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33节

作者: 生于07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武》是贾樟柯的成名作。 《小武》的主角小武是汾阳的一个手工业者(小偷),他很清楚自己必然要被淘汰,这与他的职业无关,可能是他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 他去找以前的“战友”小勇,可是小勇如今已经是县里著名的企业家,是纳税大户,两人在屋里坐了半天,话却寥寥无几。在小勇结婚时,小武遵照以前的诺言送钱去给他,却因小勇说钱脏而退回。

  在被朋友拒绝之后,小武经常去唱歌,认识了歌女胡梅梅。有空的时候,小武经常陪胡梅梅去逛街、打电话。小武的弟子谈了一个女朋友,而小武自己没多久便被胡梅梅无情抛弃。小武回到了家,可是家里的任何人都不接受他。他经常在拆建的破败的县城里晃荡,最后被父亲赶出家门。最后小武在一次例行“工作”的时候,被公丨安丨干警抓获并被铐在电线杆上。街上的行人冷漠地看着他,他冷漠地看着街上的行人。

  贾樟柯说,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处于一个强烈的转型期,时代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混乱、焦灼、浮躁的氛围里,每个人都在这个氛围里承受了很多东西。 就像人们看到的,每个人都要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一切都在重构之中,再解构再重构,有的在坚持,有的在突变。这种时代的变数,是一种兵荒马乱的感觉。 在这种氛围里,这么多的电影,这么多的导演,没有人去拍这种东西。 几乎所有的人都回避这个问题,对当下社会的状况、人的处境视而不见。 整个影视圈的状况让他遗憾和焦虑。

  贾樟柯从普通的感情出发,希望能拍这样的东西。希望从自己的创作开始,回到"当下"的情境里来。就拍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拍此时此刻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而且,他想看看在变化之中,一个人要承担什么,付出什么。 他要拍出一个中国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丢失掉的东西。 就像小武一样,他不断地在失去,刚开始是友谊,然后是爱情,最后是家庭的温暖。 这些其实都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它们往往是非常珍贵的,是人们生存的依据。

  “小武”的形象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的折射。 小武在社会前进的洪流中,快速被落在后面的人。 表面看上去,他的行为导致他迅速被社会淘汰,失去了朋友、女友、家人。 但是,他反映出来的,是社会绝大多数正在缓慢被淘汰的人们。 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人们的收入越来越少,同时生活成本快速提高。 然后,人们为了能够多赚点钱,拼命地在挣扎。 而挣扎过程中,人们同样失去了朋友、爱人和家人。 中国男女比例失调,男性数量多于女性。 但是在大城市中,未婚大龄女青年却越来越多,尤其是高知识、高收入的女性,似乎更难找到合适的伴侣。 而这个社会现象反映出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压力。

  在快速的经济发展中,绝大多数的人们被社会所遗忘。 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大多数的人们失去的越来越多,同时得到的越来越少。 这样的问题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 在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美国、日本、欧洲等国之间的竞争,都是社会最顶尖精英之间的竞争。 这些精英聚在一起,思考速度比普通人快一倍到几倍。 他们的时间利用和敬业程度,都比普通人快一倍到几倍。 而他们创造出来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代表了竞争的最高水平,维持了各国的竞争力。 但是,在这些精英推动社会越来越快发展的时候,整个社会的大部分人却被远远落在后面。 无论怎么努力,他们都赶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贾樟柯说,他拍电影这10年的关键词,其他人一直在找,找到了两个,一个就是边缘,一个就是底层。 贾樟柯非常不喜欢这两个词,因为很多没有看过他电影的人,都会说,“哎呀你是贾樟柯,我没看过你的电影,但是我知道你,你是专门拍底层人的”。或者看过的,会说,“哎呀我特别喜欢你,你拍的边缘人群真好”。 而贾樟柯觉得边缘这个概念,首先带有少数群体的意思,起码在中文里面是这样子的。但从《小武》开始,贾樟柯内心的感受和努力,与此恰恰是非常相反的。

