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55节作者:
生于0715 真正健康发展的经济,应该是“民强国富”! 用知识武装民众,让民众在知识的支持下,强大起来。 这种因为知识而形成的内在强大力量,是财富的动力源泉,是谁也抢不走的。 打个比方,黑社会一般都是非常凶狠残忍的。这些人欺压良民、敲诈勒索、行凶杀人等等,干了很多坏事。 但是,只要还仅存最后一点点良知,还有一点点聪明才智的黑社会头子,都会尊敬学者、尊重知识分子。 即使这些学者跟黑社会“势不两立”,但是一般的黑社会还是尽量避开学者,对学者表现出最大的克制,有的高级黑社会头子还会主动表示对学者的尊敬。 这是为什么? 因为,对于一般的商人或者土财主,黑社会只要把他们的财产抢走,他们就会变成一无所有的可怜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黑社会根本不怕他们报复。 但是,黑社会根本无法抢走学者的知识和社会影响力! 而且对于黑社会来说,学者不仅是“无利可图”,更是随时威胁黑社会的生存。 因为,只要有知识和社会影响力,这些学者随时可以看到黑社会的最薄弱环节,然后找到最佳时机,轻松地打垮黑社会。 所以,黑社会出于最功利的自己保护角度考虑,都要尽量维持双方和平的关系。 而学者不需要维护这种关系,可以随意批判黑社会。 所以,黑社会只能够做出让步,通过表示尊敬来维持和平了。 这样的关系就像我们教导主任和我们班主任的关系,班主任虽然当着我们所有同学的面,训斥了教导主任,但是教导主任在大面上还得尊敬班主任。 这就是知识的强大!
社会的竞争,不是表面财产上的竞争,而且内在力量的竞争。 比如说,美国欠了很多债务,美国人花钱“大手大脚”,还没有什么储蓄,看上去他们随时都可能“破产”。于是,日本人就以为美国是“纸老虎”,想超过美国。 但是没想到,美国的国民的知识能力过于强悍,一眼就看出来日本社会文化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关键问题,然后想出一个“知识经济”的新花样,就把日本重新远远地甩到了后面。这样的国民知识力量,怎么都能从其他人那里搞到钱,所以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而且,这已经不是日本第一次“眼光短浅”了。 在日本侵华之后,宋美龄到美国国会的讲话,赢得了美国国会的热烈反应。 再加上罗斯福总统的推动,“孤立主义”的美国开始参与到国际事务中,美国除直接参战之外,全面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而对日本的战略物资全面禁运,将日本逼到了“角落”,日本决定对美国发动袭击。
美国对日宣战后,德意对美宣战。 德国纳粹没想到,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大大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由于美国拥有大西洋天然壁垒,而且一直是“自己管自己”。 所以,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编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成为世界第七。 德国通过“闪电战”,轻易打垮了波兰,占领了法国,那么远在大西洋彼岸的一个军事弱国似乎对德国没有丝毫影响。 因此,德国出于对日本盟友的支持,毫不犹豫对美国宣战。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海军的军舰不论是数量还是排水总量均不及日本海军。另外,日本还拥有关岛等近陆海军基地及港口,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基地链。而美国在太平洋上,用旧式巡洋舰和英国海军交换的海军基地尚未形成战斗力,军事优势似乎也明显在日本这边。 但是,战争把美国内在的强大力量激发出来,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 1050万人,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而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其中有将近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而在太平洋战场,美国通过持续的进攻策略,同时支持中国的抗战,拖垮了日本。 美军同时破解了日本海军的密电,致使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一败涂地。后由于美军在日本近海的水雷封锁,使日本无法获得外界的军事援助。日本海军不但在太平洋战场失利,而且海军精锐损失殆尽。 同时,美军将士也是越打越聪明、越打越勇猛,尽早结束了二战,给欧洲一半地区的人民带来了自由。
宣扬“阴谋论”的人们可以歇菜了!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竞争,通过竞争获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为自己的后代创造更好的竞争基础。 而人类作为世界上唯一具有智慧的生物种群,竞争的主要方式就是斗智斗勇。 你自已一个社会、一个民族通过“竭泽而渔”的方式搞到一些钱,然后别人通过智慧的方式把钱再弄回去,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竞争方式了。 但是,这时候你不是思考,自己应该改变过去愚蠢的“竭泽而渔”赚钱、辛苦攒钱的方式,而是埋怨别人智商太高,随便出几个方法,就把你攒的钱卷走了,希望别人通过“公平竞争”,跟你一样用愚蠢的方式赚钱,那可能吗? 在这个国际竞争的经济中,是应该让愚蠢的人开始学会进化,或者直接淘汰愚蠢的人,而不是让聪明人退化,变成愚蠢的人。 所以,即使所谓的“阴谋”侵害了我的利益,我也举双手赞成! 我也要持续增长我的智慧,将来回过头来“阴谋”别人!
