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54节

作者: 生于07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吴子说:“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这是图国、治军、管理企业最经典的总结之一。 经过这一个小小的事件,班主任为了保护我们,把他和教导主任曾经“潜流暗涌”的矛盾表面化,或者说双方开始“结下了梁子”。但是,班主任是高中老师的核心,这一群优秀的老师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不要说我们学校的教导处主任,就是公司领导他们都不放在眼里(我们是企业子弟中学)。班主任的意思非常明显:“我可以打我的学生,那是我的权力,但是谁要是敢欺负我的学生,那就是跟我过不去,那么我随时‘打击来犯之敌’。” 这就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我相信,从那个时候,同学们又一次深刻体会到,自己是被当作人来看待,不是老师的工具或者欺压的对象,而是真正被爱、被保护着的。 而这些老师的力量强大到在90-1之后,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也没有人敢动他们,他们也保护了一些同学。可以说,我在高中享受着连大学都没有的自由成长空间(当然跟后来的氛围也有关系,在我入大学的前一年,全校大多数老师尊敬的校长下台了)。而这种爱,在很大程度上,修复了我在初中被扭曲的心理。 其实,有了这一条原则,绝大多数问题都解决了。 各位如果再问我:“不要总在分析,告诉我到底怎么办!” 我的回答就是,首先“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先把这条背10000遍。

  我现在也经常跟别人讲,教育是什么? 教育首先是培养兴趣、锻炼体魄、健全人格,和开启心智。 如果教育是培养脑残的,那么教育还不如不教育。 而如果教育是培养心残的,那么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还不如把孩子带回家,引导着他自己学习、独立发展! 脑残还可以补救,但是心残就全完了。 或者说,一个人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永远是教育的结果。 人们都说李嘉诚没上过什么学,所以把他一个典范,似乎当作不上学也能成功。 但是,我们看看李嘉诚的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小学校长。 我们可以想想,民国时期的小学校长随便是个人就能当的吗? 那时候,大师辈出,浩若繁星;而且,人们学术研究纯粹,绝少功利因素。 对于这些大师,我也同样是像有的人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么多的大师在监控着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社会给他们提供充足的金钱,那小学校长能差了吗,没有相当的水平能当上? 人们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铁匠的孩子三岁会抡锤子,木匠的孩子五岁能使刨子。 李嘉诚只需要在那个环境中度过童年,就足够形成一辈子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了。 而对于家里缺乏知识环境的孩子来说,如果能像我上北大的同学,在我的高中老师这样爱心呵护和教育水平的引导下,也会成长壮大。

  在高质量教育下长大的人们,还怕什么经济危机吗? 民国时期,多少兵荒马乱、后来又全国涂炭,除了朱自清的胃功能很差,“被忽悠”不吃美国来的细粮,导致中国粗粮无法消化,不幸牺牲之外,我也没听说那个大师、小学老师或者大学生担心经济的问题。 那时候,大学生出来就要报效祖国了! 唉,又要举我自己的例子,虽然自己很不成功,还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我们在大学里面,学习的内容基本上“跟国际接轨”,所以我大学出来之后,学到的知识直接就用上了,很快就开始写外汇、恒指、黄金、粮食期货等等的分析评论。 当时在报纸上写恒指和黄金的评论,编辑还说我预测的挺准,哪里知道我当时毕业还没有一年。 我最近一直在想,在校外1000多万找不到什么正经工作的大学生,还有在校的2000万大学生,拜托各个大学,能够找点好的老师,找点“跟国际接轨”的教育内容! 不要学费跟国际接轨,但是让自己还弄不清楚什么是“价值”的老师来讲经济、搞不懂“外汇掉期”的人来讲金融了。 也可能是我的记忆偏差,把当时的情况想的太好,但是我觉得,我从上大学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了,如果稍微好点的大学能够基本上达到我的大学的教育氛围和教育水平,现在年轻人这么聪明,很容易出成绩的! 经济金融是教育成本最低、潜在利益最高的学科,但是看看现在的教育?! 一方面,老师们连最基础的让学生进行金融分析和模拟投资的意识或者能力都没有;另一方面,中国在金融期货领域的可见损失达到数千亿美元!