  贾樟柯拍的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状态。 他认为他的电影里面都是主流人群。 如果能从客观上理解这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是13亿人的国家,而不是1亿大城市人的国家。 这个国家是960万平方公里,再贫瘠的山村也住着人,而不光是北京CBD这一块,不光是浦东这一块。 如果说是边缘,那只是在中国主流电影状态的边缘。 但贾樟柯觉得,他的电影里面讲述的事实、生活和人是主流的。但是,银幕空间里边,普通中国人的形象太少了,普通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呈现太少了。 所以,他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拍摄普通人。那么,当这样的影片呈现出来之后,在银幕上就显得很“特殊”。

  贾樟柯眼中的真实并不非常受欢迎。 贾樟柯拿着关于生活在小城市和县城中生活比较贫困的人们的低成本制作的影片,多次在国外获奖。 很多人说他关注贫穷是为了把贫穷贩卖到国际上换奖杯,老是拍山西,灰糊糊的,怎么就不拍拍深圳、上海呢? 贾樟柯说,“有人说我拿中国人的苦难去国际市场兜售,这种说法我也理解。但人类的处境是共通的,比如贫穷,在北京、广州、武汉,在中国、法国和非洲都有贫穷问题,这是人类共同的遭遇。所以,有健全成熟文化的国家渴望得到其他文化的参照”。

  贾樟柯最难过、感情上最不舒服的一次经历,是在2002年戛纳电影节的时候,那一届带去的是《任逍遥》。 放映后的记者会上,电影频道当时的一位主持人,她先用英文讲,然后自己翻成中文。 她说,“我要在这里说这部电影完全是一个谎言,这是一部撒谎的电影。因为我们中国人根本不是这样生活的,我们很多年轻人可以学电脑,用电脑,我们学英语,我们出国留学,到处都是中国留学生。我们的国门打开了,像我可以来采访戛纳电影节,为什么这个电影要把这样的生活拍出来,它是一个谎言。”

  贾樟柯认为,这个主持人跟他没有关系,对他也没有成见,相信也不是别人让她说这番话的,那是她真实的认识和感受。 而正因为是她真实的感受,对贾樟柯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刺痛。 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同样在一个国家里生活,一些人已经到了不承认有另外一种现实的地步。 他认为,人至少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心态,还应该承认有这样的人在这样地生活。

  贾樟柯说,自己不单单是喜欢电影这种媒介,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潜在的社会理想在里头。 他希望,他的电影能记录下那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让那些和他电影里一样迷茫的青年和贫穷的人们知道,还有些中国电影是跟他们有关系的,他们可以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生活。

日期:2009-12-10 23:26:56

  2010年房价与经济分析
  对不起,前面说着说着就跑题了。 现在结合房价说一下,2010年经济思路。 
  大战略: 
  全力保房价。 如果房价下去,整个经济系统崩盘,就整个没戏唱了。 所以,2010年,资金保房价的政策不能变,这是雷打不动的底线。 知道了这个底线,所有的事情就相对好办了。 那么下一步分析:房价会涨吗?房价跟其它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这是很大的一盘棋。 希望我能够以我一个的单薄之虑,把它想出来个头绪。

  2009年历史回顾: 
  (仅仅是个人长期经验的感觉,也就是对市场资金动作和操作方式的感觉,觉得这样的过程很熟,就像是做盘做出来的。 当然,个人感觉很可能不正确,请大家不要过于重视。)
  人是习惯的俘虏,分析今年的过程,也就相对容易思考未来的方向。 对于房价,看来财政是非常坚决的。 按道理来说,从今年年初到年中,经历了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的清淡和部分下跌之后,应该是加速下跌的过程。 但是,诡异的地方在于,房价就是盘而不跌,就已经开始显露出征兆。 这就像股市中的护盘和洗盘,似乎总是要跌,但总是跌不下去。 那么,这个盘子就出现了异常,但是当时人们都不太注意。我反正是没有房子,也不准备买房子,就更无所谓了,只是关注一下而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