦奋斗”得来,而主要是靠国家和民众的创新。但这些冠冕堂皇的训话,在企业里往往能成为压倒一切的主旋律,从而有效地营造一个高压的竞底环境。
  案例:尼采的权力意志,老爷道德和奴隶道德
  德国哲学家尼采用权力意志来描述生命的特点。他认为权力意志是一种贪得无厌的表现权力的欲望,或应用权力进行创造的本能。
  尼采认为,权力意志在不同的人身上是不同的,权力意志充沛的强者只是少数,他们理应支配和统治多数弱者。

  西方人通常认为权力意志这一概念,充分体现了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和反民主特征。权力意志论用于道德领域,就产生了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两个概念:主人道德指权力意志充沛的少数强者的道德,他们崇尚权力意志的发扬,自尊自强,富于创造力,不受任何约束,只要符合强者的意志,情欲、贪权、自私心都是符合道德的,可以冷酷无情毫无限制地牺牲别人,使之降为奴隶;而奴隶道德则相反,崇尚平和、顺从、同情、宽恕、利他精神、自我克制和自我牺牲。

  我们可以看到尼采所说的主人,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劳心者”,即本书中的竞底者,其道德规范符合强者、领导者的行事风格,而奴隶自然是“劳力者”,其道德则是老板对员工的要求,这些要求常常以非常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如“不能有任何借口”“强调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等等,使得竞底以高效率、“人性化”的方式进行。

  本书在第六章“竞底组织的文化”中,着重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六、竞优和竞底,所需要的能力不同
  如果说中国人是最有智慧的民族,那么很多较真的人,都心有存疑,随便举个例子:
  中国最聪明的学生读数理化,而美国最聪明的学生读商科、法律,不屑于学数理化,而最后当老板的是美国人,华人多给他们打工;拿诺贝尔奖的也多是美国人。
  不过,如果说中国学生是世界最善于考试的人,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
  中国学生善于考试的能力,迫使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变更了托福考试的形式,但新托福考试转眼就被中国人发现了应对策略,中国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还是能够轻松取得好成绩。“新东方”将托福考试分解,“创新”出一套培训生产线,居然使“新东方”上市了,足以可见任何考试都难不倒“聪明“的中国人。

  在欧美大学,欧美学生选课时,通常得看看这门课有多少中国留学生选修了,他们担心在善于考试的中国学生对比下,自己得到的综合评级会比较差,因此他们通常会避开中国学生选课。
  多么令人自豪,中国人善于考试,不是没有由来的。
  从古代的科举考试起,中国就历经了数千年的竞底式考试,其应付考试的基因,得到空前强化。”
  在现在社会中,各种五花八门的考试充斥中国社会、中国人的人生。万众瞩目的高考就不必提起,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操作等级考试、资格认证考试……,如果有好事者把中国的考试总类统计起来,那一定能进入吉尼斯大全。
  善于考试意味着记忆力发达,因为所有的中国考试,都是检测应试者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中国人死记硬背的能力是一流的,孩子们刚开始牙牙学语,就被大人鼓励背诵唐诗、儿歌,甚至四书五经,谁背得好,谁就被认为聪明。中国父母通常把智力发达,简单化为记忆力发达,正如中国的领导通常把员工的能力,简单化为服从能力。

  但遗憾的是:中国人所背诵的,除了中国语文和中国历史外,所有的知识基本上都不是自己创造的。因为记忆力发达是竞底社会的一个标志,而在竞优社会,特别注重的不是记忆力,而是想象力。
  爱因斯坦对想象力极为推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
  中国孩子们在早早的死记硬背和严酷的应试教育中,想象力不仅没有合理地发育起来,反而被残酷地扼杀掉,因为一个竞底社会并不需要想象力。
  因此,当中国的建筑业十分发达时,通常是内地城市抄沿海城市,沿海城市抄海外。物质产品是这样,精神产品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张艺谋、冯小刚、英达等所谓“大腕”的影视作品中,也随时可以看到从好莱坞模仿、搬迁、抄袭过来的场景和桥段。
  创造,是一种竞优;而抄袭,就是一种竞底。一个竞底大国,成为一个抄袭大国是理所当然的。

  想象力是竞优所必需的土壤,缺乏想象力,建筑设计师就很难在头脑中,进行反复的、独创性的构思,为建筑找出独特的外形设计和大胆的内部结构,因此只能借鉴、参考别人的优秀设计。中国建筑界有太多这样的工匠,而没有设计大师。
  同样,一个服装设计师如果不能在头脑中运用想象力,进行面料、设计、款式的创造性组合搭配,他也只能借鉴、参考别人的流行设计。中国也有太多这样的服装裁剪师,而没有设计大师。
  音乐家也只有在头脑中凭着想象,进行各种音符的组合、旋律的搭配,然后才能从无数的这种组合搭配中,选出最佳的音乐。竞底式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傅聪、马友友、朗朗、李云迪之类的演奏高手,却绝不能培养出贝多芬、肖邦之类的音乐大师。
  中国的孩子即使在进行所谓的“素质教育”时,主要的也是进行记忆力项目训练。如书法和演奏,书法训练要求孩子先记住那些字贴上的“行书、楷书、隶书”的框架结构,然后再通过手眼协调把字贴上的字“复制”出来,写得越“像”越好。而演奏钢琴、小提琴、二胡的训练,则不仅要求孩子牢记乐谱,还要苦苦记住演奏姿势,以及每一个细小的演奏动作,当然也是演奏得离考级标准越接近越好。

  在类似的“素质教育”训练中,孩子的创造性素质不仅没有得到提高,相反更进一步地被扼杀的干干净净。所以虽然中国也曾出现过几个青少年钢琴演奏高手,但绝不可能由此培养出真正的音乐大师。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是培养他的创造力。”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是“两脚书柜”,因此在经济形势不佳时,大学毕业生就会就很容易就改变理想,去做保安、做搓脚工,积极踊跃去报名当兵,因为他们除了比保安、搓脚工、士兵多通过了几十门考试,思维模式没有本质的不同,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和非创造性的工作,对他们没有什么心理区别。


日期:2008-11-24 11:39:17

  黄光裕进去了,使得明年春节后准备出版的<竞底战略>一书中对他的分析,就失去了预见性,呵呵,真可惜,他怎么就不能再挺一小会,等我的书出版了再进去呢。
  呵呵,幽默一下。
  把后面的案例先发上来,不是为了黄光裕,就算咱们大家记念中国商人的一次击穿底线吧。
  案例:竞底者黄光裕和国美的竞底战略
  1987年1月1日,汕头孩子黄光裕在北京珠市口,开了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国美电器宣告成立。
  为什么要特别指出黄光裕是汕头人呢?因为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汕头一直是中国走私最猖獗的地区之一,而家用电器又是走私物品中的主要产品,据报道,直到1996年,国美才从单纯经营进口家电转向兼营国产合资品牌家电。

  国美创立当初,并没有明显的实力和经营技巧,他只有对自己进行残酷的竞底,他的销售策略和别的想在短时间内获得暴利的商家不同——以市场上最低的价格尽快将进口家电卖给消费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