  不谈咱们管不了的内容,回到我的个人经历。 我们是一个很普通的学校,跟重点学校的学生在基础上差得太多。 所以,我们在高一暑假和高二暑假都上午补课4小时,下午老师看着大家上自习2小时,每天6小时,把我们初中所欠缺的知识补起来,同时别跟重点高中的同学越落越远。 另外,也培养我们持续学习的习惯,不要因为暑假把课程都荒了。 而我自己感觉到,每个暑假过后,我的水平都精进一层。 在高一暑假补课,没有收我们的钱,老师义务。 到了高二暑假,班主任可能觉得这样太对不起其他老师了,就收了我们每个人5块钱。 也就是说,暑假补课一个月多(按照35天算),总共5块钱。 最近,我跟朋友聊天,说现在请一个比较好的老师给孩子补课,得300元/小时(我们那些老师肯定是值300的水平的)。 也就是说,在1980年代后期,我们一个班按60个人算,5个老师一个月总共创造300元的GDP。 而现在,1个老师1个小时,就创造300元GDP, 也就是说,现在1小时创造的GDP等于当时老师6x35=210倍! 即使因为人多,老师只打4折,一个孩子收400块钱,也是80多倍! 可能,这就是GDP增长的原因吧?

  这说明什么? 说明实用的知识在迅速增值! 人们觉得孩子上大学很重要,那么就得为了孩子上学花钱,有多少钱都得往外花! 其实,有时候想想什么是实用的知识? 真正实用的知识,或者说智慧,就是把别人的意图猜透,然后让自己“出其不意”。 比如说,现在的经济政策,通过实用知识的分析与探讨,就已经觉得一切都是那样了,一切都是按照曾经预估的走,那么就可以很容易看到未来的结果,然后根据对结果的预测比较轻松地赚到低风险的高利润。 而让自己“出其不意”,就像我写这个帖子,随时可以“信马由缰”,把开头不方便说出来的想法,通过“七拐八绕”在这里表达出来。 这样的话,我自己写的也有意思,大家看起来也不太枯燥无聊。 因为,看到题目就能猜到结局、甚至能够猜到过程的剧本,是最让人望而生厌的剧本,就像现在的不少电影和电视剧。 先休息一下,我下面会继续再说“支点”的问题。 (待续)


日期:2009-12-19 11:27:52

  (继续)
  经济保守主义: 如何紧缩开支
  好了,我们回过头来观察,“竭泽而渔”的社会经济文化到底缺什么? 其实,我们读到这儿就已经非常清楚了! 缺的是,认可人的价值,缺乏对人的投资。
  在“竭泽而渔”的文化中,人们都以“财富”为标准,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思考。 比如说,人们都在说“国富民穷”是错误的,希望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 这种思想对很多人有吸引力,但是实际上仍然陷于“竭泽而渔”的思维中,是典型的“思维模式陷阱”。 因为,“民富”往往也是由财产等外在标准衡量的,而不是用人的内在价值衡量的! 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关注了外表的财富,就忽略了对人内在价值的重视。 所以,当人们追求富裕的时候,实际上就走入了“竭泽而渔”的思维陷阱。 这样的话,即使最初“民富国强”,到最后都要转化为“国富民穷”,或者是“民富国弱”。打个比方,中国宋朝是个“民富”的国家,但是虚弱到极点。所以,人们要打破“竭泽而渔”的循环,首先必须打破“民富”的观念! 打破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思维定式!

  在“民富”的思想下,人们急于赚钱,所以天天想着经商、办厂、投资等等外在的“财富”。 但是,人们急于赚钱的时候,没有看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太差,根本支持不了“赚钱”这个活动。 而且,如果碰到“打土豪”、“吃大户”的时候,一辈子辛辛苦苦攒的一点银子,很快就因为“巴布托突变”而变得“一无所有”。我看论坛上,有一些“非常火”的帖子,用自己对社会的准确预测,引导人们更好地投资,吸引了大量的人们询问投资建议。 包括这个帖子,也有不少人在问我行情。 在我看来,这些楼主用自己的知识为大家做贡献,是值得尊敬的。 但是,对于打听行情和投资建议的人们,我就需要提醒你们了! 你们这样“追求财富”的方式本身错误的,因为你们即使有非常好的投资建议,你们也很难赚到钱。 更进一步说,你们“追求财富”的行为本身,也是错误的。当你们追求财富的时候,你们已经在“竭泽而渔”! 所以,我这里给朋友未来的建议是,停止“追求财富”的行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