贫穷导致愚昧,愚昧又导致贫穷。 这句话是我在一本纪念苏联解体15(?)周年的书上看到的。 我是这样理解的,贫穷的人们啊,因为生活过于贫穷,所以总是想着自己变富。 就像某个天天喝稀粥的农民,想像着当上皇帝的情景,能够每顿饭吃两碗面,加上他最爱吃的红烧肉。 所以,贫穷的人们就开始追求富裕这个结果,就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而穷人在追求物质的时候,也就根本没有时间静下来,认真思考自己为什么贫穷,结果人们越来越穷。 一次苏联领导人带着美国领导人参观自己的样板农庄,希望30年能够推广开来,成为所有农民的生活标准。 没想到,美国领导人说,我们早就是这样了。 而苏联就更想建设这样外在物质标准的农庄,结果把农民弄得越来越穷,在一个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环境下,可以饿死十分之一的人口,而是后来农民们一直处在饥饿的边缘。 当人们越处于贫穷状态之下的时候,人们受饥饿的驱使,也就越容易采取“竭泽而渔”的愚昧行为。
知识是“民强”的“支点”。 认识到“民强”才能“国富”后,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在200多年前,一小撮富裕的种植园主等人,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带着一群“乌合之众”,强悍地挑战强大的英国正规军。 而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这些人认为,“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只有在强大教育的支持下,才能够实现。 当时,在教会力量支持下,美国人的识字率超过98%。但是,这些人认为仅仅识字还不够,于是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大办教育”的风潮。 他们学习德国的先进经验,把德国的现代大学教育模式搬到了美国。 然后,随着持续对民众进行着大量的知识教育投资,教育在美国开始兴盛,美国逐渐形成自己的创新理论。 而通过几十年的持续教育投资,一大批出身贫寒、但是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的人们脱颖而出,通过大量的技术创新,开始引导世界的创新脚步,逐渐把世界发展的主导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民众一直是非常穷的。 其实,当时不仅美国民众穷,有些美国总统也是非常穷。 华盛顿等开国先贤大都是富人,衣食无忧。 尤其是华盛顿开了个“坏头”,自费给人们“做公仆”干活。 所以,这些先贤在最初服务国家的时候,就把总统的工资标准定的很低,而且总统退任后,也没什么钱,更不用说给家属钱了。 而他们“没长后眼”,没有看到一些穷人当总统后的窘困。 当时,美国还没有“眼球经济”,也不像克林顿那样,卸任之后巡回演讲一年,然后出本书,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把最初竞选总统时欠的债还清。 所以,美国有好几位总统,卸任之后就陷入比较清苦的生活中,而有的总统遗孀竟然连生活都“难以为继”。 于是,有一些比较富裕的美国人,觉得这样很有损美国的“脸面”,提出接济总体遗孀。不过,因为当时“清教”势力非常大,教会要求人们克勤克俭,把乱花钱当作严重的罪恶,所以大家对于贫穷和富裕的感受并不是非常明显。 因此,保持节俭的美国人持续地把资金投入教会、教育、再生产的时候,美国的内在知识力量就爆发出来。
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何通过教育,找到自己的“支点”,引导自己的未来方向呢? 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经历和我哥的经历。 我的经历是个物质上变得贫穷的过程;而我哥的经历是通过教育,找到机会,打破“贫穷循环”,物质上变富的过程。(待续)
日期:2009-12-19 21:22:04
(继续)
经济保守主义: 如何紧缩开支
耶稣基督说:“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 在全球化竞争中,以追求智慧为目的智慧之子,才会获得经济的成功。 或者说,学习知识、获得智慧是人生唯一的目的,也是人生的核心过程。 而以智慧为目的,虽然不追求利润,但是最后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并且可能获得非常大的利润。 就像美国医药巨头默克公司的前总裁乔治 W 默克说:“医药为人,不是为了利润…,利润随之而来”。 而手里拿着钱,不知道追求智慧,只是追求利润的人,最后必然亏得“血本无归”。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